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看非洲的石头捏中国的泥巴(图文)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2月17日00:25 重庆晚报

  

看非洲的石头捏中国的泥巴(图文)

  

看非洲的石头捏中国的泥巴(图文)

  

看非洲的石头捏中国的泥巴(图文)

  在殿堂里被神一样供着的“毕加索”走了,裸身晒着赤道阳光的非洲石雕又来了。从今日开始,非洲津巴布韦石雕艺术展将在重庆规划展览馆连续展览一个月。此次展品全部来自津巴布韦原始部落,与高高在上的欧洲艺术品风格迥异,因此策展的重庆规划馆方面增加了观众收藏和亲自动手做雕塑等互动环节。

  非洲的石头有生命

  据此次展览的艺术主持、四川美术学院教授牟群介绍,与欧洲艺术拟真分析的观察方式不同,非洲艺术强调生命的观照和心灵的注视。津巴布韦是石雕之国,从一个个古老的原始部落中诞生的充满想象力的石雕,曾使毕加索找到了现代绘画语言。此次240余件展品,以充满着原始生命冲动的力量和对自然、对身体、对情感的崇拜与表达,打破语言与文化的藩篱,直接抵达观众的心灵。

  一见倾心可收藏

  与通常的架上艺术展览只可远观不同,此次展览的一大特色是观众看中的展品可当场收藏。据介绍,从津巴布韦的原始部落中选出的作品,第一流的已经被美国大都会博物馆收藏,也有部分作品流入欧洲,此次来重庆并非昂贵的天价作品,价格在200元到5万元的普通人收藏承受力内。由于展品本身都不是城雕作品,更偏向室内装饰性雕塑,风格上也突出生活趣味,对观众来说很有亲和力。为方便观众收藏,展品最重的200公斤左右,最轻的只有250克,最高的也只有1米多一点。

  现场捏泥巴DIY

  对于不太熟悉雕塑作品的观众来说,体验可能远比观赏更重要。因此,主办方特地设置了几大体验区。除了有两个大投影滚动播放展品来源地津巴布韦的小村概貌,以及当地人的生活、创作情况外,普通观众也可在一个独立的观众DIY区里现场捏泥巴,模仿这些来自非洲的艺术品,甚至可以自己创作,感受雕塑的魅力。

  记者刘春燕/文吴子敬/图

  链接

  上万的石雕地上随便堆

  通常我们看到的展览都是七弯八拐的通道走廊格局,昨日记者在布展现场却发现,这次的布展别有心机。

  坝子上堆石雕

  据介绍,此次240多件展品动用了7000多平米的展场,是津巴布韦石雕中国行室内最大的展场了。最意外的是,如此大的场子,中间不设任何隔断,观众一进展厅,所有展品一览无余,就像是个巨型坝子。主办方表示,主要是希望视觉上的前卫感更能带给观众强烈的冲击力,很多石雕都看似随意地摆放在地上,有些小件就直接堆在雨花石堆上,观众可以零距离地观赏。每件展品也不设围栏,观众甚至可以席地而坐,慢慢体会。为突出作品个性的张力,全场动用了1200多盏灯,并将光源集中到作品上,其他部分突出阴影,在明暗对比中凸现视觉之美。

  无说明无介绍

  记者发现,每件展品上只有标题、作者、材质、价格四项,对作品本身无任何介绍。对此,主办方解释,对艺术品的理解进行标准化是很无趣的,如果可以,他们甚至想不标注标题,让观众自己去感受作品的情绪和想象,观赏艺术品的乐趣和魅力正是在于每个人不同的体验和理解。因此,主办方虽然培训了3个解说员,但他们的任务更多的是在观众需要了解背景以及其他相关知识的时候服务,并不对作品本身进行过多的解释。

  记者刘春燕

  石头凭什么点成金

  非洲的石头凭什么如此金贵?这些散落在津巴布韦诡秘的山体和炽烈阳光下的粗砺石头,经过黑色珍珠般汗水的浸润和那些狡黠的手指的驰骋,怎么就能换回世界各地昂贵的尊敬与黄金万两?

  漫山遍野都是石头

  据介绍,在津巴布韦的原始部落里,当地的原住民几乎都没有经过任何的艺术教育和创作培训。由于当地拥有丰富的石材资源,这些民间艺术家以自己的灵性和智慧,将石头开采出来,跟从自己想象力与心灵的指引,通过一把锤子、几把凿子,创造出生命力蓬勃欲出、充满着古老的蛮性与现代情绪交织的艺术品。前去淘宝的东西方人选出拔尖的作品,收购下来,运往各地。

  纯粹手工无一重复

  记者昨日在布展现场发现,很多展品的表面光滑圆润,其光泽甚至可比五星级酒店大堂的地砖。据专家介绍,这些石雕作品全部都是非洲原住民手工创作,并无机器加工。至于表面光泽,是因为津巴布韦当地石材上乘,质地柔软,色彩丰富,非常适合雕塑,其中最柔软的用指甲掐,都能留下印记。这些石头被雕塑成形后,需要抛光的就被砂纸从粗到细一一砂过,然后涂上蜡,在阳光下暴晒,蜡融化后渗进石头的缝隙,就发出柔和匀亮的光泽。

  石头是想象力的赛马场

  与越来越抽象的现代艺术相反,非洲的石雕既有汪洋恣肆的想象力,也呈现出异常生动和丰富的生活情趣,甚至是幽默。比如,在孕妇隆起的肚子上,也是一张表情丰富的脸。而标题为“长老眼中的男欢女爱”,其实是将两只眼睛夸张成一对乳房。而标题为“不同意见”的作品则是两张背对背的脸,灵气扑面。在雕塑本身的形式上,也突破传统的立式样式,很多雕塑就是平放或者躺着、斜着的,放进我们现实的生活环境中,特别扎眼特别酷。牟群教授说,每一件展品都是想象力的赛马场,观众和作者的沟通不需要任何的文字说明,你看它是什么它就是什么。

  记者刘春燕

  网络编辑:李平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