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我国六成医疗费来自个人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2月14日08:40 新文化报

  本报讯 据《中国青年报》报道 “中国‘看病难,看病贵’是制度病。”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社会保险研究所的关志强教授12日在“2005中国医疗机构改革·首届医院品牌与发展论坛”上分析说,在微观层面,没有及时建立起有利于医院改革与发展的筹资机制,医院生存环境恶化,百姓因此遭殃;在宏观层面,没有有效保证财富分配的公平性,很多人没能分享改革成果,面对快速变化的社会环境而生计艰难。

  他认为,“其深层原因是中国各级政府的功能正在重新定位之中,政府在公共事业发展和监管方面的主导作用严重缺位、错位、越位,中央和地方政府在发展公共事业方面的事权、财权划分严重不清。”

  中国的现实是经济高速发展,财政收入大幅度增长,但各级政府对医疗卫生的投入增长缓慢。关志强教授说,“由于缺乏制度保障,以至于有60%以上的医疗卫生总费用来自百姓个人,在城镇有44%以上的人没有任何制度性医疗保障,在农村这个比例高达80%。疾病支出增长速度大大超过个人收入增长速度,百姓1年的收入难以支付1次住院费用。一旦疾病风险降临,很多家庭会因此陷入贫困。中国13个人中,就有1人处于赤贫,其中有1/4至1/3直接跟疾病有关。这种状况的持续,严重影响消费内需的拉动,对中国社会经济健康发展也将形成巨大威胁。”

  关志强说,加快医疗保障制度建设是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长效机制。改革开放以来,我们以很少的公共投入,在很短的时间内大规模发展和提高了中国医疗卫生服务的能力,对此不应妄自菲薄。

  他表示,医疗保障制度的完善将从根本上改善医院改革与发展的生态环境。随着百姓收入增加,会有更多人通过保险方式获得医疗保障。第三方支付力量的提高,将彻底改变医院改革和发展的生态环境。当前重点,是使个人无法抵御的大病风险通过制度安排获得有效控制。

  新华时评●

  活人为何被诊“死”?

  上海媒体近日有篇报道,讲的是51岁的刘姓病人“死而复生”的险遇:患者因心电图呈直线而被宣布死亡。在“死者”被推往太平间时,家属发现他动了动手指,赶忙把他推回病房,医生很不情愿地连上仪器一看还是直线,“死者”家属还为此遭到训斥。刘的家人又把“死者”推到隔壁病房再做心电图,证实刘果然未死。事后发现那台“草菅人命”的心电图机5根导线中竟然断了4根。

  显而易见,医生只要简单地用听诊器甚至俯耳倾听、搭搭脉搏,这种“错把活人当死人”的荒唐事就压根儿不可能发生。媒体反映的这件事,折射出如今不少医生对仪器设备的过分依赖。在一些医院,诊疗设备越来越先进,而一些简单有效的“望闻问切、视触叩听”却被医生弃之不用。超声心动图代替了心脏听诊,B超代替了摸肝脾查腹水,拍胸片代替了心肺检查,而误诊率却没见降低,甚至出现把活人诊“死”的怪事。医生坐诊,往往只是简单地问上几句,就开出一张张检查单子,打发病人检查去。听诊器,成了不少医生挂在脖子上的装饰品。

  为什么那么多的医生重“透视机”而轻“听诊器”?很重要一点,是一个“利”字在作怪。当创收成了医院的工作重心;当科室业务量成了和医生个人收入挂钩的考核指标;当开单费成了获取奖励的“捷径”,种种过度治疗也就在所难免。这时,有再好的医疗设备,再先进的诊疗手段,也禁不住某些医生心冷如冰,有眼无珠,不把活人看成“死人”才怪呢,不在病人身上变着花样刮钱,以致刮出“天价医药费”来才怪呢!看来,医院分配机制、奖励机制不调整,过度治疗之风就难以刹住。新华社记者 高路

  (新闻编辑:)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