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山西省委书记张宝顺在经济工作会议讲话(摘要)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2月16日05:28 山西日报

  (2005年12月9日)

  这次全省经济工作会议,是省委八届七次全会之后省委、省政府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按照省委八届七次全会的部署,总结“十五”以来经济工作,分析当前形势,安排2006年经济工作。昨天,我们传达学习了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
下面,我结合山西实际,就做好明年经济工作和深化经济结构调整讲几点意见。

  一、肯定成绩,认清形势,增强做好明年经济工作的信心

  “十五”时期,是我省历史上发展最快最好的时期之一。在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省委、省政府团结带领全省人民,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加快建设新型能源和工业基地,“十五”计划确定的各项任务圆满完成,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取得历史性成就。经济实力明显增强,经济结构调整明显见效,基础设施明显改善,资源环境生态工作明显加强,改革开放力度明显加大,城乡居民收入明显增长,社会事业明显进步,和谐社会建设得到加强。5年来的发展扭转了我省主要经济指标在全国位次后移的局面。全省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2%,高出全国平均增速3.2个百分点;财政总收入年均增长31%,5年翻了近两番;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3%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8%以上。

  “十五”以来我省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特别是经济结构调整深入推进的实践,使我们加深了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结构性问题突出、增长自主性较差地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规律和途径的认识,能源基地和老工业基地全面创新规律和途径的认识,欠发达地区加快发展规律和途径的认识,得到了一些对山西长远发展具有指导意义的经验和启示。主要是:

  第一,必须不断提升发展境界,完善发展思路。深化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深化对发展规律和省情的认识,不断完善发展思路,是实现又快又好发展的重要前提。这几年的发展过程,是我们不断加深对科学发展观认识的过程,也是不断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过程。正是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省委先后提出调整经济结构,建设新型能源和工业基地,加快科学发展、建设和谐山西、致力求真务实,推进新型工业化和特色城镇化等思路和措施。开创全省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必须进一步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步入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轨道。

  第二,必须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确保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解决发展不够的问题,是山西面临的首要任务。必须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战略思想,以科学态度和进取精神,千方百计加快发展,通过发展解决前进中的困难和问题;必须有效解决经济运行中的不稳定不健康因素,避免大起大落,使经济增长速度保持在较高区间,实现平稳运行。这样,才能逐步缩小与全国平均水平的差距,维护全省改革发展稳定大局。

  第三,必须切实抓住机遇,充分发挥比较优势。抓住机遇,发挥优势,是实现又快又好发展的关键。正是由于我们紧紧抓住新一轮经济上升期和能源原材料需求旺盛的机遇,增创煤焦、冶金、电力等能源原材料产业的新优势,从而有效带动了全省经济的快速发展,增强了综合经济实力。强化机遇意识,切实抓住、珍惜和用好机遇,才能乘势而上,发挥优势,不断取得发展的新成就。

  第四,必须深化经济结构调整,切实转变增长方式。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增长方式,是促进又快又好发展的根本途径,是我省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几年来,全省上下坚定不移、坚持不懈地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努力转变增长方式,使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有了明显提高,经济发展的内生力和后劲有了明显增强。我省经济的结构性矛盾是长期形成的,短期内难以根本改变,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增长方式必须锲而不舍地抓下去。

  第五,必须加大改革开放力度,始终保持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改革开放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面对繁重的任务和激烈的竞争,既要深入推进改革,加快体制机制创新,又要全面扩大开放,充分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不断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活力、增添动力;既要积极争取外部支持,又要保持积极进取、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自立自强、不等不靠,迎难而上、顽强拼搏,牢牢掌握发展的主动权。

  第六,必须坚持把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坚持以人为本,维护、实现和发展人民群众的利益,努力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是实现又快又好发展的根本目的。任何时候都要重视和维护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努力解决困难群众的生产生活问题,确保广大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使全省人民得到更多实惠,这样才能保护、调动和发挥好群众的积极性,巩固和发展奋发向上、和谐稳定的良好局面。

  明年,我省面临着良好的发展机遇和条件。国际国内经济保持较高增速,产业和生产要素转移加快,外部环境总体有利;国际

石油价格持续高位运行,煤炭、电力等能源需求仍然比较旺盛;我省“十五”时期形成的发展优势进一步显现,对经济发展将起到巨大带动作用;国家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投资向老工业基地、革命老区、贫困地区特别是农村倾斜;对外合作的领域进一步拓宽,对国内外投资的吸引力进一步增强;广大干部群众加快发展的愿望强烈,科学发展的理念深入人心。同时,也要清醒认识到面临的困难和问题。主要是农业增效、农民增收难度加大,主导产品市场需求由热趋缓,投资总量不足,外贸增长的不确定性增大,制约经济发展的体制性机制性障碍还很多,改革的任务繁重而艰巨。我们既要充分看到已经取得的成就和发展的有利条件,也要足够估计面临的困难和风险,把问题研究得更深入,把对策想得更周全,把工作抓得更扎实,努力把明年的经济工作做得更好。

  二、全面推进各项工作,务求取得明显成效,确保实现“十一五”发展的良好开局

  2006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落实省委八届七次全会确定的总体发展思路的起步之年。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五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按照省委八届七次全会的部署,在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上下功夫,在深化改革开放上下功夫,在调整经济结构上下功夫,在转变增长方式上下功夫,在推进城乡协调发展上下功夫,在促进社会和谐上下功夫,实现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确保“十一五”第一年开好局、起好步。省委、省政府经过研究,初步考虑明年全省生产总值增长10%,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5.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2%,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7%。实现上述目标,促进明年经济社会发展,要做到着眼大局、科学规划,全面推进、重点突破,创新机制、增强活力,加强调控、健康运行,完善指标、强化考核。

  着眼大局、科学规划,就是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和省委的《建议》,搞好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科学发展观是对经济社会发展一般规律认识的深化,是指导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全面发展的指导方针,必须贯穿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过程。我们要不断增强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进一步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切实把经济社会发展转入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轨道。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省委《建议》确定的“十一五”时期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主要目标,认真研究“十一五”时期的发展环境、发展基础和发展条件,抓紧制定好“十一五”规划纲要。同时,还要就重点工作搞好专项规划。特别是,要针对不同地区农村的实际,搞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规划;着眼于提升城镇化对全省的带动作用,按照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要求,搞好特色城镇化规划;突出自主创新,深化经济结构调整,搞好七大优势产业发展规划;根据我省的产业特点,搞好循环经济发展规划。各地各部门都要制定好各自的发展规划。在制定规划中,要注重抓好四个环节:在总体把握上,要贯穿科学发展观这条红线,全面贯彻省委《建议》精神,反映新的发展要求,体现群众意愿,切实做到前瞻性与可行性的统一,战略性与实践性的统一,宏观性与操作性的统一。在目标确定上,既要对经济发展提出指导性预期目标,又要突出人文、社会指标,突出城乡协调指标,突出结构和效益指标,突出资源环境生态指标,突出公共事业和公共服务指标。确定目标要实事求是,不能盲目攀比,不能单纯追求速度。在任务部署上,要对省委《建议》提出的任务加以细化展开,既要有五年的总体部署,又要有分年度安排;既要对长期任务作好规划,又要对短期项目提出要求。同时,要搞好不同层次、不同方面规划的衔接。在具体操作上,要深入调查研究,科学分析测算;广泛征求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特别要认真听取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意见;规范编制程序,完善运作机制,保证时限和质量。

  全面推进、重点突破,就是要全面启动“十一五”的各项工作,务求取得实质性进展。省委《建议》重点部署了五项建设,就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特色城镇,建设国家新型能源和工业基地,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五项建设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反映了经济、社会、自然三大系统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是我省“十一五”时期的主要任务,是构建充满活力、富裕文明、和谐稳定、山川秀美新山西的具体内容和主要途径,换言之,“充满活力、富裕文明、和谐稳定、山川秀美”是对这五项建设的概括和提炼,是对新山西的形象描绘。切实抓好这五项建设,才能实现建设新山西的目标;加快建设新山西进程,必须全面推进五项建设。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加强“三农”工作的重要战略部署,也是建设新山西的基础工程。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加强分类指导,扎实稳步推进,力求经济上有新发展、设施上有新改观、机制上有新进步、环境上有新面貌、素质上有新提高。要切实做好稳定粮食生产、增加农民收入、深化农村改革等工作,特别要由以城市建设为主向更多地重视农村建设转变,大力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建设,在解决饮水安全问题、发展沼气、改善村容村貌等方面迈出更大步伐;要形成城市在科技、教育、医疗、文化等方面对农村提供服务的制度,重视推进煤炭等资源型产业对农业的反哺和支持;要加大支农投入,明年省级财政对“三农”支出的预算安排约增长22%,各级政府都要切实增加对“三农”的投入。同时要强调,必须因地制宜,务求实效,决不能搞一刀切、一阵风和形式主义。建设特色城镇,是优化城乡经济结构,促进国民经济良性循环和社会协调发展的内在要求,是建设新山西的重要方面。要看到,城市群和经济圈的规模、质量已经成为地区经济实力的重要标志。从东部、中部到西部,城市群和经济圈的崛起方兴未艾,已成为重要增长极和带动力。要按照循序渐进、节约土地、集约发展、合理布局的原则,加快特色城镇化进程,加快大中城市建设步伐,提升大中城市的品位和档次,加快资源型工矿城镇转型和城市新区开发,加快有条件的县城和建制镇建设,建设新型特色城镇,加大创建文明城市、卫生城市、园林城市的力度,加大改造城市旧城区和矿区棚户区的力度。特别要以产业和市场为纽带,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实实在在地形成几个有较大影响力的城市群和经济圈,更好地发挥城镇化对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带动作用。建设国家新型能源和工业基地,是立足山西资源禀赋和全国产业分工作出的必然选择,是建设新山西的重要支撑。要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加大自主创新力度,加快优势产业发展,不断形成传统产业的新优势,积极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建立多元化的支柱产业体系。特别是要加快发展煤电产业,建好晋北、晋中、晋东三大煤炭基地的现代化高产高效矿井,实现煤电一体化,上一批新型坑口电站,加大输电比重;创新资源开发利用,在实施以清理非法小煤矿、淘汰小矿井、发展大型煤矿和煤炭深加工为主要内容的“三大战役”上取得明显成效,在煤矿技改、瓦斯治理上取得重大进展,提升能源基地的整体水平。大力发展基础较好的不锈钢、铝、镁冶炼及加工业,振兴装备制造业,积极发展化工医药、新型材料、农畜产品加工、旅游文化和现代服务业,着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确保新型工业基地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是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的迫切需要,是建设新山西的重要保障。要按照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切实做好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建设生态工作,深化资源资产化管理,加大环境治理力度,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实施好“蓝天碧水”工程和造林绿化工程,力争在污染总当量不增加或少增加的前提下,实现经济快速增长。特别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快已开工项目的建设进度,再上一些大项目、好项目,扩大试点范围,建设循环工业园区,使主要行业循环经济的发展迈出更大步伐。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目标和必要条件,也是建设新山西的重要内容和必要保证。要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关注民生、扩大就业、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协调各方面群众的利益、加强社会管理和保持社会稳定,为改革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特别要实现农村义务教育“两免”政策向城市困难职工子女延伸,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向农村贫困群众延伸,用两年时间实现对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全部免收学杂费;全面落实12项社会救助政策;积极争取列入国家扩大做实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试点,解决好养老保障积累的问题。

  创新机制、增强活力,就是要完善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体制保障,为经济社会发展增添新的动力。第一,要全面推行依法行政,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建设服务型政府。要加快推进国有企业股权多元化,一般性竞争领域中小型企业国有股退出以及企业主辅分离、辅业改制和分离办社会职能要加快步伐,同时要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加快发展速度,提高发展质量。要更多地运用市场、法律的手段和办法推进发展,不断完善政策措施。要加强改革的总体指导、统筹协调和综合配套,使大多数群众成为改革的受益者,利益损失较多的得到适当补偿。第二,要全方位扩大对内对外开放,充分利用好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既要把握全国乃至全球产业的垂直分工,积极承接产业转移,又要把握产业水平分工,立足优势发展特色经济;注重利用企业并购这种跨国投资的重要方式,通过组建合资企业、合作生产、联合制造等引进先进技术,引进战略投资者,提高利用外资的质量和水平;努力提高出口产品的质量、档次和附加值,引导外贸出口从数量创汇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要加强同沿海地区、环渤海经济区、周边地区的合作,把引进内资和国内大企业、好项目作为扩大开放的重要目标。第三,要大力实施科教兴晋和人才强省战略,激发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凝聚更多的省外境外人才,切实发挥好人才的作用。

  加强调控、健康运行,就是要巩固宏观调控成果,确保经济平稳较快增长。一是要继续落实宏观调控政策。按照中央要求,加强土地、信贷等要素的管理,坚决遏制盲目投资和低水平扩张。积极推动部分产能过剩行业的调整,特别是要利用焦炭价格下降形成的倒逼机制,深化焦炭行业的治理整顿,淘汰落后生产能力,通过延长产业链、技术改造、治理污染、产业升级等手段和途径,努力提高行业的集中度、技术水平和规模经济效益。二是要保持投资的适度增长。拓宽融资渠道,充分发挥政府投资的引导作用,加强与各类金融机构和投资主体的合作,高度重视提高非国有投资比重。同时,要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大力开拓农村消费市场,积极培育新的消费热点,增强内需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三是要注重解决突出问题。整顿矿业秩序,强化安全监管,提高煤矿安全生产水平。加强对农资市场的整顿,落实各项支农政策,坚决查处坑农害农行为,防止农资价格过度上涨损害农民利益。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帮助各类企业增强应对宏观经济周期性波动的能力。

  完善指标、强化考核,就是要建立健全科学的评价考核体系,加大对重点工作的推动力度。一方面,要加快建立健全评价指标体系。省里研究制定了反映经济增长、社会发展、科技进步、资源环境、人民生活等方面的指标体系。对这些指标,特别是省委《建议》明确提出的“十一五”时期全省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0%以上,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25%左右、污染物排放量下降35%以上以及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覆盖率、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率、总人口、耕地保有量等指标,要层层分解、逐年细化、科学衔接,引导方方面面把经济工作的着力点放到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深化体制改革、促进协调发展上。另一方面,要加大检查考核力度,及时全面掌握进展情况,总结推广先进经验。考核结果要公开,对完成好的要进行表彰,完成不好的要提出限期改进的意见。

  三、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十一五”总体规划,深入推进经济结构调整

  目前,我国已经到了必须更多地依靠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和提高劳动者素质推动经济发展的历史阶段。科学发展观的深入贯彻落实,对发展的全面性、协调性、可持续性要求越来越高。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对经济结构的优化升级提出了更为迫切的要求。我们要围绕经济结构优化升级达到全国中等水平,围绕加快新型工业化和特色城镇化进程,围绕建设新型能源和工业基地,不断把经济结构调整引向深入。一是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新型工业化的要求,不断赋予结构调整以新的内涵,不断提升经济结构调整的境界,不断加深对经济结构调整内在规律的认识,准确把握不同阶段的特点和要求,通过结构的调整和优化,促进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二是要坚持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调整产业结构的中心环节,在引进、消化、吸收先进技术的同时,加大自主创新力度,有选择、有重点地发展关键技术,推进产品创新、品牌创新、产业创新,力争拥有更多自主知识产权、知名品牌和知名企业。三是要坚持把培育新兴产业特别是高新技术产业作为结构调整的战略重点,使生产要素更多地流向新兴产业,促进新兴产业规模化,努力在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上取得实质性进展,使我省初级化、重型化的产业形态有新的改观。四是要坚持统筹兼顾、协调推进,不断拓宽结构调整的范围和领域,在重点推进产业结构调整的同时,协调推进所有制结构、就业结构、区域结构以及城乡结构的调整。五是要坚持发挥比较优势和保护资源环境生态并重,既要充分发挥我省矿产资源、旅游文化资源等方面的优势,发挥传统产业优势以及部分行业的技术人才优势,又要做到合理开发,有效保护,创新传统优势,培育新的优势,在结构优化、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促进资源的永续利用,促进环境的切实改善,促进生态的有效建设。六是要坚持发挥市场的基础性作用与发挥政府的推动作用相结合,既充分发挥市场在经济结构调整中的信息、激励等功能,通过扩大开放引进项目、资金和技术,强化企业的主体地位,又切实加强政府的宏观引导,制定鼓励发展、重点发展、限制发展的产业政策,确保结构调整的有序推进。

  产业结构调整,要巩固加强第一产业,改造提升第二产业,加快发展第三产业,努力提高第三产业的比重,实现三次产业的协调发展。所有制结构调整,要加大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调整力度,增强国有经济的控制力,发挥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引导非公有制企业创新管理、改善经营,鼓励和支持非公有制企业参与国有企业改革,提高非公有制经济在经济总量中的比重。就业结构调整,要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服务业、各类所有制中小企业,做到5年新增就业岗位175万个以上,转移农村劳动力150万人,使就业结构与产业结构逐步协调。区域结构调整,要建立地区间相互促进、优势互补的机制,逐步形成分工合理的区域发展格局。城乡结构调整,要不断完善城乡一体化的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社会管理、生态环境等体系,建立以工补农、城乡互动、协调发展的新型城乡关系,逐步改变城乡二元结构。

  这里,特别强调一下振兴装备制造业、壮大煤化工产业、发展旅游文化和现代服务业的问题。装备制造业技术含量高、带动力强,是一个地区工业化水平和经济竞争力的综合体现。建国后,山西的装备制造业长期处于全国上游水平。上世纪80年代以来,装备制造业发展步伐放慢,在全国的位次逐步靠后,在全省工业中的比重也下降到10%以下。尽管如此,长期以来我省装备制造业积累和形成了一系列独特优势。如训练有素的低成本劳动力的优势,数量众多的技术开发机构和人员所形成的研发能力的优势,一批在国内同行业有较强影响力的企业及特色产品的优势等。能不能把装备制造业的优势资源整合起来,创造新的辉煌,直接关系到我省多元化支柱产业的形成,关系到我省自主创新能力、核心竞争力和发展后劲、经济实力的提高。在国家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的新机遇面前,加快整合、振兴装备制造业,是历史赋予我们的重大责任。要扬长避短,集中优势,突出成套,培育集群,重点突破,总体提升,确保“十一五”时期装备制造业年均增长20%以上,力争取得更大的发展。一是努力突破重汽整车和煤机成套两大难点。二是巩固提升五大领域优势产品,建设工业用起重机和冶金装备制造基地,铁路机械生产基地,纺织机械生产基地,大型液压组件和系统生产基地,发展新型电子装备产业。三是培育五大产业集群,推动铸件加工,锻件加工,汽车零部件,铝镁合金压铸件及深加工,磁性材料及深加工快速发展。为此,要制定相应的政策措施,加强组织推进和宏观调控力度;深化企业改革,推动产业整合,培育大公司、大集团;优化投资环境,推动产业基地和园区建设;加快技术创新和产业化步伐,调整产品结构,推出名牌产品,提升产业整体竞争力。煤化工产业受国际原油、天然气价格上涨和我国油气资源不足的影响,已逐渐成为热点。我省发展煤化工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和广阔的前景。要重点围绕“肥、醇、炔、苯、油”五条发展主线,加快特色经济区建设,形成横向成群、纵向成链的煤化工产业集群,特别要提高产业的集中度,加大资源综合利用力度,加快开发煤层气资源。旅游业要在“十一五”时期有一个跨越式发展,力争使旅游总收入相当于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10%以上,真正成为我省的支柱产业。要培育旅游品牌,紧跟世界旅游业发展潮流,把握旅游业发展的内在规律,推出一批有影响的旅游品牌,打进国内外旅游市场,促进我省旅游产业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要发展相关产业,提高旅游业的附加值和带动作用;要壮大市场主体,培育由旅行社、旅游景区、酒店等构成的大型旅游集团企业;要创新管理体制,建立协调统一、富有活力的旅游业管理体制和运作机制,同时要强化行业管理,创优旅游发展环境,维护旅游者的合法权益。文化产业的发展,既是建设文化强省的重要内容,又是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内在要求。要充分利用我省的文化资源优势,努力形成具有山西特色和较强竞争力的文化产业群;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强和改进对文化产业的管理;要建立统一开放的文化市场体系,促进文化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要完善文化产业政策,形成有利于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环境。现代服务业的发展,特别是金融、保险、物流、信息和法律服务等,对于提升经济结构、促进经济发展和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要加快市场主体多元化进程,加快产业化进程,加快社会化进程,特别要促进服务业资源向社区集中,提升社区服务业水平,进一步便民利民惠民。

  四、加强和改进党对经济工作的领导,为实现“十一五”良好开局提供坚强保证

  要进一步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不断提高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和领导经济工作的水平,确保完成好明年经济工作的各项任务。

  第一,要进一步提高领导经济工作的能力和水平。各级领导干部既要加强对经济工作的领导,又要善于对经济工作进行领导,不断提高贯彻科学发展观的能力、驾驭全局的能力、处理利益关系的能力和务实创新的能力,牢牢把握工作的主动权。一要围绕促进又快又好发展加强学习。认真学习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科学发展观的丰富内涵和本质要求,学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知识,学习一切反映当代经济科技进步的最新成果,学习发达地区和同类型省份的成功经验,学习、总结基层干部群众在改革发展中创造的新鲜经验。把学习、实践和总结有机结合起来,提高理论水平,拓宽工作思路,富于创造精神,使我们的认识和工作符合不断发展的客观实际,适应不断变化的形势任务。二要围绕促进又快又好发展谋划工作。认真研究、正确把握经济运行规律,特别是要重视研究带有全局性、前瞻性、战略性的重大问题,努力提高各级领导班子研究和决策经济工作的水平,努力把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和实施宏观调控有机统一于经济运行的全过程。领导干部无论从事和分管什么工作,都要学习经济知识、研究经济工作、促进经济发展,把分管领域的工作自觉融入到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中来谋划、来推进。三要围绕促进又快又好发展破解难题。加强调查研究,勇于探索实践,认真解决改革发展稳定中的突出问题,经济运行中的突出问题,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善于从政策、体制、机制、措施等层面提出对策和办法,善于用发展和改革的办法化解难题、突破瓶颈,善于在问题比较多、矛盾比较大的情况下打开工作局面。

  第二,要进一步为经济社会发展创造良好环境。各级党委要坚持谋全局、议大事、把方向,在全省营造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的浓厚氛围。一要统筹协调各方关系,为经济社会发展凝聚强大力量。充分发挥人大、政协的职能作用,支持政府转变职能、依法行政,调动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的积极性,把各方面的智慧和力量凝聚起来,形成加快科学发展、建设和谐山西、致力求真务实的强大合力。各级各部门要各司其职、各尽其责,加强协作、密切配合,共同为党和人民建功立业。二要有效维护社会稳定,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保证。各级党委、政府和主要负责同志要站在为中央分忧、对人民负责的高度,把加强安全生产和应对突发公共事件、处置群体性事件放在十分突出的位置,认真履行确保一方平安、维护一方稳定、促进一方和谐的政治责任。特别是在制定决策、出台政策、推进改革、开展工作时,在为群众做好事、办实事时,要统筹协调好不同群体的利益关系,充分考虑社会各方面的承受能力,重视解决部分群众利益受损的问题,防止因决策不当、虑事不周、工作不细而损害群众利益,引发矛盾纠纷。要高度重视信访工作,加大解决问题的力度。三要切实加强教育引导,为经济社会发展营造良好氛围。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广泛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宣传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进展、新成就,宣传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涌现出的模范人物,激发广大干部群众的建设热情。同时,教育引导群众正确对待改革进程中的利益调整,增强主人翁意识、大局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共同克服困难、推进发展。

  第三,要进一步加强党的建设。重点做好以下三方面的工作。一是切实抓好领导班子建设。结合明年换届工作,推进各级领导班子加强思想政治建设,认真贯彻民主集中制,提高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水平,营造讲团结、干事业、谋发展的生动局面,增强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二是扎实搞好先进性教育活动。要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个主题,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强化措施,确保农村先进性教育活动取得实效。通过开展先进性教育活动,每个村至少要解决好一两个突出问题,努力提高农村党员干部执行政策的能力、加快发展的能力、服务群众的能力、化解矛盾的能力、解决自身问题的能力,努力提高农村党员带头致富、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本领,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保证,为农民群众带来实惠。选派到农村的后备干部和年轻干部要扑下身子,努力工作,发挥作用,经受锻炼。三是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各级领导干部要坚持求真务实,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把精力和心思用到做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各项工作上,脚踏实地,不图虚名,多办实事,开拓进取谋发展,埋头苦干抓落实,以过硬的作风保证各项任务的完成。要牢记“两个务必”,严格遵守廉洁自律的各项规定,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做到为民、务实、清廉。

  元旦在即,春节将至。近日,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等中央领导同志对切实安排好冬令期间困难群众生活作出重要指示,我们一定要认真贯彻落实。要把困难群众生产生活特别是过冬问题放在心上,深入到下岗失业人员、城乡困难家庭和灾区群众当中,实实在在地为他们解决具体问题。要加强对重要场所和设施的安全检查和管理,做好高致病性

禽流感的防控工作。要加强市场监管,丰富文化活动,满足人民群众节日期间的物质文化需求,确保全省人民过一个欢乐、祥和的节日。

  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抓住机遇、锐意进取,求真务实、埋头苦干,圆满完成明年的各项任务,实现“十一五”的良好开局,为构建充满活力、富裕文明、和谐稳定、山川秀美的新山西作出贡献。

  (来源:山西新闻网 山西日报网络编辑:张星秀)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