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争项目拿钱”中的民意与官意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2月14日04:06 东南快报

  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刘福垣在第七届中国经济学家论坛上说,截至目前,他已经看过了40多个省、县市的十一五规划,这些规划“不过把科学发展观这个口号接过去,放在主题词里用黑字表示,脑子里想的还是经济增长、GDP排序。提高所谓竞争力,就是和各个兄弟省、兄弟市、兄弟县打擂台。”(昨日《中国青年报》)

  很多官员也许知道科学发展观的意义,也知道施行科学发展观会给自己的一方老百
姓、给这个国家带来怎样的长远利好。但正常情况下,他们还是会选择按照自己的喜好办事,还是要挤破脑袋争项目拿钱。这不难理解,因为决定升迁的上级官员,要根据他们任职期间的GDP高低、招商引资数额大小,衡量他们称职与否,是否能担起更重的领导任务。

  按说有一种力量是可以阻止官员按照自己的喜好做事情的,那就是民意,因为地方上的经济环境有没有改善,生活质量有没有提高,安全感有没有增强,民众最有发言权。他们也最有资格谈论地方官员称职与否,即便纯粹出自主观感受。

  但问题在于,我们的基层民意有些时候,没有能够很好地表达,并直接对官员的升迁调遣形成决定力。尤其是在一些基层财政预算支出体系中,由于民意介入的渠道还没有制度化,而专业性又比较强,这就导致了更多还是由官员说了算。比如,有地方官员为了提升清晰可见的GDP数字,决定争取项目资金,在当地兴建一个重型化工厂,即便修建化工厂的代价,将是为数不少的农民失去耕地,一些河流被污染,一些房屋被拆迁,但没有办法,这个项目最终还是要上,因为民众没有最终决策权。

  而同样不容忽视的一点是,官员乐于争项目拿钱,因为可以为自己寻找到牟取私利的空间。目前一些国家部委在项目资金转移支付中,并没有建立很好的绩效评估机制,一个评估就是这个地方是否需要这笔钱,另一个就是这笔钱花完之后要对结果以及整个过程进行评估。由于相关评估的缺失,项目资金的拨发和实际使用中,就有很大的弹性。一些地方政府官员便“跑部钱进”,趁机侵蚀项目资金。

  正因于此,科学发展观在一些地方还只是民意,而不是官意。要改变这种状况,约束国家部委的项目资金使用程序很重要,改变官员政绩评估指标也很重要,但更为重要的,是要让民意直接转化为官意,进而决定和约束官意。

  而要达成官意与民意的和谐,需要克制的政府,更需要积极表达的公众。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