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为“申遗”奠定基础 江东门纪念馆昨日扩建奠基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2月14日11:00 龙虎网

  【龙虎网讯】昨天上午11时,万众瞩目的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扩建工程正式举行奠基仪式。至此,纪念馆东扩设计方案也揭开了它的面纱。

  纪念馆面积扩容三倍

  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扩建工程选址于南京市水西门大街418号,位于
江东北路、水西门大街和茶亭东街围合范围内,在现有纪念馆东西两侧进行扩建,扩建项目最终确定的总占地面积为7.32公顷。总建筑面积为23064平方米,其中新建建筑面积为21478平方米,概算总投资为47819.71万元。

  据悉,江东门纪念馆始建于1985年,目前已累计接待海内外观众超过1000万人次。2004年3月1日免费开放后,日接待人次最高达1.5万人,纪念馆现有规模远远不能适应接待需求。扩建后的纪念馆占地面积将由现在的2.2公顷扩大到7.32公顷,是旧馆的3倍多,可同时容纳3万人举行纪念活动。

  以建筑承载和平愿望

  扩建后的纪念馆究竟是什么模样?对此,纪念馆馆长朱成山介绍说,根据设计方案,新建展馆为三层,其中地下二层、地上一层,建筑面积为15914平方米,建筑高度为18米。屋面与原馆广场组成可容纳3万人同时集会的纪念广场。结构选型为钢筋混凝土部分剪刀墙结构体系。

  新馆呈“和平之舟”形状,总体构思以战争、杀戮、和平三个概念组成,由东向西顺序而成,与此相对应的是“断刀”、“死亡之庭”、“和平之声”三个空间意境的塑造。按此布局东部为新建展馆,中部为原馆区,西部为和平公园。

  整个纪念馆从远处看将像一道凝重的城墙,非常质朴,“城墙”高20米至30米,背后就是3层高的展览厅。同时,结合纪念馆扩建用地呈狭长船形的情况,该设计赋予其弯刀的理念,在“城墙”的一个终端,突然翘起,颇有点“折断军刀”的味道,以深埋在土中折断的军刀寓意日本法西斯侵华战争的失败。新设计的“死亡之庭”则以无生命特质的枯树、卵石铺满全场,参观者踩在上面能听到沙沙之声,象征着无声的血泪控诉。而在“和平公园”内,将有一条长长的水道通向纪念碑,缓缓流动的水象征了“期望和平”的意境。整个设计突出“凝重”,表达了30万遇难者的悲惨和中华民族的愤怒,及对世界和平的期望。

  朱成山告诉记者,按照计划,整个扩建工程将于2007年——南京大屠杀70周年之际完成。

  为“申遗”奠定基础

  早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建立之初,关于纪念馆申请世界文化遗产的呼声就一浪高过一浪,许多专家学者认为,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作为活生生的历史教科书,对中国人乃至全人类都有着深远的影响,其“申遗”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昨天的奠基仪式上,纪念馆馆长朱成山告诉记者,扩建工程为纪念馆今后争取申请世界文化遗产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始建于1985年,位于南京城西江东门大街西侧,外观呈纪念性的大型陵墓状,现占地2.2公顷,纪念馆建成后,吸引了大量前来凭吊、悼念的群众,至今已接待海内外参观者千万人次。

  2004年3月份,联合国官员、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会长考尔先生在参观纪念馆时,曾感叹:“这里理应成为世界文化遗产!”

  据了解,从国际上看,与南京大屠杀并列二战史上“三大惨案”的波兰奥斯维辛集中营大屠杀和日本广岛原子弹爆炸,都已经先行一步了。1947年,在国际奥斯维辛委员会援助下,波兰在奥斯维辛集中营遗址上,为在此被残杀的四百多万人建造了巨大的慰灵碑,1969年,奥斯维辛集中营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同样,日本在原子弹爆炸处建造的和平公园,也于1996年题名“世遗榜”。

  这些成功先例,使人们对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成功“申遗”增加了很大信心。

  其实关于纪念馆申遗的呼声几年前就已有大量专家学者提出。1996年8月,时任国家文物局局长的张文彬就提出,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要创造条件申报世界文化遗产。之后,纪念馆设计者、建筑大师齐康先生在全国政协九届一次会议上提议,纪念馆应申报世界文化遗产。

  朱成山介绍,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是活生生的历史教科书,对中国人、日本人,乃至全人类都有着深远的影响,其“申遗”意义重大。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要求,凡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项目,占地面积必须在5.33公顷以上,因此,纪念馆东扩工程首先解决了“面积不足问题”,为下一步“申遗”奠定了基础。

  朱馆长介绍,纪念馆扩建“申遗”得到了南京大屠杀幸存者、专家学者及大量南京市民的支持。遇难同胞纪念馆扩建“申遗”,不仅对国内、国际上爱好和平的人士是一种很好的教育方式,而且,有人再想篡改这段被世界人民承认的历史,再想否认南京大屠杀也难上加难了。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