社会学博士吕杰:锻造中国的财富观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2月13日14:27 正义网-检察日报 | |||||||||
长期的社会主义教育使我们深知一个人应该拥有怎样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但是我们又应该保有怎样的财富观呢?在转型期的今日中国,完满地回答这一问题显得尤为迫切。“观”者,观念也。财富观,即一个人对于财富经过观察、体会、判断之后形成的固定的看法和态度,是长期思想活动的结果,它所形成的惯性引导人们作出不同的财富选择,指向不同的财富行为,导致不同的财富结果。
在西方近代发展进程中,人们关于财富也进行了长期的论争。后来,经过马克斯·韦伯对清教徒传统财富观念的发掘和修正,形成了这样的观念:如果上帝赐予某个选民获利的机缘,虔诚的基督徒要尽可能地利用这天赐良机;如果你拒绝它,那么你就会背离上帝赋予你的天职和使命,上帝的圣训是,你须为上帝而辛劳致富,但不可为肉体、罪孽而如此;清教徒将一贫如洗视为对上帝荣耀的贬损。这一观念为近代西方的财富活动提供了道德依据和正当理由,并且成了当时人们主流的财富观。 直面财富走出第一步以后,我们的脚步更加紧促。我们欣喜地看到,中国人已经开始由追求财富转而思考财富,形成了自己的财富观:反腐倡廉、用“创富榜”替代“财富榜”,崇尚“阳光财富”,讨论和研究“商业道德”、“社会责任”,这是中国的后发优势。在现代化进程中,西方国家经历一百多年才考虑到的问题,我们在短时间里已经开始思考解决了。 然而,光明的前程并不能消除现实的“残酷”。当我们看到为了金钱而贪污受贿,为了利润而违法经营,为了适应市场竞争而教育孩子如何才能当老板、做董事长的时候,不禁要问一句,是不是他们的人品有问题,这些人到底持有怎样的财富观?但是,当我们看到,一个交通厅长的职位,短短一年的时间里就有几任因为经济问题先后落马、锒铛入狱;一个在国外被视为荣耀的财富榜,却成了很多富豪的“死亡通知书”时,我们不禁还要追问一句,这仅仅是由于某些人的人品有问题、心理失衡吗?我们现在的社会到底持有怎样的财富观?! 在当今社会,中国历史上的“不患寡而患不均”的平均主义财富观、“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的儒家道德主义财富观,老百姓中“杀富济贫”、“为富不仁”或者“藏富”的观念等传统思想观念无疑还存有负面影响,以前计划体制下“嫌富爱贫”等扭曲的财富观也留下了阴影。目前,伴随着社会财富的增长,在某些角落甚至孳生了唯利是图、金钱万能的财富观,相当一部分人怀有扭曲的财富观:坐名车、住豪宅、吃黄金宴、买奢侈品,才能显示出排场和身份,才能证明自己的成就。然而这些把奢侈和浪费视为荣耀的心态,本质上是为物欲所扭曲的财富观,是异化的、病态的财富观。 与此同时,还出现了另一类现象:为了使子女保持“心灵的纯洁”,严守家庭的财产秘密,想方设法不让子女接触金钱事项,甚至“装穷”十几年,在他们眼里,似乎财富又变成了万恶之源!凡此种种,都再次警醒我们,现在我们能否游刃有余地驾驭我们的财富?什么样的财富观才是正确的、健康的?我们对财富的认识为什么总是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关于财富观,我们许多人是否都要补补课? 当然,中国人的财富观还是在悄然改变着,财富这个在汉语语境中命运曲折的词语,也正在回归其本来颜色。在美国,很有名的一句话是:巨富中死去是一种耻辱,这反映了美国人的财富观。我们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熔炉里,我们也能锻造出中国人的财富观。财富怎么来的,财富怎么支配的,对社会作出什么贡献,通过对创造财富过程的还原,帮助我们梳理了什么是阳光财富,即在阳光下创造财富及在阳光下使用财富。凭自己的劳动、才智和能力等正当的方式和途径获得财富,并且健康、理性地使用财富,就是阳光的、健康的。 只有阳光财富,才能真正体现一个人的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也是我们当前社会应该大力提倡和宣扬的。这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发展,有利于全面实现小康社会。这个讨论将会吸引更多的关注,中国人的财富观也势必会在讨论和反思中得到理性的锻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