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海南发现两块草码文字石碑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2月14日07:04 海南新闻网-海南日报

  本报讯 海口新近在文物调查中,发现两块石碑上皆阴刻有草码文字,其中一块立于琼山区府城镇金花路的火德宫古庙内,另一块立于海口市龙华区盐灶路北帝庙内。

  第一块高1.14米,宽1.01米,碑首题名“重建火雷庙修街捐资题名碑”。碑文主要记载捐款人的姓名及捐款数额,刻于清“光绪十五年(1889年)岁次已丑仲秋月立”,在人名之后刻捐钱××元或××文,其中有十余处刻有(二千五)、(三千二)、(一千六)、
(七百二)等字样,(括号内为笔者所加)。

  第二块石碑碑首题名“万古流芳”四字,碑高1.2 米,宽0.58米,碑文楷书阴刻,笔划清晰,字体规整。碑文有150余处刻捐款人姓名及捐款数额,其中有16处不重复的草码文字,为(八十四元)、(五十六元)、(四十二元)、(三十五元)、(一十五元)等。文末署“中华民国三十九年仲春月立”(1950年2月)。

  草码文字也称“肉码文字”,正如人们称阿拉伯数字为“洋码学”一样,因古代的猪行将毛猪称好后,用剪刀在猪身上的毛剪成斤数,所以称“肉码字”,剪在草捆、裁缝,中医处方上的文字也常使用这种草码字。可能因为使用这种字体简便笔直,易于刻写的原因,曾在大陆中原地区的鄂豫陕苏等省民间广为流行,新中国成立后就逐渐消失了。

  从这两块石碑可以证实,海南岛民间至迟在清末至民国时期曾流行使用过这种草码文字。 (梁小平 阎道衡)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