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中国传统文化儒商互补有助于其与时俱进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2月19日13:22 人民政协报-文化周刊

  作者:邱绍雄

  中国作为一个文明古国,其政治经济和文化都有自己鲜明的特色。“重义轻利”“重理轻欲”是中国传统文化一条具有原则意义的价值取向,“重农抑商”是中国传统社会一条根本性的经济政策。在中国传统文化结构中,人们常说“儒道互补”,也就是说儒家入世,道家出世,各有特色,可以互相补充。但在对待个人的欲望和利益上,不仅儒道不能互补
,而且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主体的儒、道、佛都不能互补,因为三者有惊人的一致,儒家从“重义”、“重理”出发宣扬“轻利”、“轻欲”,道家从“体道”出发宣扬“寡欲”,佛家则以欲念为万恶之源,宣扬“无欲”、“去欲”,对人类与生俱来的“欲”都缺乏一种正确的态度。也就是说,在“欲”和“利”这个任何人都回避不了的问题上,中国传统的主体文化形成了一个统一的态度和观念,都要求人们要压抑自己的欲望,不要追求物质财富。这种“轻欲”、轻物质利益的文化观念有利于维护社会秩序,有利于保持社会的静态稳定,但不利于激活作为生产力主要因素的人的活力和创造力,使得传统中国人形成了偏执义理一端的人格缺陷,在经济领域缺乏进取心和创造力。中国传统文化最大的弊端即在此。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今天,中国传统文化对现代生活的不适应性表现得更加突出,需要“与时俱进”。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当今时代的最大特点。这是生产关系、经济基础的历史性变革,它必然要求建构一种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新的文化精神。文化发展要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这是当今中国文化“与时俱进”的主要内容。

  市场经济是一种以经济利益为中心的经济。市场经济需要同时也要求中国主体文化对待“利欲”有一个符合市场规律的态度。耻言商、耻言利、对物质利益不屑一顾的人是不可能建立先进的市场经济体制的;同样,唯利是图的人也是不可能建立完善的市场经济的。市场经济要求现代中国人在文化观念上既要敢于发财,又要善于发财;既要敢于创造,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上有活力、有创造力,又要以对社会有益的方式来发展自己,以对社会有益的方式来实现自己的愿望。也就是说,市场经济需要现代中国人既“重理”,又“重欲”。

  与儒、道、佛“轻欲”、“去欲”、“罪欲”不同,商人以经商求利为职业,倡导着一种“重欲”、“重利”的文化观念,与儒、道、释等中国传统主体文化唱对台戏。但商人“重欲”的价值取向如果发展到“纵欲”,造成整个社会的“人欲横流”,对社会同样是十分有害的。因为在这种文化观念的指导下,人们不择手段,唯利是图,采取种种违背人类正义的方式来满足一己之私欲,“欲”就会变成“祸”,变成“害”。

  儒家文化“重理”,商人文化“重欲”,都有其合理性,也都有其缺陷。其实,“理”和“欲”都是我们人类文明生活不可缺少的,但都是不可偏重到极端的。偏执“理”、“欲”任何一端都会使我们的社会失去平衡,丧失活力,都会阻碍现代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任何一种先进文化的产生都有自己的原因和理由,它首先来源于现实生活需要;同时它也不会“横空出世”,它需要继承优秀的、具有生命力的文化传统因子。我们是在中国这块古老的土地上建立和发展市场经济,因而不能忽略中国国情这个特定的环境和民族文化心理这个悠久的传统。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现实需要出发,从中国文化的传承来看,我认为中国文化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是“儒商互补”,吸收中国

传统文化(以“儒”为代表,崇“理”)和现代文化、外来文化(以“商”为代表,重“欲”)的优点,同时剔除两者的弱点,形成一种古今中外交融的“合金”式文化。这种“合金”式文化最理想的境界是“理欲并重”,既重社会秩序和公德,也尊重个人的权利和价值,以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整个社会的进步。也就是说,为了修正中国传统主体文化“重理轻欲”的缺陷,为了防止现代商人文化从“轻理重欲”发展到“纵欲”,发展到“人欲横流”,为了在价值取向上“理欲并重”,中国文化需要“与时俱进”,需要“儒商互补”。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