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谁给冒牌蔬菜打开“绿色通道”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2月19日10:12 大华网-汕头日报

  ——从嘉禾造假看食品安全监管漏洞

  在沈阳许多大超市里,一种叫“嘉禾”牌的蔬菜两年多来一直占据着显眼的位置,有的超市还设有“嘉禾绿色蔬菜”专柜。与散装的普通蔬菜不同,这些经过挑选、去根的蔬菜,看上去既干净又新鲜,包装上都贴有绿色蔬菜标志,尽管价格不菲,仍然有许多消费者选购。

  在许多沈阳人的印象里,人们是通过“嘉禾”开始知道绿色蔬菜的,也因绿色蔬菜而接受了“嘉禾”这个品牌。然而近日曝出的一则丑闻给广大消费者当头一棒:堂而皇之贴着绿色蔬菜标签的“嘉禾”竟是冒牌货,其中大部分是普通蔬菜“包装上市”。那么到底是谁给冒牌菜打开了一条“绿色通道”呢?

  一纸违规授权认证打开市场造假大门

  近日,记者深入追踪采访发现,“嘉禾绿色蔬菜”其实是个没有准生证的黑户,靠偷用别人的户头,冒名顶替沈阳新民市一家公司绿色蔬菜的编号,从一上市便带着欺诈消费者的嫌疑。

  嘉禾蔬菜生产商———鞍山市台安县嘉禾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嘉禾公司”),是沈阳一民营企业在鞍山注册成立的,自2003年开始生产和经销所谓“绿色蔬菜”,到今年11月,已在沈阳的家乐福、沃尔玛、乐购、华联等11家大型连锁超市设了销售专柜。

  辽宁省农委组成的专门调查组调查发现,正是政府主管部门的违规审批给嘉禾公司恶意造假创造了机会。按照农业部有关规定,企业使用绿色食品标志,应由农业部审核批准。而2003年,辽宁省绿色食品发展中心(以下简称“绿办”)竟越权违规,将沈阳维康绿色食品有限公司当年刚获批的绿色食品标志和产品编号,授权给嘉禾公司使用。

  嘉禾公司在违规使用这个绿色标志和产品编号销售自产菜时,又进一步扩大使用范围,从沈阳几家大的蔬菜批发市场大量购进普通蔬菜,经过摘拣、包装,贴上醒目的绿色标志后,就以数倍于原价的价格卖给消费者。12月8日,农业部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认定,“嘉禾绿色蔬菜”事件是一起企业违法侵权、绿色食品管理机构违规操作的严重事件。

  沈阳市民张洁说:“绿色食品是经过政府部门把关授权的,应该经过有关部门检测,我信的就是政府和那个绿色标志。真难以想像,两年来自己花高价吃的绿色蔬菜竟然都是假冒产品。”

  求发展不问监管政府行政种苦果

  最近几年贴着绿色标志的蔬菜逐渐走进老百姓的菜篮子,摆上城市人的餐桌,人们宁可多花些钱都愿意买比普通蔬菜贵出几倍的绿色蔬菜,图的就是健康安全。

  据专家介绍,绿色蔬菜的生产有非常严格的要求,不仅要严格限制化学品的使用,包括化肥、农药等投入品不能超标;而且种植基地的土壤、空气、水源等都不能受到污染。

  绿色蔬菜的认证也非常严格,必须经农业环境保护部门进行环境评价达标后,经农业部指定的产品质量检测部门认定,授予绿色食品标志和编号。获批后,在产品的生产和加工过程中,要按绿色食品的操作规程和整套质检管理体系要求,接受有关部门的监督和管理。

  然而嘉禾绿色蔬菜完全不是这回事。辽宁省绿办主任张勇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2003年辽宁省维康绿色蔬菜公司的产品首先获得农业部绿色蔬菜认证,同年辽宁省绿办确认嘉禾公司位于鞍山市台安县的蔬菜基地为绿色蔬菜基地,但是嘉禾的绿色蔬菜产品认证由于种种原因,一直没有得到农业部批准,省绿办“为了鼓励和促进全省的绿色蔬菜发展”,将维康的认证编号私下授权给嘉禾公司,默许其在绿色蔬菜基地生产的产品使用绿色蔬菜标志。

  据介绍,目前辽宁省已有500多个绿色食品品种,150多家龙头企业。然而绿色产业快速发展的同时,管理却远远未能跟上。

  张勇介绍说,按照绿色食品管理规定,绿办还负责绿色食品进入市场后的追踪管理,但是要想管到位,确实不容易。省、市、县三级绿办不到200人,省绿办主要管审批和行业指导,而监督以市里为主,但是鞍山市有绿办没有专人,一个科室有好几摊工作;沈阳市绿办也不规范,也没有专人,总之是机构不健全。

  省绿办工作人员刘全海也介绍说,省绿办总共15个人,负责对绿色食品审批、监管的标志管理科,目前只有3个人,而各市、县虽然名义上设有绿办,但是只有牌子,没有专人,实际上没有任何人员对绿色食品管理和绿色食品标志的使用等情况负责。

  尽管辽宁省绿办的初衷是为了促进全省绿色食品产业的发展,然而这种片面追求发展、拔苗助长的方式,却恰恰破坏了绿色产业的发展,嘉禾造假事件对当地绿色产业造成沉重打击。

  五部门管不住

  一个冒牌货

  按照辽宁省2003年出台的《辽宁省绿色食品管理办法》规定,除了各级农业部门负责绿色食品监督管理工作外,工商行政管理、质量技术监督、环境保护、卫生行政等部门,都应在各自职责范围内,负责绿色食品监督管理工作。

  事实上,嘉禾两年多来在沈阳大肆售假,可以说是畅行无阻,根本原因是政府管理失控,监管缺位,其造假行为根本就没有进入上述几家行政管理部门的视线。

  甚至到记者采访时,嘉禾造假已路人皆知,辽宁省工商管理局仍处于等待、观望状态。在接受采访时,一位工商部门的工作人员说:“谁能想到同样作为政府主管部门的绿办,会允许企业违规挪用别人的标志呢?”很显然,工商局此时不愿介入,怕的是引火烧身。其实不管是绿色食品,还是其他食品,只要是进入市场销售,工商管理部门都责无旁贷要负起维护消费者权益的职责。

  而两年多来,嘉禾公司用冒牌标志在各大超市大规模销售“绿色蔬菜”,按理说,是需要过关斩将历经数道检测关卡的,但却没有一家超市发现问题。如果说老百姓用肉眼难识绿色蔬菜真假,至少专业化经销蔬菜的超市应有一定的检测手段。其实,真正通过法定部门审批的绿色食品标志在中国绿色食品网和辽宁省绿色食品网均有公示,号称对供应商管理严密的这些大型超市,显然谁都没有真正上网查一查嘉禾的标志编号是真是假。

  至于其他几家间接管理部门就更是不甚了了。辽宁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有关负责人在被采访时,道出了其中真正的原因:“绿色食品标志是行业标准,由农业部门全权审核批准。工商、质检部门虽有渠道监管权力,但都不好过多插手管理。”关系到千家万户餐桌安全的大问题,就这样被多家行政管理部门化解掉了。

  在对嘉禾假冒绿色蔬菜的处罚上,同样也存在责任难以明确的问题。据省绿办介绍,按照农业部的《绿色食品标志管理办法》,对嘉禾造假的处罚只能是“取消其绿色蔬菜基地资格,并在规定年限内不再接受其绿色食品申请。”管理办法没有规定经济处罚,管理农业的农委也没有其他处罚权。对像嘉禾这种长期恶意造假的企业,没有其他经济和行政处罚,也不追究其企业法人的责任,显然是过于软弱无力。

  记者了解到,辽宁省绿办于今年5月在例行的市场检查中,早已发现嘉禾公司超范围使用其授权的标志,在未被授权的蔬菜品种上贴牌,也曾发出书面警告限期整改。但至于企业是否整改,或整改到何种程度,却由于没有采取有效的后续监管工作,任其违法行为愈演愈烈。

  目前尽管沈阳市、鞍山市工商局均已介入调查,但辽宁省工商局有关负责人表示,对嘉禾公司蒙骗消费者、非法侵害消费者利益的行为,较难调查处置。主要因为嘉禾公司在销售旺季每天销售量超过100万元,但其中哪些是假冒蔬菜所得,要经过复杂的调查取证过程。新华社记者张非非、陈黎明(新华社沈阳12月18日电)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