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规划3座重点新城 总人口控制在250万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2月15日15:51 光明网 | |||||||||||||||||
通州新城
顺义新城
亦庄新城 通州、顺义、亦庄规划编制获批 核心提示 通州、顺义、亦庄等3个重点新城规划编制工作已经完成,并获首都规划委原则通过。在昨天的“十五”规划成就通报会上,市规划委副主任黄艳发布此消息。 新城规划是在《北京城市总体规划》基础上进行的。 根据新城规划,2020年,3个重点新城总人口将控制在250万左右,并划定了禁建、限建区,其规划建设指标配置也将整体高于中心城。 规划解读 建设指标高于中心城 市规划委表示,新城将坚持高起点、高水平规划建设,努力从根本上避免中心城已出现的环境、交通等问题,切实保障中心城人口和职能的疏解,新城的各项规划建设指标配置将整体高于中心城。 新城建设要保障5个方面:一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创造充分就业和创业机会;二是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建设,具有良好人居环境;三是配置完善的、多样化、人性化的公共服务设施和文化设施,具有较高生活质量;四是要建设便捷交通市政基础设施,具有高校城市支撑系统;五是要构建综合防灾减灾体系,具有安全生产生活条件。 划定禁建、限建区 市规划委表示,重点新城建设将继续资源环境保护为前提和基础,强化资源环境管理,并综合考虑基本农田、河湖水体、湿地、风景名胜区、地震断裂带等20项生态要素,划定禁止建设区、限制建设区和适宜建设区。 马上就访 新增人口来自3个渠道 针对3个新城规划中的人口控制问题,记者昨天采访了市规划委副主任黄艳。黄艳说,新城新增人口的构成主要来自3个渠道:一是中心城疏解转移的高素质人才,二是新城新增的一些功能会吸引来自全国包括全世界的各种人才,三是城市化进程中,很多当地农民变成了市民,新城要提供就业、培训机会。 新城将成区域合作门户 黄艳表示,除了承担疏解中心城人口的功能,3个重点新城将成为参与环渤海区域经济合作的前沿和门户,必须承担区域协调发展的职能,要达到一定的规模。 县级医院进行扩建升级 据黄艳介绍,新城建设基础设施要先行,“要想吸引人们去新城,首先要把新城医疗和教育基础设施水平搞上去。”她透露,二中、四中、八中等名校将在通州等重点新城内设置分校,这些新城的一些县级医院也将进行扩建“升级”。 通州新城 定位:综合服务新城 通州新城是面向区域可持续发展的综合服务新城,也是北京参与环渤海区域合作发展的重要基地。即区域服务中心、文化产业基地、滨水宜居新城。2020年,通州新城规划人口为90万人,城镇建设用地规模控制在85平方公里以内。 顺义新城 定位:首都枢纽空港 顺义新城是面向国际的首都枢纽空港,是带动区域发展的临空产业中心和先进制造业基地。即现代国际空港、区域产业引擎、绿色宜居新城。2020年,顺义新城人口规模控制在90万左右,城镇建设用地规模控制在103.9平方公里。 亦庄新城 定位:京津产业中心 亦庄新城是以高新技术产业和先进制造业集聚发展为依托的综合产业新城,是辐射并带动京津城镇走廊产业发展的区域产业中心。即高新技术产业中心、高端产业服务基地、国际宜业宜居新城。2020年,总人口规模控制在70万人左右,用地规模控制在100平方公里。 北京旧城将严控地上建筑鼓励充分利用地下空间
北京中心城规划范围约1088平方公里,严格控制旧城地上建筑规模,规划不再增加建筑规模,鼓励充分利用地下空间。昨天,北京市规划委在规划成就新闻通报会上透露,《北京中心城控制性详细规划(2005年—2020年)》(以下简称中心城控规)已整体修编完毕,目前正在进行深化完善、公示和审批工作。 在新闻通报会上,北京市规划委副主任黄艳介绍,中心城控规修编范围约1088平方公里,主要包括东城、西城、崇文、宣武、朝阳、海淀(不包括山后地区)、丰台(不包括河西地区)、石景山等地区。根据规划的不同要求,将规划范围分为四个区域:保护区(旧城)、调整优化区(旧城以外中心地区)、适度完善区(边缘集团)和限制建设区(绿化隔离地区)。 规划道路总用地将增88.5平方公里 对于人们普遍关心的交通问题,中心城控规修编作出了明确要求,调整道路网结构,加强支路规划建设,打通断头路,规划道路总用地192平方公里,比现状增加88.5平方公里,规划道路总长度4764公里,基本满足中心城需求;发展轨道交通,2020年轨道交通运营线路覆盖建成区面积60%以上;发挥公交优先、改善与轨道换乘条件。此外,还将提高电、水、热、燃气等基础设施承载能力。 引导部分中央单位向新城转移 此外,此次中心城控规修编,还将引导部分中央单位向新城转移。并要求高效利用土地,主要是适当提高轨道交通沿线用地建设强度,鼓励在大型公共设施密集区、公共交通枢纽、大型公共开放空间充分利用地下空间。 黄艳表示,北京中心城控规修编还只是框架性、原则性的方案,按程序还要对中心城33个片区的控规逐一进行公示、审查和报批工作,大概还需要2至3个月的时间才能完成。 另外,顺义、通州、亦庄3个新城的规划已经完成,其他8个新城的规划也基本上编制完成。 热点解读 旧城规划常住人口90万 专家:旧城要提高土地利用率,但须控制住宅建设 昨天公布的中心城控规中称,严格控制旧城地上建筑规模,规划不再增加建筑规模,鼓励充分利用地下空间,规划常住人口90万,比在《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年-2020年)》(以下简称总体规划)中的110万旧城人口,少了20万人。 总体规划中,2020年中心城城镇建设用地规模约778平方公里,人均建设用地控制在92平方米。2020年,中心城人口规划控制在850万人以内。 北京市规划委工作人员表示,在旧城范围内,90万人口规模目标比较科学合理。 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专家顾问组顾问张敬淦教授认为,总体规模主要体现在建筑规模和人口规模上,对于旧城保护来说,将人口控制在90万的目标压力相当大,几十万人要迁出旧城,因为旧城地价最贵,存在大量四合院,产出效益低、人口密度大。他建议大量人口迁出后,旧城可以提高土地利用率,加大公共设施建设,发展第三产业,但要对住宅建设进行控制。 新增学校医院向新城转移 专家:新城要承担城市功能,须完善配套设施 昨天,北京市规划委副主任黄艳介绍说,中心城控规修编将重点加强中心城内社区级公共服务设施的规划要求,引导高等教育、科研单位、医院等新增建设需求向新城转移。 目前的情况是,已有几所重点中学在顺义、通州等地设立分校,北京目前还在房山良乡、昌平沙河等地建有大学城。 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专家顾问组顾问张敬淦教授认为,北京提出发展卫星城的规划已经很长时间,目前规划发展11个新城,都是为了疏解中心城的人口、交通、居住等压力,解决“城市病”,并形成新的产业聚集地区。 他表示,新城要承担城市功能,基础设施、配套设施必须要完善,这既要靠政策引导,也应靠市场的力量,如医院、学校、商场等生活必需设施绝不能滞后。 中心城将合理划分建筑高度 专家:旧城以外中心城地区建筑,从西北向东北逆时针增高符合北京特点 按照中心城控规的要求,中心城公共绿地将由现状的59平方公里,达到规划的123平方公里,人均公共绿地由现状的6.6平方米,达到规划的14.5平方米。 另外,要搬迁改造72个城中村,总占地面积约138公顷。搬迁整治五环路内危险品生产、储存、经营单位。还要结合绿地、体育场、学校操场等,建设地震避难场所,将“空地率”引入控制指标体系,有效保证环境质量和人员安全疏散空间。 此外,中心城还将提升城市品质,塑造中心城特色分明的空间形态,合理划分建筑高度分区。“在满足建筑高度刚性控制前提下,确定合理的高度控制分区,将旧城以外的中心城地区划分为四个区域,从西北向东北地区逆时针逐步增高。” 张敬淦教授表示,建筑物的高度控制很重要,以前北京有传统的空间特色,整个城市只有几个高点,大部分为低矮的平房四合院。随着城市发展,高楼大厦越来越多,高楼对古都风貌、文化氛围的破坏很大,所以要控制。至于旧城以外的中心城地区,历来作为外事活动区的东部都高于作为办公区的西部,所以这也是依照北京城既有的特点来制订规划。 新城规划 3新城吸纳高素质人才落户 顺义通州亦庄新城规划完成,2020年人口规模规划达到250万 本报讯(记者李华良)顺义、通州、亦庄3个新城的规划已经完成,正在报批之中,2020年,3个新城人口规模规划达到250万左右,城镇建设用地规模控制在288.9平方公里左右。在昨天上午举行的北京市规划成就新闻通报会上,北京市规划委副主任黄艳介绍了北京市11个新城的规划进展情况。 黄艳说,已完成的3个新城的规划,还缺少实施办法,在操作上还要和市发改委、建委、各区县等研究实施办法和细化规则。其他8个新城的规划也基本上编制完成,还要征求各区人大等部门意见,正在按程序进行,大概要到年底或明年年初才能走完全部程序。 黄艳介绍说,北京将依托现有卫星城和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相对独立、功能完善、环境优美、交通便捷、公共服务设施发达的健康新城。重点发展位于东部发展带上的通州、顺义和亦庄3个新城,“3个新城将成为中心城人口和功能疏解及新的产业聚集的主要地区,共同构筑中心城的反磁力系统。”黄艳还表示,3个新城还将作为一个组团带状城市统一整体规划。 黄艳表示,北京的辖区因为山地较多,真正用于城市建设的用地不过三分之一,3个重点新城将大大缓解北京中心城的压力。3个新城的人员构成,主要来自三个方面:农村城市化后一些原来的农民转成居民,现在北京的一些高素质人才和来自全国各地的高素质人才。 部门回访 明年18区县均规划避难所 公园、绿地、学校都在避难场所之列 本报讯(记者马力)北京市地震局应急救援处相关人士昨天表示,目前北京城八区已建和在建的地震避难场所已经超过20个。根据规划,京城的公园、绿地、学校等地都将设立地震避难场所,明年全市18个区县都将进行各自避难场所的规划。 昨天公布的北京中心城控规中称,要改善城市环境,建设地震避难场所,将“空地率”引入控制指标体系,有效保证环境质量和人员安全疏散空间。 城八区已建和在建20多个避难场所 据介绍,目前北京已建和在建的20多个避难场所都位于城八区,规模也比较大,除了元大都遗址公园和南中轴路绿地这两个知名度较高的应急避难场所外,还有朝阳公园、海淀公园、石景山雕塑园等场所。而海淀区东北旺中心小学则成为全市第一个学校式避难场所。 北京还将建立一批地震避难场所 这位人士介绍,地震避难场所分为长期的和紧急的两种,“这20多个大都属于长期避难场所,面积比较大,设施齐全。而按照规划,紧急的避难场所将在北京广泛建立,它们虽然面积较小些,但距离市民很近,能及时安排市民避险避难。” 他表示,根据规划,北京还将建立一批地震避难场所。而京城的公园、绿地、学校、体育场等场所都是规划中的避难场所。明年包括郊区县在内,全市18个区县都要进行本地的地震避难场所规划,细致的划分出各自区县的避难场所。新京报相关新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