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央视《焦点访谈》专题 > 正文

《焦点访谈》:文化大院火起来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2月14日23:09 央视《焦点访谈》

  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栏目12月14日播出“文化大院火起来”节目,以下为节目实录:

  主持人 翟树杰:

  一说起山西,很多人都会想起那里有几个很有名气的大院,比如乔家大院、王家大
院等等。但是,几天前记者在山西采访的时候发现,在广大的农村还活跃着一种崭新的大院,这些大院不同于我们看到的那些文物景区,它们就是丰富活跃农村文化生活的“文化大院”。那么这些“文化大院”到底新在哪里呢?

  解说:

  12月11号的晚上,山西省祁县丰泽村的权勇家又在放电影了。虽然眼下天很冷,但是在权勇家的文化活动室里,还是挤满了从四面八方赶来看电影的村民。

  这个放电影的人叫权勇,今年46岁,18的时候就学会了放电影,为村民服务已经20多年了。在权勇家门口挂着一个牌子——农民文化大院,权勇就是这个“文化大院”的主人。在这个“文化大院”里,村民们不仅可以看电影,还可以看图书,每天来这里看书的孩子和村民都很多。

  记者:

  你们喜欢在这儿看些什么书?

  孩子:

  《十万个为什么》、《英雄书》、《地道战》、《小兵张嘎》、《连环画》。

  解说:

  权勇“文化大院”里的书还真不少,有8000多本,许多都是权勇从小一点点搜集起来的,比如这些孩子们喜欢的《小人书》、《连环画》市场上都很难见得到,最让权勇得意的就是刘胡兰系列图书,一共有22种版本,比刘胡兰纪念馆还要全。

  记者:

  这都是刘胡兰?

  权勇 山西省祁县丰泽村村民:

  这都是刘胡兰,收了22本,基本上收全了。

  记者:

  这样也是很不容易?

  权勇:

  不容易,收了20多年了,25年才收购到这些刘胡兰书。

  解说:

  种植、养殖技术方面的书也是村民们爱看的,它可以实实在在地帮助村民们发展生产、提高收入,说起这个,同村的张旺富感触最深。

  张旺富 祁县丰泽村村民:

  蛋鸡饲养手册,我最初就是看这个书,我从这本书上开始养蛋鸡。

  解说:

  提起张旺富,村里人都知道他是有名的养鸡大户,张旺富说过去没有这个“文化大院”的时候,农闲了,他不是和村民打牌,就是打麻将,甚至还赌博。可1996年的一天,他看到权勇家门口立起了这样的牌子:少抽一支烟,多看一本书,少打一次麻将,多学一点文化。张旺富带着好奇走进了权勇的“文化大院”。

  张旺富:

  来了以后不要钱,你们随便看,在这儿看也可以,带回家看也可以,这是我第一次去他那儿看。

  记者:

  第一次去,他跟你这样讲的?

  张旺富:

  对。

  解说:

  那时张旺富刚开始养鸡,可没多久200只鸡就死了,原因是不掌握养鸡的疾病预防知识,自从来权勇这儿借书、看书,让他补上了这一课,没过多久,张旺富家的鸡发展到上千只。

  张旺富:

  老百姓是非常欢迎这个“文化大院”,因为里面的书籍,有关种植养殖方面的书特别多,又看电影,现在老百姓农闲时,有了一个好的去处,有一个活动的场所。

  解说:

  说到放电影,权勇还有5个宝贝,那就是5台不同时期的电影放映机:这是上世纪70年代的,权勇说它小巧、轻便,像这样的放映机他有两台;这是80年代的放映机,权勇带着它走村串户很长时间;这是90年代的电影放映机,比前几台大一些;现在正在使用的这台放映机是最新的,是山西省文化厅赠送给权勇的。除了这几样宝贝,权勇家还有两个影库。

  记者:

  看来你这个房间里电影拷贝还真多呀。

  权勇:

  多,两个屋子呢,这个屋子里的影片是最好的,是经常演出的影片,都在这个屋子。

  记者:

  这儿有《侦察兵》、《地雷战》、《地道战》……

  权勇:

  这十二三部影片是(村民)最愿意看的了,是经典的,百看不厌的,所以我就把它写成资料片,这最好了。

  记者:

  那买这些电影拷贝,都是自己掏钱吗?

  权勇:

  自己掏钱。

  解说:

  现在,权勇家的两个影库里存放着1600多个电影拷贝,其实权勇的收入并不高,除了种地,主要来自捡废品、卖废品的收入,有时外出给一些厂矿企业放电影也收取一些费用。

  记者:

  每一个间隔都是拿砖头垒起来的。

  权勇:

  因为条件太差,当时买了片子也没有钱,这个砖头也不是买的,而是我蹬上三轮车,从垃圾点上人家扔出来的,一块一块跟我妈捡回来的,这个木料都是跟人家买的旧窗户,我把它拆开,把它支撑起来的。

  解说:

  为了支持权勇办“文化大院”,现在县里每年拨给权勇5000元,村里也每年支持权勇2000元。山西省文化厅除了支持权勇一台放映机外,还送给他一台发电机,而且允许他免费到电影公司借用电影拷贝。

  成葆德 山西省文化厅厅长:

  像这样的大院群众是欢迎的,群众欢迎的大院,它一定充满着生命力和充满着活力,这些年来我们感到广大群众办文化、爱文化,充满了这方面的积极性,这种潜力非常大,把这种潜力调动出来、发挥出来,对于促进我们文化事业的发展是一个很重要的力量。

  解说:

  由于受地域环境、经济发展状况等因素的制约,基层农民看书难、读报难、看电影难、欣赏文艺演出更难,因而,农民自办文化应运而生。一个农民书屋可以缓解方圆几里地内的农民读书、看报的问题,一个“文化大院”在更大程度上满足了农民自演、自赏、自娱、自乐、自我发展的精神追求。

  山西省忻州市忻州区东楼村的“文化大院”正在热热闹闹地演出着八音会和二人台,来这里演出、唱戏的都是附近的村民。农闲了,村民们自发地组织在一起自编、自导、自演一些地方戏。

  忻州市忻州区东楼村村民1:

  我们就是农忙的时候务农,农闲的时候过来以后就自发性搞这个民间文化宣传。

  记者:

  喜欢看这些节目吗?

  忻州市忻州区东楼村村民2:

  喜欢,也爱好。

  忻州市忻州区东楼村村民3:

  看了挺高兴,越活越年轻,越看越活跃,心里也开心。

  解说:

  东楼村“文化大院”的主人是73岁的张林郁老人,平日里他经常组织村里的老年人扭扭秧歌、唱唱戏,而且他还自己编了一些儿歌组织孩子们唱。

  张林郁带领孩子们一起唱儿歌:

  红旗飘,红旗飘,红旗永远记我心,我跟红旗向前进,艰难困苦不动摇。

  记者:

  为什么要编这样的儿歌呢?

  张林郁 忻州市忻州区东楼村村民:

  主要是教育青少年一代,青少年只知道今天,不知道昨天,明天怎么办?茫然失措。用这些东西启发他,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讲卫生、讲道德,宣传这个。

  解说:

  同样是在忻州市,定襄县河边村还有一个“文化大院”,这里几个村民们正在忙活着。张志萍、张志新、张志华三姐妹正在教邻居姐妹们剪纸。剪纸是这里传统的民间工艺,张家三姐妹的剪纸手艺在这一带可是小有名气的。

  张志新 定襄县河边村村民:

  我姐姐是组织命题、立意、创意,然后我执笔,我搞最初的构图,画好以后,我们三个碰头,一块研究,哪里不满意重新修改,然后我妹妹剪工剪得好,我妹妹剪出样子来。

  解说:

  三姐妹的剪纸以单色红为主,传承了晋北五台山一带的传统风格,粗犷、豪放、喜庆、吉祥,反映了当地民俗风情和现代精神风貌。

  记者:

  反映现代农村妇女生活的,这是一组。

  张志新:

  对,这是一组,我们搞了系列剪纸。这个是五台山,五台山是我们这儿的名胜景区,这个是五台山的风景,这个是五台山的佛像,那是我们当地的民俗,像包饺子、饮食文化。

  记者:

  还有一副大的。

  张志新:

  这是今年我们忻州地区摔跤节。

  记者:

  摔跤是这个地区的一个特色。

  张志新:

  特色,我们也是跤乡。

  解说:

  三姐妹的剪纸有了名气,周围的邻居也想跟着她们学,邻居们还经常给她们的作品提意见,以交流学习剪纸为主的“文化大院”活跃在农民中间。

  张志萍 定襄县河边村村民:

  我们就是想什么也不收,就愿意给她们服务,就愿意带着姐妹们大家一块搞。

  定襄县河边村村民1:

  我们来这儿,一边跟她们学习,一边对我们自身艺术等其它各方面也是提高我们修养,对我们自身也是一个提高。

  主持人:

  农民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以后,他们最需要的就是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而“文化大院”正好满足了他们这种需求。像节目中我们看到的这种“文化大院”在山西农村现在已经有569个,而且都是各有特点,红火热闹。

  其实,不仅是文化大院,不仅是山西,现在全国各地的农村还活跃着很多基层文化站、民营的文化剧团等等,这些文化单位为基层服务、为农民服务,在丰富和活跃基层农民的文化生活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相关专题:央视《焦点访谈》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