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大学生带捡来的妹妹求学12年专题 > 正文

生活时评:“携妹求学”为何感动无数人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2月15日03:51 新桂网

  新桂网

  据《人民日报》等诸多媒体12月14日报道,河南省西华县23岁大学生洪战辉,12岁开始养育捡来的小妹妹,考上大学后,带着妹妹赴湘,边打工边上学,他入选央视2005年度感动中国人物候选人。

  洪战辉的故事令我想起同样出自河南的“当代孝子”张尚昀。在当今这个传媒发达、“正面”新闻人物层出不穷、感动神经不轻易被调动的时代,他们的事迹怎么感动了这么多人?我的看法是:读者对这类故事的共鸣,建立在对社会道德长期流失的忧虑之上,反映了无数公众对高尚道德的珍惜和呼唤。

  好多年来,我们都被这样一些共同的揪心现象所困惑:亲情淡漠、老人受虐;传销长传不衰,骗子防不胜防,假冒伪劣产品横行,老赖比要债者更“体面”更凶恶;官员谎报政绩、掩盖丑闻,会上大讲廉政会后伸手索贿,等等。我们将这些归结为“诚信”问题,说白了就是道德问题:因道德的不断失守而引发上述现象,这些现象又加剧了道德下滑的速度。对于公众来说,没有人看不到这一点,没有人不为此感到痛心和忧虑,没有人不希望这种局面立刻终结,但同时又觉得希望难以实现,自己一时也束手无策。但当坚守个人良心和道德的洪战辉、张尚昀式人物出现,看到他们以个人的实际行动,长期地、一点一滴地改善这种道德环境时,一种巨大的感动和共鸣便在公众心里产生了。

  我们在道德上为何会滑坡?也许与推行市场经济制度过程中的顾此失彼有关,也许与体制的缺陷、法制滞后、执法不力有关,也许与官员等公众人物没有对社会和公众负起应有的责任有关,但这并不是终极的道理。以法制建设为例:真正的法制文明是需要全国所有人去争取和实施的,在这个过程中,具有基本的道德自觉,具有重建道德的急迫感和压力感,是公众、专家、立法者最起码的素质。否则,国家不可能产生真正的法制文明。

  洪战辉、张尚昀式人物为社会树立了道德形象,公众的共鸣是对他们的承认、敬仰和声援,这种互动趋势令人振奋。法律是社会秩序的底线,一个社会的凝聚、向善和文明,主要是靠道德的力量,而道德的内容是需要不断补充和创新的,道德的自觉是需要持续的感动、震颤不断唤醒的,道德的积累是需要无数的个人实践来添加的。

  祝愿我们的社会能出现更多的洪战辉、张尚昀,盼望道德滑坡的局面尽早停止。

  (伏山)

  编辑:杨东 作者:伏山

  相关专题:大学生带捡来的妹妹求学12年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