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李肇星谈温家宝总理欧亚五国之行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2月17日05:23 荆楚网-湖北日报

  据新华社北京12月15日电 12月4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开始了欧亚五国之行。12天里,温家宝对法国、斯洛伐克、捷克、葡萄牙、马来西亚进行了正式访问,出席了在吉隆坡举行的第九次中国-东盟(10+1)领导人会议、第九次东盟与中日韩(10+3)领导人会议和首届东亚峰会。

  陪同访问的外交部长李肇星在访问结束回国专机上接受了随团记者的采访。李肇星
说,温总理此访是继胡锦涛主席不久前成功访问欧洲及东亚邻国后,对欧洲及我国周边地区的一次重要外交行动,对双边关系及东亚区域合作意义深远。

  以相互信任深化政治和战略关系

  李肇星说,法国是中国的战略伙伴,两国拥有广泛的共同利益,肩负着全球性责任。温总理提出继续从战略高度推动两国关系长期稳定健康地发展,法方领导人表示对此持积极和坚定的态度。双方同意着手全面规划各领域的战略合作。

  斯洛伐克和捷克都与中国有着传统友好关系。中国总理18年来再一次踏上两国的土地,标志与两国的关系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

  李肇星说,葡萄牙将与中国发展关系作为葡对外政策的优先方向。访问期间,双方宣布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葡萄牙成为继法国、意大利、英国和西班牙之后第五个与中国建立战略伙伴关系的欧盟成员国。

  马来西亚是中国在东盟中的重要伙伴,长期认为中国发展是东亚地区的机遇,积极谋求发展两国关系。此访期间,两国领导人同意继续开展战略性合作,加强对双边关系发展的规划。以科技交流强化经贸合作李肇星说,加强经贸合作是中欧发展战略伙伴关系的重要内容。访问期间,中方与往访国签署了一系列政府间和企业间经贸合作协议。中国和马来西亚同意就紧密经济伙伴关系问题进行可行性研究,并进一步深化正在进行的各项工作。

  温总理在法国、捷克、葡萄牙和马来西亚四次向工商界人士发表演讲,全面介绍中国的经济发展战略和市场机遇,激发了企业家们对与中国开展经贸往来、到中国投资兴业的热情。

  以文化和青年交流奠定未来关系的基础

  李肇星说,温总理高度评价中法文化年,指出文化年把一个“革新、浪漫和创新”的法国展示给中国人民,把一个“古老、多彩、现代”的中国展示给法国人民。温总理指出,中法文化年是中法文化交流的开篇,要一直办下去。访问期间,中法、中葡达成开设孔子学院的协议,中捷、中斯就举办文化展进行了探讨。

  温总理多次强调加强青年交流的战略意义。他说,明年中国将邀请400名法国青年访华,这件事的意义要超过150架空客飞机的订单。

  以开放包容的精神促进东亚合作

  李肇星说,温总理建议将交通、能源、文化、旅游和公共卫生确定为10+1合作的五大重点领域,将禽流感防控工作作为当前中国与东盟合作重点之一,加强信息交换和实验室资源共享,尽快建立联防联控机制,中国为东盟培训技术人员和提供药物及疫苗。温总理指出,必须不断巩固和深化10+3合作,秉持着眼长远、扎实合作、开放包容、互信互利、谋求共赢的原则,推动东亚合作向前发展。

  东亚峰会是首次举行。温总理在会上强调,中国支持东亚合作保持透明和开放,反对搞封闭的、排他的和针对任何特定一方的东亚合作。东亚合作应坚持以10+3合作为主渠道,欢迎域外国家和组织与东亚合作建立联系。上述主张得到各方的欢迎和赞赏

  以坦诚的态度阐释和平发展道路

  李肇星说,在会见、座谈、演讲和多边会议中,温总理多次结合中国的历史发展、文化传统、哲学思想和现实需要指出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必要性和必然性。温总理入情入理的介绍给往访国各界人士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费加罗报》援引法方人士的话称,对法国来说,中国不是威胁,而是负责任的积极因素。马来西亚和泰国总理公开表示中国是东亚地区和平、稳定和繁荣的“引擎”。

  以真挚的情感激励在国外的同胞

  李肇星说,访问期间,温总理都要看望中国大使馆工作人员和中资机构、留学生、华侨华人代表,介绍国内发展情况,勉励大家为自己的祖国,也为中国人民和各国人民的友谊而努力学习和工作。他说:中国经济建设取得了很大成绩,但仍然存在许多问题。我们这个民族曾历经苦难,但仍不屈不挠地成长,这在于她的刚健自强,她的独立意志,她的开放包容,她的创新变革。在我们面前总有一盏灯,它燃烧起每一个中国人的希望、勇气和活力,即使在最艰难的时候也没有熄灭过,这使我们鼓起勇气,去开拓、去奋进。大家听了都非常感动,深受鼓舞。

  李肇星说,温家宝总理的欧亚之行结束了,他带去了真诚和友谊,带回了信任和共识,访问达到了增进信任、扩大共识、深化合作、面向未来的目的。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