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教育支出挑战城乡居民钱袋 孩子学费是大头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2月14日10:57 新华网

  新华社济南12月12日电(记者张晓晶 赵华)记者日前到城乡采访群众承受教育支出能力。翻开一个个家庭的账本发现,凡是正在供孩子上学的家庭都把教育投入放在首位,教育是老百姓节衣缩食优先保障的支出项目。教育投资,成为城乡居民家庭最重要的一项支出。

  低保户:希望孩子能上学

  低保户马玉秋:“小学收费还可以承担,上初中就觉得困难,明年,儿子考不上高中就不上了,让他早点出去打工也好补贴家用”

  记者日前在山东济南随机采访了高、中、低三个不同收入水平的家庭。尽管三个家庭的经济承受能力不同,但是教育消费都是家庭支出的主要项目。

  在济南繁华的泉城路北侧,有一条古老的芙蓉街。记者在一个狭窄的小院里遇到了47岁的低保户马玉秋。提起上初中二年级的儿子,马玉秋说自己“愁得不得了”。她给记者算账说,丈夫患心肌梗塞,从工厂病休,一月300多元,吃药都不够;她自己靠摆摊挣点钱,一个月收入二三百元。另外,全家享受低保金200多元,家庭月收入不足800元。现在,一家人基本生活费一个月需600多元。记者看到,马玉秋的午餐是馒头蘸辣椒酱。

  “我们家最大的开销是儿子的上学费用,实在负担不起。”马玉秋说,儿子初中一年级开学就交了1000多元,初中二年级开学交了700多元,另外,还有班费、卷子费、书费、报纸费、资料费等,一个月最少有一半时间要交钱,今天八元,明天十元,学校要就得交,手里没钱只能找街坊四邻借。

  马玉秋儿子所在的中学位于济南的老城区,班上同学家里吃低保的有一半。马玉秋说:“小学收费还可以承担,上初中就觉得困难,明年,儿子考不上高中就不上了,让他早点出去打工也好补贴家用。”记者问她:“学校没有减免过费用吗?”她说:“小学时拿特困证到学校申请减免杂费,学校说不行,以后再没去过。这学期街道给补助180元,可低保金太少了,孩子上学实在困难。希望国家能给照顾照顾,减免学杂费,让孩子能上学。”

  工薪阶层:不买房也要上好学校

  一位当保管员的母亲:如果不是为了孩子上学,当年就把单位的房子买下了。现在学校质量悬殊太大,所以宁愿出钱也要让孩子上好一点的学校

  在山东省商业学校读大二的乐雯生长在一个典型的工薪家庭。父亲在一家市级事业单位,月收入2000多元,妈妈在药品企业当仓库保管员,月收入约1000元。

  说起上学费用,乐雯跟记者算了一笔账。小学属于就近入学,没花择校费。上初中时,划片的直升学校虽然离家近,却是一所“弱校”,选了一所学校上,结果择校花了4000元。考高中时与自己理想的高中差50分,想去另一所好点的高中,由于不够分数,交了2万元择校费。目前,乐雯读大二,大学一年收学费3600元,住宿费500元,学制三年。

  为支付两笔共2.4万元的择校费,全家至今住在一套仅30多平方米的简易楼房里。乐雯46岁的妈妈说,孩子能接受好的教育是我们最大的目的,孩子成绩不是很好,只好拿钱择校。如果不是为了孩子上学,当年就把单位的房子买下了。现在学校质量悬殊太大,上初中时,如果师资力量、教学水平相当的话,上片内的学校会更方便,但是两个学校差距太大,所以宁愿出钱也要让孩子上好一点的学校。上高中拿择校费,也是没办法的事。“当时说要交2万元,我的心里打了个颤,2万元不是个小数目,我们的收入还拿得起,就供吧。”

  高收入家庭:花高价买最优教育

  先富起来的王群:家庭年收入几十万元,但每年教育支出占全家总支出一半以上。就这一个孩子,不敢拿孩子上学的事马虎

  王群在山东一家事业单位工作,丈夫是私营业主,家庭年收入几十万元,是城市里先富起来的那部分人。他们的女儿上小学二年级,在教育方面的投入却已不少。王群说,“我的想法是在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可能给孩子提供最好的教育环境。”

  从上幼儿园起,王群就不断给孩子“择校”,收费一个高于一个,最后选定的一家民办幼儿园月交费700元,当时是全市最高的。上小学前,王群为孩子考察了两三所学校,最后选定一所离家很远的重点小学,交了1.8万元择校费,在当时是全市最高的。她说,“中小学择校已经不是秘密,很平常。学校教学水平不同,我们只有一个孩子,当然要让孩子接受最优质的教育。”

  王群对孩子的教育投入还有相当一部分花在了校外。她说,女儿从3岁多就开始上各种培训班:故事班,400元;美术班,500元;舞蹈班,2010元;琵琶班,2000多元;奥数班,600元;英语培训班,1600元;钢琴班,买琴1.7万元,一小时收费100元,一周一次,刚开始学,还没有算总花费。另外,课外辅导书一年花费几百元。课外培训总花费近万元。王群说,“这么算起来,每年教育支出占全家总支出一半以上。就这一个孩子,不敢拿孩子上学的事马虎。多花点钱我们不在乎,只要能让孩子享受最好的教育。”

  教育负担让农民发愁

  村民王大嫂:“两个孩子上学时,有时一年吃不上一次肉,只有过年时买点肉包顿饺子”

  城市如此,农村呢?

  记者来到山东省潍坊市临朐县城关镇附近的鲍庄村,该村一位姓张的村民说,孩子今年上初二,一年费用3500元:学杂费200元,书本费300元/学期,取暖费50元,试卷费一年2次一次30多元,中午饭费100多元/月……全家年收入一大半用在孩子身上。他说:“孩子上初中,使使劲还能应付,考高中如果差1分,就要交6000元择校费,一年不挣个万儿八千的供不起孩子上高中。”

  54岁的王大嫂家在青州,她一边割姜一边对记者说,自己有两个孩子,大女儿初中毕业如果多拿些钱(择校费)能上学,但是家里拿不出,只好出去打工。16岁的小儿子今年初中毕业,也遇到了这种情况,只能像姐姐一样出去打工了。“两个孩子上学时,有时一年吃不上一次肉,只有过年时买点肉包顿饺子。”

  欠账2.5万元“买明天”

  陈茂国夫妇:年收入七八千元,在农村算是一个不错的家庭了。但陈妻对记者说,现在除了孩子上学,别的什么都顾不过来

  天擦黑,记者来到临朐县一个偏远贫穷的村子。推开村民陈茂国家摇摇欲坠的木板门,只见满院的玉米。45岁的陈茂国夫妇有三个儿子,分别21岁、19岁、17岁。提起孩子上学的事,陈茂国叹口气说,大儿子上了一年大学,花了1万多元,上不起,就退学了,前些日子到苏州打工,第一年当学徒没有工资。二儿子今年刚考上大学,开学就交了将近9000元,向亲戚朋友借了3000元,又向农信社贷了5000元,才把这笔钱凑齐。三儿子上高中一年级,今年开学交了2000多元,其中学杂费1350元,书费、材料费480元。学校的菜1.5元一份,经常是好几个同学买一份吃,有时就吃点咸菜。

  陈茂国家年收入七八千元,在农村算是一个不错的家庭了,可为供孩子上学年年欠债,目前,教育欠款达2.5万元。为了供三个孩子上学,陈茂国夫妇节衣缩食,陈妻穿着自己缝的方口布鞋,晚饭是辣椒就馒头。她对记者说,现在除了孩子上学,别的什么都顾不过来。

  忙一年不够儿子一年“粮”

  村民余艳真:儿子考上大学,高兴得不得了,可要拿这么多钱,又愁得睡不着觉。“农村供孩子上高中、上大学,负担太重”

  天已完全黑了,记者走进与陈茂国同村的村民余艳真家时,她正一个人在灯下吃饭,饭碗里盛的是开水泡饼,桌上有一碗清炒萝卜。家里堆着10编织袋花生。44岁的余艳真没上过学,两个儿子很争气,18岁的大儿子在中国石油大学上一年级,17岁的小儿子上高中一年级。丈夫在潍坊瓦厂打工一年能净挣3000元,余艳真在家里种地,一年收入2000元,全家年收入5000元。余家没有什么像样的摆设,一台黑白电视机也有年头了,唯一显眼的是,墙上贴满了两个孩子大大小小的奖状,这是全家最值得骄傲的东西。

  余艳真给记者算账:大儿子今年开学拿走7000多元,其中学费5000多元,生活费1000多元,小儿子上学交了2000多元。多亏七大姑八大姨帮忙,才凑齐了这笔钱。她说,儿子考上大学,高兴得不得了,可是要拿这么多钱,又愁得睡不着觉。回想这些年,孩子上初中一年三四百元,还能应付,从上高中开始经济压力就大了,大儿子高中一年要3000元,一上大学就借债。二儿子平时住校,每个月回家都要给他准备好钱,不是交这钱就是交那钱,没有只能去借;如果高考考不上,复读还要拿三四千元。“农村供孩子上高中、上大学,负担太重了。”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