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城乡统筹发展郊县迸发新活力 广大农民得实惠多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2月18日11:16 龙虎网

  【龙虎网讯】“十五”即将走完辉煌历程。“操千曲后晓声,观千剑后识器。”这5年,南京郊县经济令人刮目相看:与2000年相比,郊县两年内实际利用外资翻了一番;三年内财政收入翻了一番;4年内乡镇企业主要经济指标翻了一番;5年时间不到GDP总量也翻了一番……2000年,全市曾为农民人均纯收入突破4000元而欢欣鼓舞,而今年前9个月农民人均纯收入已达到4955元。

  毋庸置疑,“十五”期间是南京郊县经济发展最快、质量效益最好、城乡面貌变化最大、广大农民得实惠最多的5年。

  “坚持以城乡统筹发展为统领,切实抓住机遇、加快发展,是郊县迸发活力的根本保障。”市委书记罗志军一语破的。

  “三个集中”,郊县走上协调发展之路

  “十五”开局之初,南京面临这样一个现实:与苏州、无锡比,省会南京的经济受到“郊县之累”,隔江分布的六合、浦口、江宁、栖霞、雨花台、高淳、溧水7个郊县,GDP合计数只相当于无锡的一个江阴!

  南京经济,弱在郊县,郊县经济不强,就无法实现争先进位的目标。

  非常目标,必须有非常措施来保证。实施城乡统筹发展,以工业向园区集中为突破口,进而推进农民向城镇集中、土地向规模经营集中,5年来郊县开始“经济总攻”。

  浦口区沿江工业集中区,过去集中区内大量挤着技术含量低、污染重的小机械、小化工、小水泥等“五小企业”,效益低下。实施工业向园区集中,产业集聚效应立竿见影,上下游企业争相进驻。水涨船高,集中区借势提高环保、投入强度、产出效益等准入门槛,同时还花钱请出这些小企业。终日冒黑烟的“五小企业”被淘汰出局。随即,马勒活塞、三鑫精密仪器、金飞成冶金等一批投资强度大、科技含量高的品牌企业落地生根。去年沿江街道亿元财政收入中,工业集中区实现的税收就占到85%以上。

  工业向园区集中,已成为郊县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去年一年,通过加快推进工业向园区集中,全市17个市级重点工业集中区以不到2%的占地,实现了郊县40%的工业总量。今年前9个月,郊县的投入总量占全市比重已达到47%,增幅更是高于全市12.5个百分点。

  随着工业向园区集中,迅速扩大的用工需求和三产配套要求,为农民向城镇集中打下了坚实基础。统计显示,在郊县每增加一个工业就业岗位,可带动1.6个三产就业岗位。也正是如此,截至今年上半年,全市已转移农村劳动力80.72万,转移水平达到65.65%。

  工业向园区集中,也让土地向规模经营集中成为可能。在郊县,各地通过工业园区的带动作用,较好地实现了土地向规模经营集中。按照统一规划,各区县把农民手上的零散土地流转成群后,迅速兴建了一大批标准厂房,大量吸纳为开发区内企业配套的中小企业项目落户。

  “三个集中”不仅成了郊县建设全面小康的重要手段,郊县农民致富的主要途径,也成了郊县协调发展的必由之路。

  帮促“一区两县”,城乡走向双赢

  消除城乡二元结构,推进城市资本、人才、技术、产业向郊县的集中是关键。5年来,南京一直在实践。

  在今年5月13日召开的全市城乡统筹发展工作大会上,南京更是史无前例地制定了“1+5”即1个主文件5个配套文件,对城区资源外移的实际运作搭起周密的政策框架。其中,针对发展相对处于弱势的六合区、高淳县、溧水县,出台了《关于对“一区两县”开展对口挂钩帮促的决定》的配套文件。

  《决定》不仅明确包括城区、大中型企业、科研院所在内的157家单位具体负责帮促外,还规定了具体财力支持措施:对“一区两县”免征农业税后的资金扶持期限延长3年,市级财政每年转移支付2000万元;加大教育费附加的转移支付力度,新增郊县教育经费中,70%用于“一区两县”;各部门安排的郊县专项资金,70%用于“一区两县”;今后3年内,所有为民办实事项目中的市补资金,重点向“一区两县”倾斜。

  帮促力度之大,前所未有。顷刻间,“一区两县”来的城里“亲戚”越来越多,帮促项目也接踵而至。截至目前,“一区两县”已获得对接项目近400个,其中仅溧水就吸纳城区帮促项目48个,总投资额10.4亿元。

  在城乡统筹发展中,市场机制开始萌动。地处主城中心地带的鼓楼区,拥有南京大学、河海大学等多家高校院所,信息量大,科技人才丰富。但鼓楼区范围面积小,工业载体不足,“退二进三”的企业急于向郊县转移。溧水县虽然工业基础薄弱,但交通优势明显,资源丰富,劳动力充足。结对挂钩帮促,让两区县找到了合作共赢的最佳结合点。

  根据合作协议,两区合作建设的鼓楼—溧水科技产业基地规划面积13平方公里,预计5年内分三期实施。建成后主要发展软件、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材料等科技产业,税收等经济指标实行五五分成。

  双赢结局已成必然。

  农村八件实事,惠及230万农民

  实现城乡统筹发展,其最终的落脚点,就是让每一个南京人都享受到改革开放的实惠,尤其是230万农民。市长蒋宏坤曾指出,八件实事工程是我市落实统筹城乡发展的一项非常实在的举措。

  一项统计显示,今年前9个月,我市农民人均纯收入4955元,增幅达19%,增幅列全省之首,年底有望突破6000元大关。是什么样的“魔杖”,在破解着农民增收这一多年的“老大难”?市委农工办一位负责人解读说,超过20%的GDP增幅和超过30%的财政收入增幅,让郊县的家底殷实了,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办不成的事。

  2003年8月,雨花台区板桥街道新建村冯二组的周圣华,从街道财政所顺利领回了当年6月所缴纳的290元农业税,成为全市农业税减负“第一人”。当年11月20日,市委、市政府召开了新闻发布会,向230万农民公开承诺:两年内,全面实行农业税“农民应缴免征、财政全额补贴”,为我市农民减负1亿元,每位农民每年因此增收140元。

  经济实力的壮大,使填平多年形成的“城乡之沟”成为可能。当年6月,市委、市政府决定,用3年时间解决八件与农民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全面启动农村八件实事工程。

  昔日困扰农民多年的诸多难题,如今统统不再难。截至今年10月,农村八件实事已提前达到或超额完成3年目标任务——

  农村低保面2.5%,保障面与主城区持平。全市共确定农村低保对象26562户,54165人,占郊县农村户籍人口的2.5%,其中今年新增加5308户、9885人,退出低保的为2892户、5183人;累计发放保障金2498.8万元。农村危房改造投入资金1366.2万元,完成改造2149户,占年度任务的194%;累计完成改造6391户,超额完成3年改造4545户的总目标。

  构建农村公共卫生和医疗救治网络。全市村覆盖率100%,参保人数162.3万人,应参保率91%,超额完成应参保率85%的3年目标任务要求。目前,已累计报销291.3万人次,补偿总额达4992万元,其中个人最高补偿金额达2.7万元。

  水泥路“村村通”,农民喝上自来水。去年底,已完成建设2726公里,超额完成3年建设2621公里的目标任务。今年主要对已建成的水泥路进行标准化改造;此外,3年累计完成危桥改造417座,超额完成了3年改造408座危桥的目标任务。3年累计新增改水受益人口44.4万人,完成3年目标任务的105.7%。

  全面免征农业税,南京农民提前告别了2000多年的“皇粮国税”,进入了“无税农业时代”。3年来全市各级共投入农村税费改革资金8000万元,现在人均合同内负担仅为1.5元,江宁、雨花台区等地农民实现零负担,全市农民基本实现零负担。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