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怀念为省报写专栏的日子”:访全国速滑名将王秀丽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2月15日09:45 黑龙江日报

  本报记者 梁学增

  时下正是世界冬季项目比赛高峰期,要采访正带领队员南征北战的加拿大国家队速滑教练王秀丽,确实费了一些周折

  

“怀念为省报写专栏的日子”:访全国速滑名将王秀丽

  王秀丽在1995年全国八冬会500米比赛中。

  董金忠 摄

  王秀丽:1964年出生于哈尔滨市,10岁进入哈尔滨市体校学习滑冰,1978年进入哈尔滨队,多次获得全国冠军,多次打破全国纪录。1990年2月,她在加拿大卡尔加里世界女子速滑锦标赛上,获得1500米第一名,成为中国第一个女子速滑世界冠军。1996年退役,现在担任加拿大国家速滑队女子全能教练。

  时下正是世界冬季项目比赛高峰期,要采访正带领队员南征北战的加拿大国家队速滑教练王秀丽,确实费了一些周折。

  “首先感谢黑龙江日报,我离开祖国这么多年,你们还想着我”,电话另一端传来王秀丽那纯正的哈尔滨口音,“远在万里之外的我真诚祝贺贵报创刊60周年……”

  王秀丽是在上世纪80年代声名鹊起的,逐渐成为各媒体追逐的热点人物。

  那时候,国家速滑队常年在长春市训练。本报编辑部为了解情况,特派本报记者到那里“蹲点”,这一“蹲”就是一个星期,白天同出早操共吃饭,她们训练记者看,晚饭后聊聊天。这一“蹲”果真没白“蹲”,不但与领队朱成翼、教练员王界新等“混”得很熟,而且与老乡王秀丽成为要好朋友,同时还结交了与王秀丽同室的叶乔波。

  更重要的是,本报记者在“蹲点”期间,还获取一条重要信息,由于不便见报,将其发在本报内参上,当时的省领导还为此做出重要批示。

  后来,在比赛中再见到王秀丽时,她感激地说,你那篇文章发得很及时,帮我们解决了大问题。

  从此,王秀丽与本报友谊甚笃。

  1996年初,第三届亚冬会将在哈尔滨揭幕。本报编辑部在研究报道时,决定给王秀丽临时开辟一个专栏,对每天的速滑比赛加以评论。当时,王秀丽在赛会竞赛部门工作,未等赛事揭幕已忙得不可开交,这时候她能接受这个任务吗?

  本报记者抱着试试看的态度,向她说明来意。想不到的是,她笑着愉快地接受了这个任务。

  那次体育盛会速滑比赛开始之后,王秀丽在忙完本职工作后便找个不被人打扰的地方写当日速滑比赛评论,然后冒着凛冽的寒风将稿子送到本报夜班室,当时夜班同志都很受感动。

  她先后写出了《头天500米比赛为何没产生金牌》、《中国短距离速滑后继有人》、《认真向世界级选手学习》和《亚洲长距离速滑选手也能胜欧美》等数篇稿件,在读者中反响很好。

  王秀丽退役之后,到加拿大卡尔加里大学攻读体育管理专业。毕业之后,经过竞聘担当了加拿大国家速滑队教练。一个华人能在一个速滑强国执教,可见之水准。

  在2002年盐湖城冬奥会上,采访此次盛会的两名本报记者,在那里的速滑馆里与王秀丽不期而遇。刚刚在异国执教的她出手不凡,她的一名弟子勇夺5000米铜牌。本报记者向她祝贺,与其分享快乐。就在记者写这篇稿件时,正在进行的世界杯速滑系列赛传来佳音,王秀丽的一名弟子获得了一枚金牌。

  王秀丽始终没有忘记家乡父老。前年春节期间,世界杯速滑系列赛在哈尔滨举行,王秀丽应邀回国做技术顾问。她对本报记者说,回到家乡总有一种亲切感。

  据知情人介绍,我省一批年轻选手常年在卡尔加里训练,得益于王秀丽的援手。从接站到安排旅店;从安排车辆到寻找训练馆,都由她一手操办。

  现今王秀丽的丈夫在卡尔加里一家医院工作,他们的女儿已两岁,全家其乐融融,甚是惬意。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