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企业家拟投资郑和宝船(图)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2月15日10:22 大洋网-广州日报 | |||||||||
重建“郑和宝船”的初步设计图。颜晓明摄 本报讯(记者卜松竹)昨日,来自全国各地的船舶、航海专家在广州济济一堂,探讨“郑和宝船”的建造问题———这将是世界上最大的仿古木帆船之一。600年前,郑和所率领的当时世界上最庞大的远洋舰队的主力,就是这种船舶。记者获悉,宝船将争取在2006年7月11日,即我国的航海日开工,计划在2007年中建成,成为向香港回归10周年送上的一份厚礼。
宝船构思设计已达10年之久 原海军装备技术部部长、船舶专家郑明将军介绍,这艘巨大的仿古帆船复原自郑和船队中“二千料”的大船,长度相当于现在的63米,远远超出将于明年7月到访广州的瑞典“哥德堡号”,比今年抵达广州的仿古船“绿眉毛”号长出一倍。将设六桅六帆,最高的桅杆预计将达到41米高,最粗处直径1米。 郑明介绍,重建“郑和宝船”的设想诞生于上个世纪90年代。10年间,老将军搜集、考证了大量的资料。船的设计方案,根据南京静海寺残碑上的明代石雕图、明代随郑和下西洋的一位和尚的手绘画,以及2004年出土的长达11米的明代舵杆设计,同时将10年间整理搜集的资料融入其中。这艘仿古船将采用木材制成,尽可能还原郑和大船的辉煌气象。 船的建造将交给江浙一带的岑氏家族。这个家族是四代造船世家,1900年便开始了第一艘船的建造,而且在木船已经几乎消亡的今天仍然坚守祖业,成为国内寥寥无几的专门建造木帆船的专业机构之一。 将成为海上丝路形象代表 专家介绍,目前中国已经展开了将“海上丝绸之路”捆绑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工作,但是海上丝路在中国的重要口岸广州、宁波等五大城市尚无一艘能够展现古代海上贸易的仿古船舶,而周边的一些国家,却已经大张旗鼓地做起了“郑和”的文章。因此按照投资方和设计者们的设想,“郑和宝船”将瞄准“中国古木帆船的形象代表”来打造。建成后,将用以开展海上丝绸之路的历史文化友好交往活动,也可以进行跨洋的经济科技博览贸易活动,以及供旅游观光、拍摄电影之用。 郑明透露,宝船将争取在2006年7月11日,我国的航海日时开工,2007年中建成。建成后,宝船将长泊香港。昨日记者还遇见了从香港赶来的摄像师杨霑一行,他们将全程记录下宝船从设计、定型到建造完成的整个流程。 使用寿命将达30年以上 专家们就“郑和宝船”的总体工程策划、概念设计等展开深入探讨。专家们指出,作为未来中国古木帆船的“形象代表”,宝船须尽量按照传统工艺和技术建造。仿古船要能不依靠机械动力、仅凭帆就能破浪而行、“不然造这样的船对还原历史没有帮助。” 将负责造船的木船作坊岑国和总经理介绍,建造过程会严格按照传统木船的流程,但是也会加入一些现代的手法,比如使用一些金属构件、现代的防漏材料等等,使其适应远洋安全航行的需要,并使船体在正常保养、安全航行的情况下达到30年左右的寿命。但是主要的密封防漏还是使用桐油、麻绒等传统材料。船上的帆是一个很具挑战性的问题。目前计划以竹竿作为帆横条,棕绳或锦纶绳配以仿古木滑轮牵住帆横条,利用风力大小调节风帆高度,使船在航行中保持稳定。这种帆还可以利用八面风倒风行驶和灵活转向。但是由于船大帆多,操纵会比较复杂。 广州巧遇促成美事 郑明介绍,“郑和宝船”梦想的实现,与广州有不解之缘。2005年5月11日,他到广州参加“中国广州国际海事贸易展览及论坛”,在演讲中不期而遇香港一家大公司的运输部经理。这位经理告诉他,自己的老板有意投资建造这艘郑和宝船,并且为此已经找了他很久,甚至托远在英国的朋友帮忙查找。没想到在此巧遇。 两天后,郑明会见了这位香港企业家查懋成先生。查懋成表示,自己希望把这艘船建成一座非营利的、具有历史博览和文化陈列功能的仿古船。双方一拍即合,随后展开了具体工作。9月,1:20的船模初稿做出,在香港展出时引起轰动,后来又经过数次修改,日臻完善,并被国家博物馆等收藏。 昨日,香港兴业国际集团董事总经理助理黄基业透露。处于筹措造船资金等考虑,他们正在运作成立一个基金会。他还说,查懋成本人对航海和船舶特别有兴趣,得知有这个机会非常热情。 相传一号宝船大过故宫太和殿 七下西洋的郑和船队以其船舶种类之多、体量之大而美名远播。当时按功能划分,有宝船、马船、粮船、水船等;按船型特征划分,有福船、鸟船、沙船、广船等;按载重量划分,有2000料、1500料、400料、100料等;按推进方式划分,有9桅12帆到3桅3帆或大八橹、二八橹、六橹等。其中最著名的一号宝船,根据史籍记载“长四十四丈四尺,阔一十八丈”,相当于长125.64米,宽50.94米。 如此庞大的体量甚至超出明朝故宫中最大的宫殿太和殿,“郑和坐在125米的船上,皇帝坐在63米的大殿中,这于礼法不合。”郑明说。此外还有专家认为,一号宝船所需消耗的木料多,对于木材及其结构上的强度要求很高,而且从航行角度考虑,如此大的船,帆必然很多,它要出港,要应付各种风浪,操纵起来极其复杂,如何操帆靠岸,在现在几乎不可想象。 但很多学者还是坚持一号宝船确实存在过。近年来的水下考古又为论证郑和一号宝船尺寸的可靠性提供了新的证据。1999年7月,在马来西亚北婆罗洲附近海底发现了大批明朝宣德年间的瓷器和木船残件。马来西亚与法国考古学者用电脑推测当时船的大小,那艘船舶大约100米长,40米宽。(记者卜松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