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陈教授与溪下农民的故事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2月17日14:05 温州都市报

  省农科院的科技特派员、博士生导师陈建民教授,在永嘉县最偏僻的贫困乡溪下一年任期满后,被当地干部群众渴盼脱贫致富的热情所感动,便向单位主动请缨,继续在溪下留任一年,和村民一起种起了茭白———

  12月7日下午,当记者拨通省科技特派员陈建民教授的手机时,他正在赶往温州路上,来参加永嘉科技节,他说,永嘉山区的百姓太需要科技知识了,会尽快安排时间到溪下,
帮助农民解决茭白种植中遇到的技术问题。

  “溪下的农民太穷了,不能让他们在茭白种植中再吃亏,他们亏不起了”,陈建民教授说,“之所以选择留任,是当地干部群众积极要求种茭白的热情感动了我,是当地农民盼望科技知识的愿望感动了我,我是这方面的专家,要为山区的脱贫致富尽一份力。”

  “我要留下来”

  今年四月份,是陈建民教授在溪下乡一年任期届满的日子,与许多下派干部一样,他准备回杭州述职。可是,当地一位农民向乡政府提出的一个要求种植茭白的意见,让他决定留下来。陈教授说,在他的工作笔记中有这样一段文字:“一位叫麻金东的农民步行一个多小时的山路,来到乡政府,要求政府为他提供种植茭白的技术和种苗,这位农民说,种茭白投入少,成效快,要是有技术和种苗,是农民致富的一条好门路”,陈教授继续写到,“我是农科院的一名技术人员,专门研究这方面的技术,我怎么可以走呢,我要留下来”。陈教授说,他决定继续留任一年,和农民一起种茭白。

  “我没有想到,乡里会这么重视,陈老师会这么重视,真的留下来帮助我们一起种茭笋(当地人称茭白为茭笋)”,冬天的午后,站在溪下乡邵坑村麻金东家阴凉的天井里,由于缺乏日照,大家感觉寒意阵阵,可是说到陈教授,说到种茭白,麻金东热情高涨,说话流利连贯,平时稍有口吃的现象也不见了。

  溪下乡乡长潘齐学告诉记者,麻金东是第一个建议种茭白的,在种植过程中也非常积极,一个人种了11亩,是他的这种渴望脱贫的精神感动了陈老师,乡里没有理由不好好支持。

  “他们种茭笋有信心”

  11月的溪下乡,天气已经明显变冷,尤其在海拔900多米的茶山村,大家都已经穿上了厚厚的棉衣御寒。11月中旬的一天,第一批种苗运到,茶山村的农民像迎接新娘一样早早围在村口等候,五车种苗被村民一“抢”而光。陈教授说,这样的场面在农村已经很少见了,以往总是干部要百姓种,而现在是百姓争着种,可见农民盼望脱贫的愿望之切。陈教授说,那天,他被村民的热情感动了,再也无法站在田埂上指挥了,他脱光了鞋,跳进了冰冷的农田,开始手把手教大家种茭白。

  茶山村的80亩茭白基地现在已经开始长穗,在茭白田里,记者还看到了一些红色的田鱼在田间游动着,农民刘金满说,这是他们在茭白田中进行的套养,这样可以有更多的收入。站在田头,刘金满给记者算了一笔帐,他说有政府和陈老师的资金和技术的支持,每亩收入可达1500元,比种水稻收入要高一倍多。

  “帮助大家致富”

  “自从茭白开始种植以来,几乎每天有农民来乡里询问种植技术和销路问题,单靠我一个人教已经应付不过来了,必须培养科技二传手和办培训班了”,深知责任重大的陈教授说,对村民进行茭白种植技术培训已经刻不容缓。他说,一些农民为了了解茭白种植技术,走了几十里的山路来咨询。陈教授说,就算再留一年,也要和百姓一起把茭白种好,帮助大家一起致富奔小康。

  对于技术问题,溪下乡乡长和陈教授也早早有了打算,陈教授表示,要从当地选拔几名条件较好的农民直接到省里接受系统培训,回来后指导农民种植。他自己也打算在年前办几期培训班,对农民进行指导。潘齐学乡长说,他还想带大家一起去大垟镇看看,学习人家的种植技术。

  现在,溪下乡还准备提前为当地的茭白申请商标和设计包装,到明年7月,广大市民尝到的茭白也许就来自溪下。

  ■相关链接:永嘉县溪下乡,楠溪江源头所在地,全乡12个行政村面积110.5平方公里,7584人,人均收入1752元,主要靠种植农作物和山林树木收入,是永嘉最偏远的贫困乡之一。本报记者卢俊敏 黄云峰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