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追寻 温州第一台 CT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2月14日11:39 温州都市报

  上世纪八十年代,温州出现第一台CT机,它从服役第一天起就给很多温州病患带来了生的希望。近20年弹指一挥间,这台CT机现在何处,它的背后又有哪些鲜为人知的故事——

  

追寻温州第一台

  CT开诊还举办了剪彩典礼。

  

追寻温州第一台

  现在的CT设备比过去先进多了。

  

追寻温州第一台

  嘉宾参观“日立—2”。

  相信很多市民对“CT”这个词不会陌生,一部分人和CT更是有过“亲密接触”。

  CT是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英文缩写,通常是指X线的CT装置。在短短的十多年内,它被世界各国广泛应用于临床实践。借助CT,病人体内细微的病变情况都能够清晰地呈现,医生可以快速准确地诊断、掌握病情,对症治疗。CT也因此挽救了很多病人的生命,尤其是一些车祸、肿瘤病人。曾有人戏称,离开了CT,也许很多医生都不会看病了。

  那么,温州从什么时候开始有CT机的,第一台CT机又是怎么来到温州的?

  个人投资买CT机

  提起温州的第一台CT机,就不能不提一个人——陈维国。

  现年50岁的陈维国是乐清一名普通的商人。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和很多乐清商人一样,陈维国在上海销售低压电器、化工材料,在那里颇有门路,也经常带温州老乡到上海求医。

  一次偶然的机会,陈维国送一位车祸受伤的朋友到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治疗时,一位医生无意中跟他聊起了心中的遗憾:随着经济的发展,城乡摩托车大量增多,随之而来的是交通事故的急剧上升,但温州没有一台CT机,使诊断条件严重受限,有时候只能眼睁睁地看着病人撒手西去。说者无心,听者有意。陈维国说,当时他便有一个念头掠过:要是温州有一台CT机该多好呀!

  1985年,连全上海也只有华山医院拥有一台CT机,温州的医院就更没有拥有CT机的福气了。上海这台型号为“日立H-2”的第一代CT机,是1979年卫生部拨给华山医院使用的,也是我国的第一台CT机。包括温州在内,全国各地的病人闻讯后蜂拥而至,以至于到华山医院照CT要提前3到7个月预约。也就在这一年的秋天,陈维国得知华山医院正准备淘汰“日立H-2”,换一台新的全身CT。他当即找到附一医院方领导商量,打算买下这台CT机,再卖给附一医。结果,这个想法在医院里引发了一场争议。

  根据卫生部门的规定,医院不得向私人购买医疗器械、设备。显然,向陈维国购买CT机有违规定,同时医院在资金上也有困难,部分医生对有没有必要买CT机提出了许多不同的意见。但另一方面,不论从医院发展还是病人角度来讲,温州确实急需一台CT机。守旧还是变通?附一医有关领导在经过慎重考虑后,大胆地决定来个“剑走偏锋”,由陈维国出资,买一台CT机放在医院使用,利益双方分成。

  “当时没有法律、条例规定不能把个人的东西放在医院使用,我们也算尝试一下‘非禁即入’,办成一件美事。”事到如今,陈维国回忆起来仍颇有些得意。根据当时同附一医签订的协议,陈维国以13.2万元的价格购进CT机,其产生的经济效益,前5年由陈维国和附一医按7∶3分成,后5年按3∶7分成,在CT机投入使用前,所有风险由陈维国承担。

  13.2万元,在那个人人争当“万元户”的时期,温州市区的房价每平方米只要300来元,这是一笔何等天文数字?陈维国开玩笑说,120平方米的房子都可以买上三四套了。如果这笔钱投进去,能给温州的病人带来好处,那是绝对值得的。

  达成初步意向后,当时的放射科医生、现任附一医CT室主任的陈伟建等人于1985年10月前往上海华山医院,接受了半年多的CT技术培训。

  “新娘”差点“嫁”他处

  1986年4月,CT技术学得差不多了,13.2万元的购机款也一次性付清了,联系好长途货车后,陈维国、陈伟建等人满心欢喜地准备带CT机回温。然而,正所谓“天有不测风云”,在这节骨眼上,事情出现了变化。

  那天,华山医院的副院长陈星荣急匆匆跑来,说买CT机这件事要“黄”了。陈伟建回忆道,“当时大家一听都急了,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情,怎么要‘黄’了呢?”原来当时全上海也就这么一台CT机,又是卫生部给的,华山医院要把CT机卖到温州去,上海的其他医院自然不同意了。于是其中一家医院给卫生部打了报告,申请把这台CT机调拨到他们医院,而卫生

  部也有意把这台CT机留在上海。

  准备了这么长时间,而且都通知出去了,这个时候“新娘”没了,怎么办?陈维国往卫生部跑了三次,还是没有谈成。时间已经很紧了,大家拉着陈星荣坐下来商量,一群人想出了一个不得已的办法:既然不让卖,那以华山医院的名义转往温州使用,行不行呢?他们连夜给卫生部打报告,申明CT机是转到华山医院在温州设立的影像中心使用。陈维国还出了一个主意,在报告上讲明,温州市由于摩托车剧增带来交通事故上升,因医疗设备跟不上,很多病人耽误了抢救良机等情况,希望能以此打动上级部门。

  也许这台CT机和温州人有缘,卫生部批准了华山医院的报告,同意把CT机卖给陈维国。为了避免节外生枝,陈伟建等人决定尽快将机器拆装交运。附一医当时的总务科科长孙明然特地带着医院车队的司机和几名木工,从温州赶到上海。“带我们自己的木工出去装箱,也是图个放心。”现在已经退休、远在北京的孙明然回忆说,那时大家担心再出事端,加班加点装好了机器,连夜就启程返温了。“我让我们的司机开货车,对他说,你的任务就是一定要把车开得像乌龟爬。”

  货车在前面开,孙明然的小车在后面当“保镖”,两辆车小心翼翼地护送国内第一台CT机“爬”回了温州。原本一天的路程,硬是开了三天才到。4月26日,“日立H-2”这位美丽的“新娘”终于平安到达附一医。卸货、组装、调试、培训,经过一连串紧张的筹备后,5月25日,“上海华山医院影像中心温州分部”在附一医院区北楼(附一医原体检中心)热热闹闹开始营业了。

  CT预约排到了46天后

  温州第一台CT机在附一医刚亮相,就引来了患者的热捧。“还没装机的时候就有人来预约了,46天才轮到。”陈伟建对当时的热闹场面记忆犹新。很多以往去上海做CT的病人都转到附一医看病,甚至周边的台州、丽水、福鼎等地的病人也慕名而来。

  “日立H-2”只能做头颅扫描,而且为一个病人做一次的整个流程需要近1个小时。陈伟建打趣说,那时候机器扫描一圈加上数据输入就要10来分钟,一个病人躺下去开始扫描后,他可以有时间从CT室“溜”到挂号大厅晃悠一趟。因此,尽管陈伟建和同事们从每天早上7点一直做到晚上10点,一天也只能做十几个病人。

  因为机器速度太慢,而且在每扫描一圈的两分五十秒中,病人绝对不能动,一旦动了就得重来。清醒的病人还好办,一些遇车祸受重伤或是无意识的病人就根本无法操作。参照华山医院的经验,附一医专门为CT室配了一个“麻醉机动班”。附一医现任麻醉科主任金烈烈说,当时CT室有需要,打个电话到麻醉科,麻醉医生就要马上赶过去为做CT的病人实施麻醉。所以,麻醉医生拎着箱子在医院里跑来跑去,当时也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

  尽管相对于现在的CT机而言,“日立H-2”确实很简陋,但自从这台CT机投入使用后,附一医的诊断能力却大大提高,一些内出血、脑出血、脑梗塞等肉眼无法看出来的病,用这台CT机,都能准确诊断出来,该院每年因此而获救的病人增加了200多位。

  由于病人数量越来越多,对CT机的要求也日益提高,“日立H-2”已不能满足需要。1989年,附一医更新了CT机,将“日立H-2”转让给了台州市人民医院。在上世纪九十年代,这台CT机几经转手,最终在1999年“花”落玉环县坎门医院。但是使用没几年,这台机器就报废了,由一医疗器械废品公司收走,失去了“芳踪”。

  院方到柳市放鞭炮

  值得一提的是,在CT机投入使用后,陈维国就对医院表示,他只收回成本,不拿分红,后期收入全部给医院做再投资之用。当时,除了13.2万元购机款外,买球管等辅助设备以及与维修机构签订协议等零零总总的费用加起来,陈维国已经花了20多万元,但他坚持不要分红。医院方面过意不去,便想了一个“回报”的方法——在5年间,每年春节专门组织人员到柳市,用从车站一直放鞭炮到他家这种农村最朴素的方式来感谢他。“买CT机给医院,是我到目前为止做的

  最有意义的一件事情,已经是我的‘财富’了。”陈维国说,这

  笔买卖没利润,但很值!

  从1986年拥有温州第一台CT机、3个CT操作医生、每天服务十几个病人,到现在5台CT机、30多名医生、每天服务近400名病人的规模,附一医CT室一步一步走得又稳又快。据称,目前附一医是全国CT配备最多的医院之一,同时每年超过10万人次的CT运作量在全国也在前三名之内。现在,附一医的CT不再简单停留在断面扫描水平,而是向三维立体成像、血管成像、灌注功能成像水平拓展,并利用CT在省内率先开展“CT立体定向”术,用于治疗颅内血肿和肿瘤。

  从一个侧面来看,附一医二十年的CT发展历程也代表了温州CT走过的路。陈伟建说,1986年的那台CT机,踏出了第一步,也是至关重要的一步。

  ■本报记者朱奕/文 郭大斌 吴敏建潘力/图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