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南农大微生物降解农药效益惊人 为农户增收5亿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2月18日11:53 龙虎网

  【龙虎网讯】“李老师,我们是福建莆田的一个茶场,买主说我们的茶叶磷酸聚酯超标了,怎么办?”、“李教授,我们是北京大兴的果园职工,农林局说我们果林土壤里有DDT残留,有什么办法解决吗?”这些天,南京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博士生导师李顺鹏教授不断接到来自全国各地的求助电话。令他在全国名声大震的,是他背后的微生物实验室里的500多种可降解不同农药物质的高效微生物菌株。这些不为肉眼所见的微生物,为绿色农业创造了惊人的经济效益:6年来,全国300多万亩农田的使用表明,6000万元的投入,为农户增加
了5个亿的收入。李顺鹏和他的课题组首创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效农药降解菌技术”,刚刚荣获“2005年全国科技进步二等奖”。

  菌株库规模世界第一

  南京农业大学的农业部重点微生物实验室里,拥有500多种菌株的菌株库,规模堪称世界第一。但是,寻找这些农药高效降解菌株,却需要去自然环境最恶劣的地方。实验室工作人员介绍,河南、山东、安徽等地的小化工厂、小造纸厂周边的河流、土壤,正是他们寻觅农药降解菌株的好地方。因为这些地方的自然环境被破坏得最严重,在这样极端恶劣的自然条件下能够存活的细菌,大多可以产生“酶促反应”,降解对自身生长有害的化学物质。

  20多年来,每一批新学生来李顺鹏这里上专业课,入门作业就是去荒郊野外寻找菌株,然后带回实验室来培育。截至目前,在这个微生物实验室里,已经分离并提纯了500多种适合不同化学物质的细菌。实验室的60多名研究人员积年累月地研究,不仅搞清了相关农药的降解方式、酶的种类和基因定位,还掌握了农药残留降解菌剂批量生产的技术。李顺鹏教授说,这一套菌株分离、培育和大批量生产的技术,在全世界也称得上是首屈一指。

  农民眼中的“增收福星”

  依托实验室的科技成果,李顺鹏带领的课题组在南农建立了国际上第一条高效降解菌剂生产线,年生产能力超过2000吨。这条生产线上下来的产品,成了农民眼中的“增收福星”。

  课题组成员、南农微生物系崔中利教授说,某地区的土壤或是农产品里残留什么类型的化学物质,技术人员必须对症下药,在菌种库中寻找最合适的菌剂,然后在生产线上迅速进行大规模培育,这些菌剂被撒到土壤里,就能达到高效快速降解农药残留的目的。

  数据显示,目前我国耕地农药利用率普遍在20%左右,大量农药残留在土壤里。南农的降解菌剂对土壤中有机磷、氮、菊酯等主要农药的去除率均在80%以上,对甲胺磷的去除率超过95%。而降解菌本身并无二次污染,降解产物不过是二氧化碳和水。

  1999年,李顺鹏带领的团队开始在江宁的土桥镇连续使用自己配制的菌剂,3年后,这里生产的无公害大米经中国绿色食品测试中心检测,无农药残留,达到出口标准,获得绿色食品证书。眼下,使用了微生物降解菌剂的绿色大米,市场售价高达每公斤6元。其他的农产品也因为菌剂的使用而身价陡增。江宁区农业局农艺师傅力斌介绍,以前农户家里的草莓一斤只能卖3块多,现在用了微生物降解菌,有了绿色品牌,一斤卖十几块还有人抢着要,一亩地的收入也从原来的五六千元一下子上升到了两三万元。测算数据显示,农户每投入1元去降解农药残留,就能带来超过8元的高额回报。

  助推生态农业发展

  近年来,我国部分农产品因农药残留等问题,屡屡遭遇出口壁垒,全国去年有100多亿元的出口农产品受到限制。李顺鹏教授说,上世纪80年代初期广泛使用的DDT、666等高毒高残留农药,眼下依然残留在田间地头,自然降解需要48年!解决这些问题,只有靠高效低成本的微生物降解途径。

  李顺鹏教授说,明年开春后,年产量3000吨的新微生物发酵工厂将建设完成,未来还将考虑和有资金、有市场优势的企业合作,共同将微生物农药降解技术推广到每一家农户中。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