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自主创新不排斥“拿来主义”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2月18日09:02 东方网-文汇报

  ■文/本报见习记者樊丽萍本报记者邵岭

  实施“科教兴市”主战略,要从基础抓起,长期积累,逐渐形成一批拥有知识产权、知名品牌和国际竞争能力较强的优势企业。然而目前本市在创建知名品牌、打造优势企业过程中还存在着不少误区。在市政协最近举行的专题座谈会上,委员们坦诚建言:自主创新并不排斥“拿来主义”,在“拿来”的基础上消化、吸收,在集成的基础上二次创新,这也
是自主创新的重要体现。

  “再创新也是自主创新”

  要有自主知识产权,首先要自主创新。但是,只有自己独立从实验室里研究出来的科研成果才是自主创新吗?不是!

  市政协委员、上海社科院信息研究所信息学研究中心主任杨新华指出,创新并不排斥“拿来主义”。在全球范围内通过购买、兼并、合作等途径,吸收外来的先进科技成果,进而通过自己的头脑再次创新,最终拥有自己的知识产权——这种再创新也是自主创新的一种形式。

  然而目前很多企业的窘境恰恰在于,付了大量资金引进技术,后续的吸收、消化与再创新却没有跟上,导致始终无法拥有属于自己的技术和知识产权。对此,市政协委员、上海广电集团有限公司中央研究院副院长杨荣华用三组数字道破“天机”:“技术引进与再创新上的投入比例,日本是1∶5,韩国1∶7,我国是1∶0.07。”

  正是由于大多数企业在购买外国的先进技术时花费了巨资,而对消化、吸收这些先进技术的科研投入过少,导致再创新难以实现。不少委员认为,自主创新并不是什么都要自己做,但企业的研发体系必须要跟进与完善。

  “不要为了创新而创新”

  “创新忌浮躁。自主知识产权要真正为企业服务,要尊重企业的实际需要和发展规律,而不是为了知识产权而知识产权。”市政协委员、上海证券交易所总经理助理谢玮的一席话,引起了不少委员的共鸣。

  为知识产权而知识产权的后果,就是很多专利长年被束之高阁。市政协委员、上海应用技术学院党委书记祁学银介绍说,该校5年来共申请专利121项,却无一被企业相中。究其原因,他认为很重要的就是为专利而专利,导致技术不够完善且重复率太高。

  “不要为本土品牌设障碍”

  “洋品牌进入国内市场比本土品牌还要容易!”市政协委员、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总编辑陈军谈到的情况让人担忧。他举例说,在音像制品领域,就存在着“国民待遇不如国际待遇”的现象。不少委员纷纷呼吁,要从政策上营造良好环境,对本土品牌进入国内市场进行扶植,而不是设置障碍。

  陈军认为,政府部门要有培育尚处于生长期但具有潜力的本土品牌的魄力。在政府采购项目上,应优先采购质量过硬的国有品牌。令人欣喜的是,据列席会议的市经委副主任陈海刚透露,为了给本土品牌的培育和成长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市经委正在酝酿一个新的举措,即今后在重大工程的政府采购中,在同等质量的前提下,政府将会优先考虑本土品牌的产品。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