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大学毕业生:到底是过剩还是稀缺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2月13日17:36 中国广播网

  中广网北京12月13日消息 “只有10%的大学生符合跨国公司的人才要求!”该论断来源于麦肯锡全球研究院(MGI)与麦肯锡中国分公司共同的报告———《应对中国隐现的人才短缺》。

  12月10日,在由北京市青少年学习节组委会、中国人民大学学工部和大学生杂志社联合举办的“中国毕业生就业现状论坛———过剩与稀缺”上,麦肯锡公司全球董事吴海表
示,这个数字来源于对83位跨国公司招聘本土大学毕业生的人力资源专业人士访谈的结果。

  一方面是大学生就业难,另一方面是跨国公司招人难。看似不可能的悖论却成了当前大学生就业的尴尬。

  吴海披露,根据麦肯锡的调查,未来3年,大中型跨国公司在中国大约需要人才70万~80万人,如果算上所有外资企业和优秀的中国公司,大约需要200万~300万人;而未来3年,中国大约有1100万~1200万名大学生毕业。

  10%折射的用人标准

  什么才是跨国公司的人才标准?根据麦肯锡的上述报告,跨国公司“10%的人才标准”主要包括必备技能、实践经验和英语水平。

  该报告显示,跨国公司发现大学毕业生当中极少有人具备从事服务业的必备技能,“10%的中国求职者适合在外国企业中担当我们所研究的9种职位:工程师、财务人员、会计、定量分析员、通用类人才、生命科学研究人员、医生、护士和辅助人员”。

  以工程师为例,中国拥有160万名年轻的专业人士,然而,被访的人力资源主管都认为,此类职位的求职者存在的主要缺点是教育体系偏重理论,和欧洲或北美的工程类大学毕业生相比,中国学生缺乏参与项目或团队协作的实际经验。另外,英语差是跨国公司拒绝录用中国求职者的主要原因。

  “对跨国公司来说,他们招聘应届生,不仅仅是在招聘员工,还是在招聘三五年后为公司挑大梁的人才。”吴海说,这也是跨国公司对大学生求职者要求比较高的原因之一。

  12月5日,美国英特尔董事长贝瑞特表示,英特尔将投资8亿美元,扩大位于印度南部城市班加罗尔的研发中心。英特尔还设立2.5亿美元的风险投资基金,对印度的软件和硬件公司进行投资;12月7日,美国微软公司创始人、董事长兼首席软件设计师比尔·盖茨宣布,将在印度投资17亿美元,并增加3000个岗位。

  美国思而文公司/ETSTOEIC(托业)中国区总经理吴翔认为,中国的人才成本比印度低,市场比印度大,但跨国公司却纷纷把研发中心设在印度,关键问题是中国的人才难以符合跨国公司的标准。

  吴翔透露,在其客户中,有一家在上海的跨国公司,一名雇员由于英语方面的理解问题,把一个纽约大客户“丢”了;还有一个本来准备在中国投资实验室的跨国公司,由于人才问题转向了泰国。

  怎样让招聘主管“眼睛一亮”

  “我想招一名行政助理,但面试了50个人都没有合适的。”德国诺达卫星通信公司副总裁兼中国区董事总经理叶朋对“招人难”深有感触。在跨国公司喊出“招人难”的同时,不少大学生都认为,现在多数单位招聘不仅考试和面试,还在工作经验等方面有要求,实在太苛刻了。

  一名法律系的研究生说,“学校教育就是学习知识,而公司招聘却看能力,什么是能力?感觉很虚。而且,我们就是想实习也没什么机会,一些跨国公司并没有实习生制度,个别有的名额也很少。”他认为,培训适合自己的人才,是企业应该担当的责任。

  吴海表示,麦肯锡选择大学生,主要看“你能否很好地融入这个团队”和“是否有能力把相关行业的知识学会”,“很多职位和大学里学的知识并没有联系”。他说,课外时间做什么可能是判断一个学生是否优秀的标准,“在课外活动中,可以看出他们的爱好与追求,做与不做是一回事,做好与做坏又是一回事”。

  “除了名字,看不到什么区别。”吴翔说,让他困惑的是,大多数的大学生从简历上没有“让人眼睛一亮”的感觉。

  曾经在美国留学的吴翔,一毕业就成功申请到美国明尼苏达GMCC公司担任行政及财务副总监。当时和他竞争的有60多个人,而且他对财务知识并不太了解,也没有相关经验。“能让我脱颖而出,是他们在我的简历中,看到我参加了一家非营利组织,经常做义工。”吴翔认为,大学生们在抱怨实习机会少的时候,能否考虑一下多参加一些社会非营利组织,不仅会积累一些工作经验,还了解了社会。

  先学会适应,不做“匆匆过客”

  根据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最近的一份研究报告,在未来5年的研发投资预期中,中国将成为最吸引全球跨国公司研发投资的国家,有高达61.8%的大公司表示将在中国投资研发。美国BusinessObjects公司中国区董事、副总经理张晓军透露,他们公司已经在上海张江设立研发中心,并已经实施招聘应届大学生计划。

  “你知道跨国公司怎么对待员工吗?你自己又怎么去适应这种规则?”曾在多家跨国公司担任重要职务的张晓军透露,一家公司把员工分为几类,一类是工作有激情的明星员工,常常超水平发挥,公司会通过职位和待遇的提升来留住他们;一类是占大多数的企业公民,为公司创造的价值超过公司付给他们的,这类员工要稳定;此外还有一些业务能力和个人能力、价值趋向都难以达到公司要求的“过客”,公司会通过一些调整让他们离开。

  张晓军认为,在这种情况下,想进入跨国公司的大学生,一定要有自己的职业规划。

  根据张晓军提供的一份资料,可以看到,某跨国公司对提升的管理者有领导、问题解决、态度、国际商业等6大方面的27个指标,不仅包括策略、利润导向、变革管理、直率谈话、关心他人等方面,也包括追求卓越、自信和勇气、压力承受、自我改进等问题。

  张晓军认为,大学生就业是自己和社会之间的一个匹配的过程,对选择进入跨国公司的大学生来说,一定要有“打工的心态”,“在工作中,不是时刻挑战什么,而首先是适应它,尽量做一个‘企业公民’,而不是‘过客’”。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