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退学“神童”重读大学一年级(图)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2月18日08:58 华商网-华商晨报

  

退学“神童”重读大学一年级(图)

  本报7月9日一版报样■因成绩太差被责令退学的王思涵重返校园■母亲:他开始自己洗衣服、学着和同学交流,感谢晨报及广大读者对儿子的帮助

  回访事件:王思涵,一个18岁的沈阳男孩。

  14岁时以572分,超出分数线60分的高考成绩考进沈阳工业大学。大四时因多科成绩弃考,成绩为零被学校“责令退学”。

  “父亲、奶奶、姑姑、大爷相继去世了,我觉得特别孤独、害怕……”王思涵解释着被“责令退学”的原因。而他所在电器工程学院的院长,总结出了另一番原因:“对大学的不适应、自己主观学习性不强。”

  面对着同班同学或是考研、或是毕业工作,退学在家的王思涵做出了“一边打工一边自考”的无奈选择……首次报道题目:《昔日神童大四黯然退学》

  王思涵退学之后……

  2005年7月9日,本报首发《昔日神童大四黯然退学》。

  7月10日、11日两天本报又连续进行接续报道,披露昔日神童王思涵所面临的困境,引起社会广泛关注。

  省委副书记王万宾非常关注“王思涵事件”,在稿件见报后做出批示要求相关部门密切关注此事。

  铁西区民政局对家境困难的王思涵一家予以积极帮助,为其母亲介绍工作,帮助办理“低保”补贴。

  沈阳某汽车公司为王思涵提供“助学岗位”。

  众多热心读者捐款、为王思涵家进行了重新翻修。2005年9月,王思涵重返校园。

  晨报讯(记者王欢)被责令退学的“昔日神童”王思涵,现在已重返校园!

  同一所大学、同样的专业,所不同的是他要从“大一”重新开始。

  “自己洗衣服、开始学着和同学交流……感谢晨报及广大读者对儿子的帮助……”王思涵的母亲哽咽地说。

  面对“打扰”

  母子拒绝接受采访

  他重新上学了吗?生活怎么样了……带着一连串的问题,本报记者在12月14日下午拨通了王思涵家的电话。

  “他……已经去上学了,现在挺好的!”王思涵的母亲有些迟疑地说。

  “我和儿子拒绝了所有媒体的采访,可听到‘晨报’要采访,我总是不忍心回绝……很多好心人就是看了‘晨报’找到我家,给了我们很多帮助,我真的非常感谢……”电话一端传来了抽泣地声音。

  “儿子的事情见报后,每天会接到无数个电话,有好心读者,还有全国各地的记者,说实在的,我们招架不住啊,所以干脆拒绝了所有媒体的采访。在这里我也想通过‘晨报’向那些大老远赶来的记者说句‘对不起’。”王母平静了情绪后说。

  面对记者想采访王思涵本人的要求,王母委婉地说:“儿子现在要重新开始,不想再提以前的事情,而且他身边的同学也都不知道他的过去,作为一个母亲,我只希望他能健康成长,平静的生活,不再受任何干扰。”

  母亲感叹

  儿子变了,长大了

  “儿子变了,长大了……”这是王母对儿子重返校园后的评价。

  据王母介绍:王思涵现在在沈阳工业大学辽阳分院读书,所以两周回来一次,而且是坐火车往返,还需要再倒汽车,从学校到家需要两个多小时。为了节省车票钱,她从来没有送过儿子。

  记者:您放心吗?

  王母:该放手了,要不,孩子老长不大!这样挺好的,对他是一个锻炼,现在他的衣服全自己洗,从来不把脏衣服带回家。

  记者:孩子长大了!

  王母:嗯,还不光这些呢,每次回家啊还争着给我做饭。在学校也学会节省,每顿只打一个青菜,舍不得花钱吃肉!

  记者:和同学相处得怎样?

  王母:他今年18岁,和大一的同学没有什么年龄差距了,相处得都很好!我也经常嘱咐他,多和同学聊聊天,多参加点学校活动。

  记者:学习呢?

  王母:……毕竟有“以前的事”(责令退学),他很珍惜现在的学习机会,学习上很努力。老师对他也非常照顾,他自己也说要重新开始。

  学校回应让他重新开始,平静生活

  随后,记者拨通了沈阳工业大学党委宣传部部长王哲的电话。

  他表示:“王思涵的确回到学校重新上学了,而且现在各方面都表现得非常好,学校也希望他在新的环境里,重新开始……”

  对于采访王思涵本人,校方同样表示:“让他平静地生活吧,这样有利于他重新开始!”

  专家解析教育是培养人的生存和创造能力

  宋凤兰(中国第一位用特殊方式挽救孩子心灵的教育导师):思涵心理素质与成年人差距较远,却要进入成年人世界,沟通不了,更加削弱了他的承受力。王思涵事件让我想到:教育的成功不是让所有孩子都成为科学家,而是让他们都德、智、体全面健康地成长。

  刘慧(沈阳师范大学教育科学院教授)王思涵事件折射出教育中的弊端,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人具有生存能力和创造能力,而不是培养出一个个“会考试的机器”。校方也应针对王思涵的情况,为其配备一个专门的导师,及时发现并纠正他成长中问题,这也是在为我国“超前教育研究”掌握、记录下第一手材料。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