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2006年国内能源走势三大悬疑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2月19日09:32 宁夏日报 | |||||||||||||
李新民/文 编者按:
在即将过去的2005年乃至整个“十五”期间,以煤、电、油全面紧张为标志的能源“瓶颈”集中出现,成为镌刻在人们心头挥之不去的记忆。“油荒”、“煤荒”、“电荒”,回顾这几个在近年来曝光率极高的词,人们不禁要问:在即将到来的2006年,油价还会涨吗?煤炭依然紧俏吗?电力供应够用吗? 国际油价高位震荡 国内油价涨势难消 在中国石油对外依存度超过40%的大背景下,影响国内油价走势的首要因素应该是国际油价的高低。 在不久前召开的“2005年中国蒙特尔能源圆桌会”上,当记者向来自世界各地的石油专家寻问国际油价走势时,来自欧佩克和能源署的官员们微笑着选择了沉默。只有印度尼西亚能源经济研究机构基金主席Subroto教授审慎作答:“油价的涨落具有周期性,近年来油价不断冲高,会刺激投资大量进入石油领域,并最终导致油价下跌。”他同时告诫说:“即使油价下跌,也不要期望低于25美元/桶。世界低油价时代已经结束了。” “高油价时代”的石油价格究竟有多高?在高盛,一位名为ArjunN.Murt的分析师在今年早些时候做出的一项预测有点“邪乎”:世界油价将进入“超级升浪”———涨到105美元/桶;而其首席商品策略员斯特龙金的预测被认为更趋理性:明年平均油价将达60美元/桶。美国能源部近日发布的预测也与后者此相近:2006年世界范围内的石油需求将放缓,但仍将保持强劲增长。2006年油价估计将在每桶64美元至65美元之间。 这一预测也得到了中国学者的认同。中国石化经济技术研究院教授级高工朱和近日接受记者采访时说:“综合判断,明年国际油价的总体水平可能会低于今年,但仍将会保持在较高价位。”他预计2006年的油价将在每桶54至64美元之间震荡。 “只要国际油价在50美元以上的高价位震荡,国内成品油价格便不会存在下调空间。”一位长期跟踪油价的能源专家分析说,目前国内成品油价格与国际油价“倒挂”问题严重,国内油价与国际油价每吨相差已超过1000元人民币。这表明,我国成品油价格与国际油价的所谓接轨实际是“有限接轨”。然而,根据加入世贸组织承诺,2006年12月我国将开放成品油批发市场,允许外国公司进入,这将促使国内外油品市场的“全面接轨”,其结果即意味着国内油价上调;同时,国家有关部门已明确表示,要改革现行成品油定价体制,再加上已千呼万唤达10年之久的燃油税也有望在明年出台,综合多重因素分析,国内成品油价格在新的一年不仅难以下降,甚至会出现上涨。 煤炭供需拐点浮现行业利润稳定盘整 进入四季度以来,业界形成比较一致的观点是:持续近三年之久的煤炭供应紧张局面将在2006年全面缓解,煤炭价格有可能出现回落,但其“牛市”基本面不会受到太大影响。 支持这一观点的主要依据是:近年来煤炭产量迅猛增长,而煤炭需求增速则放缓,在2006年将形成总体平衡的供需格局。据预测,2006年全国煤炭产量将达到22亿吨,而煤炭需求为21.5亿吨。 煤炭供需拐点的出现,已引起煤炭界的普遍关注。“煤炭企业大可不必惊慌失措。”中国煤炭运销协会信息中心副主任郝向斌告诉记者,煤炭市场即使出现供大于求,也决不会重演前几年煤价跌底的噩梦。 他分析说,国家已制定了“关小扶大,扶优汰劣”的产业发展政策,对于煤炭企业而言,就是要发展规模企业,整顿关闭小煤矿,这将促使重点煤炭企业坚定价格;同时,从2005年下半年开征的“煤炭价格调节资金”以及煤炭资源税的调整,也将在一定程度推动2006年煤炭价格上扬。由此综合判断,2006年煤炭价格仍将持续在高位盘整,行业利润比较稳定。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副局长王显政对煤炭市场更为乐观。他说,在整个“十一五”期间乃至2020年,我国煤炭供需基本形势将是“总体平衡,相对偏紧”状态。得出如此判断的原因:一是国际油价攀升,国内石油消费受到抑制,一些生产单位开始考虑更多采用石油代用品,煤电、煤炭液化产品需求持续增加;二是电力工业规模继续扩大,在未来很长时间内,仍以燃煤发电为主;三是关闭停顿小煤矿力度不断加大,这在一定程度上将减少煤炭供应;四是国际煤炭市场需求强劲,2020年全球煤炭消费量大约比2000年增加40%左右。 电力供需基本平衡中国告别“电荒”时代 “2006年将是中国电力的转折年。”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秘书长王永干近日表示,“统计显示,2004年我国新增发电装机容量突破5500万千瓦,2005年新增发电装机将近7000万千瓦,2006年预计将达到7200万千瓦。随着新增发电装机容量的大规模投产,中国电力供需最困难的时期已经过去。” 但王永干也表示,在广东、上海和浙江等地,由于明年计划投产的发电机组主要集中在下半年,再加上电网特别是输配电网“卡脖子”问题仍然突出,预计明年上半年还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电力紧张,“电力供需总体平衡偏紧,局部地区高峰时段仍会出现电力紧张。” 记者注意到,国家发展改革委的对2006年电力供需状况的“权威表述”是:全国电力紧张状况将进一步缓解;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报告判断则是:用电缺口大大缩小,普遍“电荒”的局面已改善为局部短缺。 然而,一位长期关注中国电力市场的人士表示:“我们有理由对可能出现的电力剩余表示担忧。”他分析说,一方面,连续几年大面积发生的“电荒”刺激中国发电企业无序扩容,发电机组上得太多、太快、太集中;另一方面,在国家宏观调控下,电力需求增长速度放缓。由此判断,在未来日子里,发电企业市场竞争将会十分残酷。到那时,真正的“竞价上网”将得以实现,国家电监会主导的中国电力市场化改革才会真正步入“深水区”。 我国资源价格扭曲积重难返 “电荒”,“油荒”,“水荒”,是近几年才冒出来的新词。官方的表述为,“煤电油运全面紧张”,“淡水资源严重短缺”。 “一方面严重缺水,另一方面今年上半年供水企业全行业亏损。”在著名经济学家张卓元先生看来,这是个经济学上的悖论。物以稀为贵,现在则是稀缺的东西不值钱。“既然石油是稀缺的,那为什么国内油价涨不起来。”张卓元认为,低油价就是在鼓励人们多用油。同样,低的电价就是在鼓励那些高耗电的企业。 我国资源短缺且需求量大,这是个不争的事实。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刘世锦看来,资源约束问题很大程度上是个价格问题。 刘世锦解释说,在价格起作用的情况下,一种资源供给不足,价格上升,使用者将会加强节约,减少消费,或者找另一种价格较低的可替代资源。相反,如果价格不起作用的情况下,会出现资源的短缺与浪费并存的现象。后者,正强烈地表现在当今的中国。 不久前,世界银行针对中国“十一五”的一项研究结果表明,能源使用量的降低,55%归功于价格调整的结果,17%是研究与开发的结果,还有是工业所占份额的变化等结果。 刘世锦说,大家都认为我国生产并出口某些高耗能产品不合理,但仔细观察,电价太低,地价太低,治理污染的费用没有足够支付,这都变成了企业利润,加上出口退税,企业怎么能不生产和出口这种高耗能产品呢? “推进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态度要坚决,步子要稳妥。”在这次研讨会一开始,国家发改委主任马凯就表明了自己的态度。但他深知,“物与物的价格关系背后,是人与人的利益关系”,“面临的问题比以往更复杂,改革的难度比以往更大”。(何青)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