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使命高于生命 责任重于泰山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2月18日17:20 北京日报

  2004年8月,拉萨机场。飞机平稳降落,45名来自北京的援藏干部踏上了这片热土,迎接他们的是充满艰辛、充满挑战、具有崇高使命的三年高原工作。

  缺氧不缺精神

  艰苦不降标准

  西藏号称“世界屋脊”,高寒缺氧。进藏后,很多援藏干部都出现了高原反应。一年多来,因高原反应住院的就有37人。

  当雄县副县长丁开明到县政府报到当天,由于缺氧,心律下降,被送进医院;城关区副区长邵水平到单位后的第二天,就患上了肺水肿、脑水肿;拉萨市发改委常务副主任张玉玮是这批援藏干部中年龄最大的,也是第二次进藏工作,因体质较弱,经常到医院打点滴;拉萨市财政局副局长刘奕,由于高寒缺氧,体力消耗过多,一年来体重下降了16.5公斤。

  除了克服恶劣的自然环境,大家还积极克服生活和工作上的困难。单位缺少交通工具,同志们就步行或骑自行车。拉萨市文物局援藏干部肖元春,因林周县北部山区突发暴雨发生庙宇冲塌事故,他以顽强的意志,徒步攀上海拔4800多米的高地,指挥救灾,深深地感动了当地干部群众。

  在艰苦的条件下,没有一人喊过一声累,没有一人叫过一声苦,没有一人向当地伸过一次手。大家说:“缺氧不缺精神,艰苦不降标准,脚踏实地干三年。”

  跑遍雪域高原

  心系发展献才智

  强忍着高原反应带来的不适,45名援藏干部分别深入到4个县(区)机关、45个乡(镇)、176个企事业单位,开展调研。结合拉萨实际,他们确定了“以干部援藏为龙头,以智力援藏为基础,以项目援藏为重点,以资金援藏为保障”的第四批援藏工作总体思路。

  对口支援4县(区)的援藏干部,结合当地情况,认真把脉,进一步完善发展思路。堆龙德庆县援藏干部,根据该县邻近拉萨城区、青藏铁路即将贯通等便利条件,提出了“发挥优势,打造高原城郊型经济的新路子”。尼木县援藏干部提出了“强化四大主题、做好十篇文章”的发展思路。市旅游局援藏干部陈靖滨进藏后的20多天时间里,跑遍七县一区的旅游景区、旅游企业,撰写了《关于拉萨市旅游资源现状的调查报告》。市环保局援藏干部王斌编制了《科考报告》,市卫生局援藏干部杨健制定了《拉萨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市劳动局援藏干部侯玉国拟定了《拉萨市“十一五”劳动和社会保障规划》。市教体局援藏干部贺宏志针对人才培养、智力援藏问题,提出建议,并落实资金500万元,组织了两批67名拉萨市中小学校长到北师大、首师大进行为期一个月的培训。

  主动迎难而上

  架起沟通桥梁

  一年来,援藏干部努力适应当地风俗,从工作到生活,从身体到心理,较好地通过了过渡期、调整期、适应期,特别是当工作遇到困难和矛盾时,没有一位同志退缩,始终以主人翁的姿态积极主动,迎难而上,扎扎实实做好每件事。

  城关区3名援藏干部为了解决10多年来遗留的城市居民小区基础设施问题,积极协调当地的有关部门,争取各方面的支持。同时,从北京市有关部门争取到1300万元资金妥善地解决了这个难题。

  当雄县委书记董玉峰和两名援藏干部发现通往旅游景区纳木错湖60公里的道路破烂不堪,多年没有维修,眼看旅游旺季就要到来,他们在资金十分困难的情况下,亲自带领县机关干部和当地群众一道,住帐篷、啃干粮,一点一点填平道路,保证了旅游旺季的交通畅通,迎来了3万多名中外游客。

  公、检、法系统的援藏干部王辉、夏仲明、崔波等7名同志,在既无援藏资金,又无援藏项目的情况下,结合工作特点,想方设法与北京联系,着眼智力援藏,先后将3批共51人送到北京参加培训。

  尼木县委书记柴林峰和两名援藏干部,在总结阶段性的工作时,提出了“困难、困难、困在家中就有难,出路、出路、走出去才有路”的口号,受到了拉萨市委书记公保扎西的称赞。

  舍亲情援藏

  树首都形象

  援藏干部大多上有老、下有小,进入西藏工作,远离亲人,远离家乡,谁不想家,谁无牵挂。

  当雄县牦牛冻精站站长张春起,孤单一人工作生活在海拔4600多米的高原,白天为牦牛工作,晚上听牦牛吼叫,终日以牦牛为伴,却能坚守岗位。

  城关区副区长关进国,2005年春节利用休假机会,回北京与相恋多年的未婚妻结婚。婚后刚一周,就接到提前结束休假返藏参加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通知。他服从了组织决定。

  一年来,有的援藏干部的父母去世,他们强忍悲痛,坚持工作;有的亲人从国外回来,他们只能通过电话聊上几句;还有的子女病了,要考学了,他们只能急在心里,没有能够回北京帮上一把。

  他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续写了“奉献”的新内涵,塑造了北京援藏干部的新形象。

  网络编辑:康琪雪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