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首席评论:城市化问题本质上是个制度安排问题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2月13日15:17 金羊网-羊城晚报

  袁奇峰

  最近建设部高层针对目前我国城市化进程中的浮躁情绪,指出八大弊端:盲目拔高城市的定位,盲目扩大城市人口规模,盲目提倡多组团的城市空间布局,盲目进行旧城的成片改造,盲目迎合小轿车的交通需求,盲目进行功能分区,盲目进行周边环境的再造,盲目修编城市总体规划。切中时弊,入木三分。但是过瘾之余,觉得仍然有必要对现阶段我国的
城市化的机遇与问题再进行一些探究:

  2004年我国城市化水平已经达到41.5%,预计2020年要达到55%-58%。也就是说到时候将有超过半数的中国人要到城市里来谋生。2005年,已经有1.2亿农民“进城务工”。问题是:中国城市化道路应该怎么走?

  首先,相对于巨大的人口基数,我国原有大、中城市数量本来就不多,而许多西部省份往往就只有省会一个大城市。因此除了一大批小城镇逐步升级为城市,现有的大中城市还将继续高速发展,承担地区经济发展的火车头的作用,必须进一步改进服务、吸引投资、扩展GDP。因此强占区域中心城市的定位、国际化大都市和CBD建设往往都成为城市对外营销的工具。

  其次,由于我们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随着1993年分税制的确立,多数城市的经济能力往往难以在保障基本的服务水平的同时还维持高速的发展,土地收益就成为城市政府的第二财政来源。由于国家的土地调控政策需要根据城市人口规模对用地进行审批管理,因此对外扩大城市规模以争取更多可以出让的土地储备,向内不惜破坏历史文化街区强力推进“旧城的成片改造”,把城市中心区地价尽量取出,成为城市政府增加收入的重要手段。城市政府基本上就是一个自有利益的开发集团。

  再次,我们的城市领导一般做五年,因此往往他们只考虑任期内的政绩考核如何。“一届政府一张规划”,新领导人急于修编城市总体规划基本是一个规律性的问题。由于缺乏有效约束,领导人为抓眼球而进行的耗资巨大的形象工程也各显神通。有什么样的市长,就有什么样的城市。

  中共十六大报告提出: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是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趋势。要逐步提高城镇化水平,坚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走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

  用工业化促进城市化,是新世纪推进国家和国民现代化的战略要求。城市化的问题在本质上是一个制度安排问题,仍然需要加大加快政经改革力度。必须持续关注城市发展的长远利益、整体利益,维护城市规划的延续性,通过税制改革精心设计城市的财政体系,改进政府任期考核制度,加强对权力的约束和监督,建设服务型政府。

  21世纪注定是中国城市高速发展的世纪。

  (晓航/编制)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