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今年7月到9月,针对我省女大学生就业状况,省政协、省妇联联合进行了调研,近日公布了结果———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2月18日11:45 黑龙江日报

  本报首席记者 夏德辉

  调查:女大学生就业依然难

  3日,2006届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供需见面洽谈会在哈尔滨国际会展体育中心举行,在这次招聘会上,我省某高校人文学院女学生李晶(化名)依然没有被用人单位选中,一些
用人单位的理由是:“相对比来讲,我们更愿意用男大学生,因为男同志没有女同志的一些麻烦。”

  4日,记者见到了李晶,李晶很感慨地说:“都什么年代了,一些用人单位还有这样的偏见。这是我第二次受挫了,我不知道以后还会不会遇到这种门槛。”

  李晶的遭遇只是我省女大学生就业难的一个缩影。今年7月到9月,省政协社会和法制委员会、省妇联联合对我省女大学生就业情况进行了调研。调研组深入到哈尔滨工业大学、黑龙江大学、东北农业大学、哈尔滨商业大学、哈药集团、省水利设计院等单位,采取问卷调查等形式进行了调查分析,调查问卷发放到50多个用人单位和大专院校,截至9月底,共收回有效问卷1100份。近日,经过省妇联有关部门的整理,公布了调查结果。

  “从结果上看,尽管通过各方面努力,我省大学生整体就业形势比较平稳,但女大学生就业依然难,这里面有外部的原因,也有内部的原因。”5日,省妇联妇女权益部部长吴华如是说。

  据黑龙江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劳动就业指导中心的吕明秋说,调研的数据结果表明:几年来,随着普通高校的扩招,供需结构性矛盾越来越突出,大学毕业生数量迅速增加,女大学生在其中所占比例也逐年上升,但整体就业率并没有随之上升,女大学生的就业率也始终低于男大学生。在同等条件下,男大学生签约率明显高于女大学生。一次性就业率也高于女大学生,女大学生就业形势并不乐观。

  女大学生就业屡遭性别歧视

  “实际上,女大学生就业难已经不是什么新鲜的话题了,但我们这次是进行了系统全面地调查分析,试图通过调查报告找出原因,并提出解决对策。”吴华说。

  据吴华介绍,通过这次调查发现,女大学生就业难除去劳动力市场供大于求、高校专业设置不适应市场需求等高校毕业生面临的共性因素外,性别歧视普遍存在,成为女大学生就业受到限制的重要因素。问卷调查显示,绝大多数的女大学生曾因性别原因遭到用人单位的拒绝,其中遭拒绝3次以上的占72%%,4~10次的占22%%,11次以上的占6%%;用人单位有限制性规定,86.8%%被调查的女大学生遇到过这种歧视性规定;同时,因女大学生要怀孕、生育、负担家务,所以一些用人单位把招聘女大学生所产生的负面效应夸大,使女大学生失去平等的就业机会。

  在采访中,多次求职受挫至今仍然在找工作的我省某大学一位2004届女大学生焦某对记者说,去年她毕业后,通过朋友介绍到一家中外合资企业应聘,可企业人力资源部的负责人告诉她,尽管从简历上看,她的条件还可以,但是他们公司招的绝大多数是男大学生。因是朋友介绍,先把简历的复印件留在这儿,如需要再给她打电话。可直到现在那家公司也没打电话。之后,她到人才市场,又经历了多次求职受挫。

  “用人单位的态度确实让我们这些女大学生感到很不平衡,在学校里,为逃避压力,一些女大学生选择了考研,还有的女大学生为了就业早早交上男朋友,以便毕业后能捆绑就业。由于就业困难,还导致一部分女大学生信奉‘学得好不如嫁得好’,在选择男朋友时过分注重其经济背景和家庭条件,出现很多带有功利性的爱情。更有甚者,个别人甚至选择了傍大款。”提起女大学生就业难的现状,焦某十分感慨地对记者说。

  女大学生自身缺陷有待弥补

  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这样一件事,哈市所属某县农村的姜春丽(化名)两年前从哈尔滨师范大学毕业,尽管她属于定向毕业生,哪儿来的回哪儿就业,但姜春丽却拒绝回到她所在的乡镇中学当老师,托关系、找门子就要留在哈市工作。尽管在某机关找到了一份工作,但每天只是分分报纸、信件,与她所学专业相差甚远,可她干得比较满意,用她的话说,尽管挣得少点,但比较安稳,再说考学的目的就是离开农村,怎么还能再回去呢?

  事实上,姜春丽的观点也代表了一些女大学生的求职心理。“过高的期望值已成为女大学生不能顺利就业的一道障碍。往往会给女大学生带来更多的失落,也造成女性人才的失衡和浪费。”省妇联妇女权益部部长吴华向记者说,在被调查的女大学生中,有60.5%%选择大城市,有35.5%%选择中小城市,只有4%%选择乡镇,有55.5%%选择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选择国有企业的占14.8%%,选择民营企业的占14.3%%,选择外资企业的占3.8%%。这些数据表明,多数女大学生就业的期望值过高,愿意留在大城市,选择安稳、无风险的单位就职。

  就业观念陈旧也是影响女大学生顺利就业的一个主要原因。省教育厅就业指导中心一位相关负责人说,受传统就业观念影响,相当一部分女大学生更愿意选择稳定、舒适、待遇好的单位,不愿到条件较差的基层锻炼,也没有勇气和信心到高收入、高风险的行业中去工作,有的女大学生仍然向往“铁饭碗”和“一业定终身”,缺乏动态的择业观念,导致了女大学生“高不成,低不就”。

  黑龙江大学学生就业指导处的一位老师向记者介绍说,一些女大学生在成绩上虽然好于男大学生,但实践动手的能力则低于男大学生,一些女大学生在校期间注重理论知识学习,忽视实践课、实验课等锻炼机会,造成了男女大学生在实践能力上的差异。用人单位往往很看重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因此导致一些女大学生失去就业机会。

  解决女大学生就业需多方努力

  5日,针对如何解决女大学生的就业难题,记者采访了相关人士。

  省妇联妇女权益部部长吴华告诉记者,针对女大学生就业难的现象,应该加大高等学校的教育改革力度,开发职业培训,提高女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尝试因“女”施教,开设一些适合女大学生就业的课程和科目,方便女大学生设计自己的知识结构与能力结构。同时也需要加强引导正确的性别观,独立、自强仍然是大学女生的主流,女大学生要敢于发挥自己的长处。

  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劳动就业指导中心的吕明秋认为,一方面,政府要调整产业结构,增加就业总量,开发就业岗位,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使女大学生获得更多的就业途径;另一方面,政府应当制订相应政策保护女性就业权。如果实行弹性就业政策,女大学生可以选择日工作时间短的岗位,工资相应低于全日制岗位,其相应的社会保障待遇应当有保障。这将有利于用人单位安排女大学生就业,并建立激励机制,鼓励用人单位招用女大学生。第三方面,劳动部门可以加强立法,规定用人单位中男女性别比例,加大男女平等的宣传力度,提高女性权益保障水平和社会地位,改善女大学生就业的社会环境等等。此外,政府有责任利用经济杠杆,促使用人单位不管是录用男性还是女性都能获得利益上的平衡。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