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关注小康进程中的“幸福指数”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2月19日09:36 扬子晚报

  对于一个不含水分、群众认可的小康生活,全民的幸福感是展现小康社会建设成果的一个“窗口”。幸福究竟是什么?如何衡量人们的幸福度?怎样才能提高社会的幸福指数?12月16日,在苏州举行的“小康社会·幸福社区”沧浪论坛上,来自北京、上海、南京、苏州等地的近20位专家学者对此展开了理性探讨。

  幸福,究竟是什么

  说到幸福,人们通常把它与快乐联系在一起,快乐就是幸福吗?苏州大学社会学院副教授陈红霞认为,事实上幸福和快乐是有较大不同的。快乐是一种中性的主观心理体验,通常它只是对应着利益的一个短暂状态,不一定符合由伦理学所考察的人性。而幸福不单纯是一种主观感受,而且是一种有意义的、符合人性的、能够带来创造性的状态。所以说,幸福是一种积极向上的心理体验。

  上海社科院社会发展研究院院长卢汉龙研究员在诠释幸福的涵义时说,幸福又与满意度不同,满意度是比较出来,是认知层面的评估;而幸福的心理感受,只有到一定发展程度才会产生。幸福与否,“还要看他对社会有无反馈行为、是否具有公益精神,愿不愿意自觉拿出钱财与时间为社会作贡献。因为幸福不仅仅在获取,更在于参与和奉献,这样的人越多,整个社会也就越和谐、越幸福。”

  “不能不注意到,传统幸福观的价值取向是物质第一和感官享受第一,新的幸福观必须真正以人为本。”苏州大学博导方世南教授坦言,“传统的幸福观,助长着片面的发展观,这使人们将注意力只是集中在发展经济和获得财富上,只重视财富的积累而忽视人的发展,只重视货币资本而忽视人力资本,只重视生活数量而忽视生活质量”。

  公正,是求解幸福方程的条件

  个人怎样才能提高自己的幸福感?为什么一个社会的GDP长得跟胡子一样快,而国民幸福指数的增长却如眉毛一样慢?与会专家认为,可以从分析民众的“痛苦源”来得到答案。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总体上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但又存在着低水平、不全面、不均衡的发展问题。仅就收入结构来看,就存在明显的三大反差:地区人均GDP增长与城镇在岗职工平均工资反差、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和增长幅度反差、普通生产岗位职工与经营管理层间的收入反差,这些无疑都是“屏蔽幸福感”的因素。专家透露,根据新近一份调查,普遍的幸福障碍依次是收入、健康、工作、人际关系等。

  如何减少这些痛苦?陈红霞认为,应该从社会公正的角度出发,遵循机会均等的原则,按照合法有序的规则自由发展。社会公正意味着按人的能力获得有差异的报酬,用著名经济学家诺齐克所提出的“正义链条”论来看贫富差距,只要财富在获得上正义即没有资本的原罪、交易或转让上正义,那么财富所有者是可以问心无愧的,社会也不应对此产生不满。这位学者还强调,社会公正同时还包含着对社会弱势群体的关怀、补偿义务。“在增加社会底层人士的快乐和幸福的同时,也会提高富人的幸福指数,因为收入过了一定值后,财富的个人使用与其幸福感的关系已经渐行渐远了”。

  幸福指数:小康社会与和谐社会建设的新责任

  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中,政府的介入理应更多地投向对公共产品的提供,对贫富差距的调节,以及对宜人环境的创建。幸福虽然是个人的主观感受,是无法替代的个体反映,但,这并不意味着政府无所作为。省社科联副主席廖进研究员认为,幸福指数不仅体现在让群众“安心”的各类保障体系,让群众“舒心”的环境,让群众“尽心”的民主自治平台,还体现在让群众吃得、用得“放心”及参与社会的“顺心”等心理感受上。因此增加居民收入、救助困难人群、扩大就业程度、健全社会保障以及创造服务完善、环境优美、管理有序、文明祥和的外在环境就是政府建设小康社会应有之责。本报记者周铮李扬

  不丹国王在1970年最早提出“国民幸福总值”这个概念,他认为人生的基本问题是如何在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间保持平衡,政府施政应关注幸福并以实现幸福为目标。在这种幸福理念下,不丹又创造性地提出了由政府善治、经济增长、文化发展和环境保护四级组成的国民幸福总值指标。30多年过去,不丹民众的高幸福指数引来了世界不少著名的经济学家、社会学家的关注和研究。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