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是什么让“留学生”的声誉蒙羞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2月14日14:22 新民晚报

  两名中国留学生在加拿大遇害,这是一件不幸的事情。在各式各样难以证实的传言包围下,我无法分辨出事实的真相。但是,人们对被害人家庭背景的过分关注告诉我,“留学生”这3个字的潜在蕴意已经质变。

  在上世纪80年代初,“留学生”是一个美好的字眼,至少这3个字不会引起太多不好的联想。那时候,伴随“留学生”这三个字的多是些献身科研、艰苦创业的故事,“留学生
”也仿佛成为一个独特的品牌,内蕴着求知、创业、奋斗等价值内涵,成为社会精英的代名词。

  然而,随着留学队伍特别是自费留学生的日益壮大,“留学生”的故事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献身科研或艰苦创业的故事越来越少,而“留学垃圾”、“海外阔少”的传奇与日俱增。各式各样的负面消息通过正式或非正式的渠道蔓延扩散,“留学生”的品牌形象开始败坏。在人们的视野中,“留学生”似乎与艰苦打拼的奋斗精神日行日远,而与奢华侈靡的颓唐姿态越走越近。

  到底是什么损害了“留学生”的品牌形象?在诸多影响因素中,权力腐败恐怕是最具杀伤力的。虽然并非所有留学生的父母都是贪官,但一些贪官送子女出国留学确实已经屡见不鲜。

  利用子女亲属出国留学或移居,既可转移不义之财、完成黑钱漂白的工作,还可以为自己卷包外逃打好前站、做好准备,实在是备受腐败官员青睐的一条捷径。正是这种捷径让“留学生”3个字染上了“腐败”阴影,使得“留学生”的社会认同度直线下降。

  权力腐败“赋予”了“留学生”新的内涵,让这3个字显得格外刺眼,极容易引起诸多联想,以至于人们对于“家庭背景”的遐想盖过了对于逝去年轻生命的哀伤。然而,无论对于死者还是多数艰辛求学的留学生,这种异样的社会心理倾向都有欠公正。

  “留学生”3个字上的“腐败”阴影是必须祛除的,当务之急是将监督的触角深入各级官员的家庭圈或家族圈之内,将领导干部子女出国留学情况纳入监督范围。

  新京报(毛飞)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