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尺璧不宝,寸阴十金”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2月18日17:20 北京日报

  编者按:孟二冬,北大中文系教授。去年3月,他主动参加北大对口支援石河子大学教学工作,尽管身体不适,仍坚持授课。4月26日,他讲完最后一节课,倒在讲台上,被诊断为食管恶性肿瘤。一年多来,他接受了三次大手术,仍以顽强的毅力坦然面对病痛,坚持课题研究和指导研究生。在他的身上体现了时代精神和一名优秀共产党员的风范。今明两天本报连续报道孟二冬的感人事迹。

  “尺璧不宝,寸阴十金。”这八个字是患病后孟二冬练习书法常写的警句;“如果对死有遗憾,那便是没有更多的时间与学生、与自己的学问在一起。”动过三次手术的孟二冬这样解读着他的心情;“他为人清正刚毅,治学勤勉踏实,我为之骄傲。”孟二冬的导师、著名学者袁行霈这样评价他的学生;北大教授刘永强称孟二冬就像白居易诗中描写的那样:世缘俗念消除尽,别是人间清净翁。说起孟二冬,他的师长、亲人、学生言及最多的便是他甘坐冷板凳、潜心治学。

  历时七年成就巨著

  上中下三册的百万字巨著《登科记考补正》是孟二冬最感欣慰的成果,耗时7年多完成的“大部头”倾注着他的心血。《登科记考》是清代学者徐松所著的关于古代科举方面的名作。从1994年开始,孟二冬在查找了大量资料后,决定对这一著作中出现的缺误进行研究和整理,于是开始了长达7年的著书历程。

  “给一千多年前的人建立档案,难度可想而知。”刘永强说,“但二冬能沉得下去”。“这么多年来,每天晚上,他都是十二点多睡觉,早上四点多就又起来了。每天我睡觉前看到的是他在书桌前坐得笔直的背影,早上一睁眼,看到的又是那个笔直的背影。”对于孟二冬的妻子耿琴来说,丈夫留给她印象最深的就是这个笔直的背影。

  为著《登科记考补正》,孟二冬几乎每天与图书馆馆员一起“上下班”。7年中,只要没有课,孟二冬早上八点准时带着水杯到图书馆古籍资料室查阅资料,成了北大图书馆古籍善本室最忠实的读者。“板凳甘坐十年冷,文章不写一句空”,北大教授温儒敏这样评价孟二冬。

  翻遍了能收集到的所有相关古籍,孟二冬耗费大量心血终于完成了《登科记考补正》,书中仅科举的人数就比原著增加了一半。2004年,《登科记考补正》获得了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

  勤奋忘我学者风范

  2003年,孟二冬从北大校园里的“筒子楼”搬进西二旗的新家。“老孟搬家的时候恋恋不舍,说原来的筒子楼距北大图书馆近,查资料方便。”耿琴有些嗔怪地说道。

  “二冬没有在凌晨1点钟以前睡过觉。”孟二冬母校、安徽宿州学院的老师说,孟二冬在安徽宿州学院的时候,为了夜读不影响室友,把一间小厨房改成8平方米的“书房”。同事都知道,只要白天没有课,在这个“书房”中肯定能找到他。“二冬只要钻进房间看书,肯定一呆就是两个小时。”“校园里最后熄灭的肯定是二冬书房的灯光。”母校的同事道。

  孟二冬的博士论文《中唐诗歌之开拓与新变》是被许多专家认为奠定了他学术地位的代表作。论文充分体现了古典文学研究中的两个新动向,即将文学与其他邻近学科互相打通进行综合研究和注意文学发展的阶段性,并且将文学发展的阶段性作为研究对象。袁行霈说做学问特别讲究用第一手资料,勤奋忘我的孟二冬都是从第一手资料出发,研究功底非常扎实。从《中国诗学通论》到《千古传世美文》,从《陶渊明集译注》到《中国文学史》,洋洋400多万字的研究成果,都像他的为人一样厚实可信。

  “我自己有太多想做而一时还做不完的事,能够寄希望于他,感到很大的欣慰。”袁行霈对这位弟子的钟爱和赞赏让人感受至深。

  教学严谨良师益友

  “虽然孟老师现在因为恶性肿瘤几乎说不出话,但我的耳边似乎仍在回荡着他给我上课时的洪亮声音。”中文系一学生告诉记者,孟二冬在课堂上神采飞扬、谈笑风生,哪怕是教室的门紧闭着,也可以在楼道里听到他抑扬顿挫的讲课声。

  在北大中文系,上孟二冬的课是最累的。因为每一次课孟二冬都做了精心的准备。同学们生怕会落下些什么,在课堂上贪婪地记录着。在《诗歌研究》这门课结课的时候,孟二冬对同学们说:“辛苦大家做笔记了。”03级硕士生赵乐感叹说:“我们也只是记笔记,而孟老师则是从大量的文献资料中替我们找到这些资料,工作量得有多大啊!”

  在考核学生论文的时候,无论论文有多长,孟二冬都要在论文中夹上密密麻麻的小纸条,写上他对论文的想法、构思方面的建议,同时把每一页的错字都标出来。“有一次,孟老师为我批改《杜诗译注》这门课两千字的作业笔记,由于我采用的资料版本有一些错漏,我就在错漏处作了一些说明。没想到,孟老师竟然在每一处错漏处做了更详细的标注,还鼓励我:这样做很好,做学问就要仔细些。”03级博士生刘占召感慨地说。

  “老孟不仅仅是师友,他还是一个楷模。在如今浮躁的环境中,他的严谨和踏实不仅能给予青年学者以鼓励,同时也是对我们的一个支撑。”孟二冬读博时的同学吴晓东说,“我相信孟老师一定会好起来的,他一定会回到我们中间。”

  网络编辑:康琪雪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