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举报骗钱医疗器械丢职 医疗界“叛徒”抗争路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2月14日11:45 黑龙江日报

  本报记者 董景峰 陈晓兰

  11月1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发文,要求规范“输液用无菌气体瓶”的产品管理,同时决定,从2006年6月开始,将该类产品调整为第三类医疗器械进行管理,注册审批权收归国家药监局,以前,省级药监局即可进行审批。这些决定的出台,与上海一个名叫陈晓兰的医生有着密切的联系。

  原在上海一家地段医院做医生的陈晓兰,8年前因为发现本医院使用的“光量子透射液体治疗仪”存在问题,经调查研究后向有关部门举报,最终该仪器被取缔,上海医保部门评价此举“每天可为医保节省40万元资金”,但她却因为自己的“背叛”而丢掉了饭碗。

  8年来,经她举报而被查处、取缔的假劣医疗器械和治疗方法已达7种。但令她痛心的是,有些假劣器械虽然在上海当地遭查处,但在有些省份仍堂而皇之地应用于临床。

  12月8日,本报记者电话采访了陈晓兰,这位当地著名的医疗界“叛徒”向记者讲述了自己8年打假的艰辛经历。

  因为打假丢掉饭碗

  《在上海,为了赚钱,大量医院在蓄意害人》———2003年6月25日,一个署名为“一个有良心的医生”的人,在天涯社区论坛上发表了这样一个让人触目惊心的帖子。帖子中说“近几年来,不少医院为搞所谓的‘创收’,提高‘经济效益’,干了不少侵犯病人权益的事,甚至不惜拿病人的生命为儿戏。就拿我院来说,以纯营利为目的使用假冒伪劣仪器,对病人进行欺诈性(十分危险)的假治疗,为获取更多的暴利,公然违规、违纪、违法……”

  1997年,当时45岁的陈晓兰是上海市虹口区广中地段医院理疗科的医生。

  8年过去了,陈晓兰依然清晰地记得那个改变她人生轨迹的日子———1997年7月24日。这一天,她的一个老患者跑过来说,医生非要她打“激光针”,但她以前看过别的患者打这种针,很疼,有的病人打了直哆嗦。

  陈晓兰在注射室看到了这种名为“光量子氧透射液体治疗仪”的输液配套器械,仪器上有一行小字“ZWG-B2型”。陈晓兰知道ZWG是“紫外光”三个字的拼音缩写,她告诉病人:“这是紫外光,不是激光。”没想到,第二天医院领导将她喊去,批评她的话“影响了医院的效益”。

  倔强的陈晓兰开始研究“光量子”,基于医生的常识她觉得,所谓的“光量子”透射输液不但不会起到治疗作用,而且可能会给患者带来危害。她决定去咨询说明书上标称的发明人———上海医科大学的“陆应石教授”。但上海医科大学人事处告诉她,该校根本没有陆应石这个人。

  陈晓兰向医院反映,院方不理,随后她去了当时的上海市医药管理局(上海药监局前身)举报。1998年6月,上海市药管局责令广中医院停止使用“光量子”治疗仪。

  陈晓兰说,停掉“光量子”对医院效益的打击是沉重的,之前医院每天有两三万的营业额,“光量子”一停下来一天6000元都不到。事发后不久,陈晓兰被通知“全脱产自学”,同年11月,她正式“下岗”了。

  每天为上海医保节省40万元

  “下岗”之后,陈晓兰惊讶地发现,虽然广中医院一家停用了“光量子”,但其他医院仍在照用不误。她又一次到上海市药管局反映,结果被告知,其他医院没有被举报,所以无法处理。“我举报行不行?”陈晓兰问,“不行,因为你不是其他医院职工。”“那什么人可以举报?”对方答:“受害者”。

  陈晓兰回去想了3天,决定让自己成为“受害者”。1999年2月1日至3日,陈晓兰先后在上海四家医院接受“光量子”治疗,搜集到了大量的证据。

  在这个特殊“患者”的努力下,1999年4月15日,上海市卫生局会同医疗保险局、医药管理局,作出禁止使用光量子治疗仪和石英玻璃输液器的决定。在上海横行三年的“光量子”,终于成为历史。

  当时上海市医保局一位负责人讲:以上海全市1000台光量子治疗仪计,平均每台一天以10人次计,那么一天至少要用掉医保费用40万元。

  8年成功举报7种

  2000年6月22日,上海市卫生局、医保局、药管局以及公检法司等8个部门约见陈晓兰,当面就其在举报“光量子”过程中所受到的不公正待遇赔礼道歉。次年2月,上述部门就陈晓兰问题作出处理意见:补发其工资奖金,并将其调至闸北区彭浦地段医院工作。

  2001年10月,在新单位工作8个月后,彭浦医院理疗科进的一种新仪器引起了陈晓兰的注意:氦氖激光血管内照射治疗仪。与这种仪器配套使用的是“一次性光纤针”,两种仪器结合起来用,通常称为“鼻激光”。

  对激光治疗已经颇有心得的陈晓兰发现,以主机所发出光的波长和强度,根本起不到任何治疗作用。于是,陈晓兰又开始向有关部门写举报信。

  2002年4月,上海市药监局取缔了“鼻激光”的配套器械“鼻头”。一家销售公司和数家医院受罚,罚款总额达100万元以上。当年年底,50岁的陈晓兰被院方通知以“工人编制”退休,但是,因为其身份特殊,彭浦医院无法给她办理“退休”手续。

  令她更气愤的是,“鼻头”被取缔之后,氦氖激光血管内治疗仪并没有停下来,与之配套使用的另一种产品———插入患者体内的“光纤针”很快粉墨登场了。单是“鼻头”的话,顶多是用来骗钱而已,可是光纤针插入人体后,就变成了一种强度更大的“光量子”,使药物变性的可能性大大加强了,从而可能为患者带来危险。从2003年开始,陈晓兰开始赴京向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反映这一问题。

  8年来,因为她的举报,已有7种医疗器械和治疗方法被查处或取缔。

  许多医生默默地支持我

  陈晓兰说,她从来没有孤独过。在陈晓兰的心里,始终能感受到一些医生对她的默默支持。她说,她也曾和一些医生进行过交流,其实大家对现在医疗市场的一些现象都深恶痛绝,在医院普遍追求“效益”的情况下,在很多问题上医生要么昧着良心干,要么就下岗。

  目前,陈晓兰自身几乎没有任何经济收入,只靠着过去的积蓄和亲属的资助维持生活,支撑着代价不菲的举报行动。

  “看病贵”病根是“以疗养医”

  谈起目前许多百姓看不起病的问题,陈晓兰说,其实现在医院的领导们也都在强调收入的结构比例问题,比起用药来,多开检查给医院带来的利润更大。单就挂号费、诊疗费来说,目前的收费标准其实是非常低廉的,如果医生完全按照诊疗常规治病,一般情况下不需要太高的费用。但是,实际情况往往是患者一见了医生的面,就要抱着一大堆检查单子穿梭于各个辅助检查科室,实际上,有些检查是不必要的,不该检查的检查了,本该是小检查的变成了大检查。

  另外,在用药的问题上,不管大病小病,进了医院的门几乎都要吊盐水。而且,药物越用越高档,即使是普药,也被改名换姓地成了价格昂贵的“新药”。虽然国家明令规定医院的药品利润不得超过15%%,但一些医院同一药品价格超出药店数倍的现象仍屡见不鲜。

  陈晓兰举报的那些没有效果的假冒伪劣器械,也是一些医院创收的重要途径。陈晓兰说:“我们院长曾在大会上公开说:会计为医院创造的利润最大!”本报记者董景峰 陈晓兰供片

  相关链接:

  陈晓兰举报的7项医疗器械和治疗方法:

  1.光量子透射液体治疗仪(激光针),已取缔;

  2.石英玻璃输液器,注册号是假的,已取缔;

  3.鼻激光的光纤针,经试验非石英玻璃,是一般塑料制品,已取缔;

  4.氦氖激光血管内照射治疗仪,激光器未达到规定波长,已取缔;

  5.血管内激光和药物同步治疗,未经试验,该疗法在上海被彻底取缔;

  6.静舒氧,国家药监局已经发文取缔,产品又在上海被禁止;

  7.伤骨愈膜,已经被上海卫生、医保部门查处。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