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提高党在高校的执政能力 永葆党的先进性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2月18日06:00 光明网

  在高校开展先进性教育活动,是提高高校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创造力,加快推进高校改革和发展的迫切要求。高校开展先进性教育活动的主题,是学习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切实解决好“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的问题;具体讲,就是要重点解决好三个问题 一是提高党在高校的执政能力,领导学校各项事业更快更好地发展;二是学习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正确的办学指导思想;三是树立党员形象,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提高党在高校的执政能力,领导学校各项事业更快更好地发展

  对于一个执政党来说,执政能力建设是党的先进性建设的现实要求和具体表现。人民群众看待执政党是否先进,最终要通过它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成效来检验和衡量。党在高校的执政能力,最终体现为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领导学校各项事业更好更快地发展的能力。

  一是领导发展的能力。发展是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党在高校的执政能力要体现在领导学校实现跨越式发展、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思路和作为上。当前高校应重点做好五项工作:一,认真回顾和总结“十五”期间改革发展的经验,科学制订“十一五”发展规划;二,大力加强学科建设,形成基础学科、应用学科协调发展,传统学科、新兴边缘交叉学科互相支撑,特色学科、优势学科交相辉映的结构合理的学科体系;三,以本科教学水平评估为契机,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四,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培养领军人物和创新团队,建设高水平的师资队伍、高素质的管理队伍和职工队伍;五,实施科研兴校战略,增强服务国家和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能力。

  二是领导改革的能力。当前,学校最重要的改革能力是竞争资源、整合利用资源的能力。随着市场经济的建立和政府职能的转变,政府配置资源的职能逐渐减少;学校发展的各种资源将更多地通过竞争、通过市场机制获得。这一方面要求高校在机制、体制上更加灵活,反应和行动更快,不断加大到国家和区域战略发展项目中和社会、企业中竞争资源的力度;另一方面也要求加大校内资源整合力度,实现各类教育教学资源的合理搭配和有效利用。

  三是坚守高校思想文化阵地的能力。高校历来是社会政治活动动向的晴雨表、社会思潮的集散地。课堂、讲台是重要的意识形态阵地,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学生的政治立场、思想观念的形成与课堂、讲台关系密切。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在高校的指导地位,坚守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阵地,善于把握学术研究和政治问题的关系,一手抓繁荣哲学社会科学,一手抓哲学社会科学的管理。紧紧把握课堂、社团、论坛、出版、网络等思想舆论阵地,不给错误言论以传播的舞台;在事关方向、根本原则的问题上,增强阵地意识,敢抓敢管。

  四是做好安全稳定工作、建设平安校园的能力。高校执政能力建设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要提高及时化解矛盾、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这些年来,高校连续多年保持稳定,但正因如此,才更容易产生麻痹思想。对稳定工作要如履薄冰、积极预防,妥善处置好突发事件,力争做到发现得早、化解得了、控制得住、处置得好,把稳定工作真正落到实处,把平安校园建设工作真正落到实处。

  党在高校的执政能力,最终要落脚在提升学校的综合办学实力上,即五个竞争力:人才培养的竞争力,科技竞争力,社会服务竞争力,行政管理竞争力,校园文化凝聚力和竞争力。

  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正确的办学指导思想

  在高校学习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根本目的,在于进一步端正、充实和发展办学指导思想。高校的改革、发展、稳定和各项工作,都应当服从和服务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总体要求。首先,实践“三个代表”,坚持正确的办学指导思想,关键要实现好“三个转化”:一是要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转化为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想武器,作为政治方向、世界观和方法论以及评判高校各项工作的价值尺度。二是要转化为高校团结奋斗、开拓创新的办学目标,使一切积极因素得到充分调动,一切力量得到充分凝聚,一切要素的活力竞相迸发,一切创造知识的源泉充分涌流。三是要转化为高校办学的根本指针,以教育观念创新推动教育创新,通过创新体制和机制,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根本办学指导思想持之以恒地坚持下去。

  其次,要树立面向经济建设、开拓发展先进生产力的观点,使高校成为科教兴国、科教兴省、科教兴市的强大生力军。牢牢把握中国特色先进文化的发展趋势和发展要求,以造就“四有”高素质创新人才为根本任务,努力成为全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的示范区和辐射源;时刻关注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把高质量的教育奉献给社会。

  第三,要高度重视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青年学生,积极推进“三个代表”“三进”工作,解决好青年学生对党的“知、爱、信、行”的问题。知,就是了解和理解党的历史;爱,就是激发对党的热爱之情;信,就是坚定对党的信任;行,就是团结一致跟党走,高举旗帜开创未来。把广大青年学生团结在党的周围,自觉担负起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

  树立高校党员形象,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判断一个党员是不是具有先进性,标准很简单:就是看他是否做到了平常时刻能看得出来、关键时刻能冲得出来、危难时刻能“豁得出来”,是否在群众当中发挥了先锋模范作用,是否在群众中有好的口碑。总体上看,高校党员队伍是有战斗力的;特别是在事关稳定大局、发生突发事件、利益冲突矛盾的关键时刻,广大党员经得起考验。为进一步提高高校党员的思想政治素质,需要不断强化八种意识:

  一是宗旨意识。始终保持党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核心要求。作为一名党员,要始终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把人民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努力实践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二是政治意识。讲政治,首先要自觉地同党中央保持一致。要增强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大事面前不糊涂,关键时刻不动摇;提倡什么、允许什么、限制什么、反对什么,都要从政治上、大局上来考虑。

  三是党的意识。党的意识模糊淡化,是党员精神上的“贫血症”,是思想上“水土流失”的表现。增强党的意识,首先要对党绝对忠诚,与党同心同德,听党的话、做党的事、坚决跟党走;其次要增强组织观念,始终坚持民主集中制,自觉维护党的团结,使党的意志得到全面落实;第三要自觉主动地加强党性修养,不断强化党员意识。

  四是学习意识。要把学习作为一种政治素质来抓、作为一种工作需要来坚持、作为一种使命来强化。一个干部,光干不学,工作就会在同一个水平上重复;光学不干,学习也就失去了动力和目的;最好的办法是学用相长,从书本上学、从实践中学、从他人的经验中学。

  五是创新意识。创新是推动学校改革发展的强大动力。要用新眼光看待新事物,用新思维研究新情况,用新办法解决新问题。要走向社会,面向市场,遵循高等教育的规律,以更高的标准、更宽的视野、更新的观念来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

  六是团结意识。团结出凝聚力、战斗力、生产力。有了成绩要讲“我们”,有了问题要讲“我”。善于团结,是一个人最重要的本事之一。一个人有团结力、亲和力、号召力,是党性、品德、气度、修养的集中体现,也是个人人格和风格的集中体现。团结的前提是形成共识,形成共识的前提是沟通,沟通的前提是尊重、理解、谅解、宽容、换位思考;在高校,没有沟通、没有宽容就没有人才,没有理解就没有团结。

  七是落实意识。抓不抓落实,如何抓落实,能否抓好落实,反映出来的是党性和觉悟,体现出来的是作风和意志,检验出来的是能力和水平。对定下来的事、形成共识的事,要立说立行、马上就办,以不达目标不罢休的韧劲和实实在在的工作求得实实在在的效果;同时要强调操作,尽快进入操作层面,形成长效机制。

  八是自律意识。绝不能把公共权力变成部门权力,把部门权力变成个人权力,把个人权力变成个人利益。要坚定理想信念、保持高尚情操;做到不为名利所累、不为物欲所惑、不为人情所困,堂堂正正做人、廉洁自律做事,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蓬勃朝气、昂扬锐气和浩然正气。(作者系青岛大学党委书记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