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奔波万里 为了不能忘却的抗联老兵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2月14日08:56 新文化报

  感动人物 王沐

  62岁,一个敬业、执著的新闻工作者

  感动细节

  在黑龙江省一个深山老林中,王沐冒雨行走在崎岖泥泞的山路上,他要到7公里外的山村里寻找一位抗联老战士,那里不通汽车,没有电话。走了一个多小时终于到了,王沐向他转述了中央文件精神,又向他传递了几十年来杳无音信的战友的信息和问候,这位86岁的老人激动得哭出声来。

  

  进京获得抗联战士通讯录

  全国范围内寻访抢救宝贵财富

  

  本报记者王沐和抗联战士的不解之缘,应该追溯到1963年,那时他在吉林大学中文系读书。根据学校的安排,他被派去帮助抗联战士白生太和徐云卿夫妇撰写回忆录。后来,白家搬至北京,但和王沐一直保持联系。

  2005年,正值抗战胜利60周年。3月,白生太、徐云卿的女儿白福兰给王沐打来电话,说她手里有一份抗联老战士及其后代的通讯录。报社领导闻讯后,立即派王沐进京,并决定根据这份通讯录,在全国范围内寻访抗联老兵。

  这是一份由几个抗联后代于2001年7月整理的通讯录,上面记录当时还健在的抗联老战士84位。可是,近4年过去了,这份名单能有什么变化呢?经过王沐的初步摸查,发现竟有20多位老战士已经离世,还有20多位联系不上。看到这个令人震惊的结果,王沐感到,这是一笔宝贵的财富,但正一点点消失;这是一座丰富的宝藏,却在不断风化散失。寻访这些老战士,抢救这些宝贵的财富,是媒体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对抗战胜利的最好纪念。

  6月初,王沐主动请缨,与另一位年轻记者开始了在全国范围内寻访和报道健在抗联老战士的行动。

  

  我要找到你 不管南北东西

  提前40分钟坐在人家楼下等

  

  黑龙江省是当年东北抗日联军的大本营,也是抗联老战士最集中的地方。作为寻访的重点,许多城市都留下了王沐的足迹。首访哈尔滨,他用7天时间就把市内居住的11位老战士全部找到,写出了7篇事迹报道。

  当然,事情不会一帆风顺。6月20日一早,王沐约好了上午采访原黑龙江省政协副主席李敏,接着打通了老战士高玉林家的电话,他老伴接起了电话:“对不起,他身体不好,说不了话,不能接待采访。”王沐说:“不需要说话,只拍张照片。全国抗联老战士大团圆,缺他一个人多可惜呀!”“那你12点来吧,他下午睡觉。”

  采访完李敏,王沐连饭也没顾得上吃,提前40分钟来到高家楼下。为了不打扰高玉林休息,他坐在高家对面马路的石阶上,整理采访笔记。12点一到,他敲响了高家的门。高玉林的老伴开门后说:“你咋不早进来呢,坐在石头上多凉啊!我从楼上盯你半天了,老头离不开人,要不我就下楼接你去了。”落座后,她又说:“这些天来,记者的电话就没断过,有个记者问老高:‘抗联有那么多个军,为什么总提八路军呢?’我们老高转身就进屋躺着去了,不再说话。”王沐一听这话,首先把高老所在部队的首长和战友,牺牲的、去世的、健在的一一叨咕了一遍,并传达了老战友对他的问候。高玉林的老伴一听乐了,她说:“可碰上明白人儿啦!”高玉林对老伴说:“你就别磨叨了,还不赶快买菜去,晚上我得跟老王喝两盅。”

  黑龙江省的抗联老战士,除了哈尔滨市的11位之外,还有12位遍布四市三县,其中6位是在乡农民,住在6个村屯。王沐翻山越岭,走屯串户,拉网式地进行寻访,一个也没有落下。

  就是凭着这样的精神,从6月15日到8月15日,他和另外一名记者跋涉了1.3万多公里,历经10个省(市)、24个市(县、区),寻访到了49位健在的抗联老战士,其中王沐一人就寻访到了32位。8月15日这天,《新文化报》用两个整版将他们寻访到的49位抗联老战士的近期照片、简历同时刊发,在历史的丰碑上,刻下了属于他们的一页。

  

  采访不仅仅为了报道

  3次进京为老战士申请勋章

  

  7月5日,王沐来到佳木斯市采访抗联老战士朱志和时,朱志和刚刚出院。见面第一句话就问:“大家是不是把我忘了?”原来,他1942年赴苏加入了苏军远东红旗军第88独立步兵旅,参加了苏联卫国战争,但在前些天颁发纪念勋章时,却没人通知他,他一上火,大病一场住了院。儿女知道老爸的心病,多次到市、省有关部门询问,得到的答复是:无能为力,爱莫能助。这回,他把希望寄托在王沐身上,王沐没有把话说死,只说:“试试吧。”

  这一幕,在双鸭山市的抗联老战士刘振峰家、北京市的抗联老战士陈贵周家,又上演了一遍。王沐带着老战士的嘱托,3次进京,向俄罗斯驻中国大使馆说明情况,补报材料,最后俄方终于同意补发。

  9月8日下午,在北京的俄罗斯驻中国大使馆,举行了隆重的颁发仪式,俄老战士协会主席、原国防部长戈沃洛夫大将亲自为老战士补发了勋章。黑龙江省的两位老战士由于年事已高,路途较远,不能到会,勋章由王沐代领。9月12日、13日,王沐与另一记者奔赴佳木斯市、双鸭山市,亲自为老战士戴上了纪念勋章。佳木斯市民政局副局长高超说:“老战士家离我们办公地点不到200米,我们竟不知道,没想到远隔千里的《新文化报》找到了他,这是对老战士负责,也是对历史负责。”

  寻访健在抗联老战士的系列报道引发的反响是巨大的。原东北抗联、满洲省委的老战士及家属在京举行联谊会,把本报8月15日的专版复印放大成巨幅挂图,供到会者阅览;不少省市党史部门、专家向本报索取有关资料,供日后研究使用;著名抗联将领周保中的外甥不远万里从广西赶到长春,向本报索要报纸,与王沐共同研讨抗联史的有关问题。中、俄、朝三国88旅老战士在北京聚会,他们请王沐到会介绍全国健在的抗联老战士的情况。俄罗斯驻中国大使馆更把本报8月15日的专版报道存进档案,特别是其中曾加入原苏军第88旅的28位健在的抗联老战士,是目前大使馆掌握的最完整的名单。本报记者 樊亮

  

奔波万里为了不能忘却的抗联老兵

  谈起那段经历,王沐觉得很欣慰 本报记者 白桄 摄(新闻编辑:曲兆佳)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