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李毅中2005奔波在矿难路上(中)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2月16日04:50 辽沈晚报

  冷面

  与会者回忆,李毅中在会议里从始至终没舒过一次眉

  

  “冷面”,是媒体形容李毅中最多的词语之一。

  “短短十天时间里,连续发生了黑龙江东风煤矿和河北唐山煤矿两起死亡百人以上的事故,这是雪上加霜,使我们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12月12日,李毅中神色严峻地在视频会议上告诫他的属下。

  与会者回忆,李毅中在会议里从始至终没有舒过一次眉。几乎在所有会议上,安监干部们都没有见总局长笑过,却习惯了他的严厉批评。一位安监局官员称,某司长向李毅中作汇报,李毅中问得很细,结果那位司长被问住了,窘得脸通红。此后,司长们向李毅中作工作汇报时,常常要带上几个负责业务的下属干部,在问到细节时让一些负责具体工作的下属来向李毅中作解答。

  他对企业非常熟悉,谁哄骗他,他会当面戳穿谎言

  这一点在李毅中出任总局长后马上显现出来——11月初,在湖南郴州的荣福煤矿,矿长说年产量8000吨,工人150多人,李毅中当即戳穿这个谎言:“如果只有这么一点产量,只够你发工人的工资!”

  不知不觉,李毅中上任已经超过9个月,注意电视镜头的人,可以看出他几个月来的神情变化,坚定表情后掩盖不住疲惫和苍老的变化。透过一个又一个的矿难报道,人们可以掌握李毅中每周的行程。李毅中的奔忙,除了职责所在,还可以读出另外两层意思。中国的官员讲究“亲临现场”;此外,矿业背后利益链错综复杂,很多事情,如果他不到场,很有可能就办不下去。

  狠话

  六亲不认·关·抓

  

  “狠话”,是媒体形容李毅中的另一个高频词。

  4月5日上午,李毅中上任后第一次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的发布会上露面。这位共和国第一个正部级的安监总局局长在发布会上说,“我本人无意刮起一场安全监管的风暴,但加大监管力度是必然之事……今后搞安全监管将六亲不认。”

  随后,伴着此起彼伏的矿难,李毅中的愤怒越来越多,措辞也越来越严厉。

  6月,李毅中痛斥湖南娄底市资江煤矿矿难性质恶劣:“这个煤矿根本就没有落实整改。这个老板的胆子为什么这么大?背后有没有什么东西?得好好查查!要抓住不放!”

  8月,他直指官煤勾结的腐败现象实质是官商勾结,权钱交易,并归纳出诸如政府官员在小煤矿入股,谋取非法利益;政府官员暗中自办煤矿或庇护亲属违法办矿;政府官员收受矿主贿赂等几个主要形式。“今年广东梅州大径里公司大兴煤矿发生‘8·7’透水事故,该公司董事长、副董事长竟是国家公职人员。”

  9月29日上午,在2005年第二期全国市地领导干部安全生产专题研讨班结业典礼上,李毅中面对全国36名主管安全生产工作的地市领导说,“要有我不下地狱谁下地狱的气魄”。“对党员干部,要让其受处分,丢帽子;对职业经理人,要罢免其任职资格,丢位子;对黑心矿主,要让其倾家荡产,丢票子。”

  11月27日,致死140多人的黑龙江东风煤矿事故现场。当其矿长和总工茫然不知国务院今年对煤矿所发的“紧急通知”和“特别规定”时,李毅中怒斥:“你们连民营小煤窑主都不如!”

  对唐山矿难,李毅中放话说:“2005年年内至少要关闭4000个煤矿,名单向社会公布。”

  受命于危难之时

  

  在李毅中上任之初,这些消息使不少人为他严厉和强硬的姿态感到振奋。媒体形容李毅中为“临危受命”——2004年,中国因煤矿事故死亡人数是6027人,占全世界矿难死亡者总数的80%。温家宝总理眼含泪水,搂着矿难遇难者幼子的悲情画面,至今让人难以忘却。总理在那次行程中多次自责“我们的工作没有做好”。

  三个月后,中央证明了治理矿难的决心。2005年2月28日下午,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和安监总局召开干部大会。李毅中成为那个肩负重大使命的人,一个小时之内,他完成了其角色转换。而在此前5天,安监局升格为“总局”,从副部级单位变为正部级单位。

  一位安监总局的高级官员认为:中央重用李毅中,与其经历有关。他1967年毕业于中国石油大学。此后,他从一名工人成长为车间主任、厂长、总工直至中石油公司的总经理,一干就是30年。

  而在安全管理的经验方面,李毅中在他起步的齐鲁石化就口碑甚好。“1987年,李毅中从齐鲁石化经理调任中石化总公司任副总经理,当时安全处还只是生产部下面的一个部门,只有五六个人。他主抓生产后,把安全处升格为安全生产监察局,和生产部门平级。”中石化安全工程研究院总工张维凡回忆说,“1992年中石化精简机构,由于一些不同意见,安监局又被重新降回到五六人的安全处,结果当年中石化接连发生多起安全生产事故。第二年,中石化重新成立安全生产监察局。”

  “他对目前中国严峻的安全形势很忧虑,希望通过自己的身体力行能对现状有所改变。”一位与李熟悉的人士说。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