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春风化雨惠三农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2月20日05:03 安徽在线-安徽日报

  科技“大篷车”奔驰在乡间小路,文艺工作者深入田间地头,白衣天使上门义诊送药……10年来,由省委宣传部,省科技、文化、卫生、农业等有关部门组织的“三下乡”活动,用实实在在的服务和丰富多彩的形式,在党和农民群众之间架起了一座“连心桥”。受益的农民交口称赞:“‘三下乡’像场及时雨,送到了咱心坎儿上。”

  “三下乡”变成“多下乡”

  文化、科技、卫生,是农村之所缺、农民之所盼。我省很多农村,尤其是贫困地区缺医少药、信息闭塞,很难欣赏到高水平的文艺演出。为了农民的微笑,为了大地的丰收,1995年10月,根据全国统一部署,省委宣传部、省文化、农业等部门联合发起文化下乡活动,收到很好效果;1996年底,省委宣传部,省文化、科技、农业、卫生等相关部门把文化下乡进一步引向深入,联合开展了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

  送书、送戏、送电影、送医、送药、送科技……“三下乡”活动如春风化雨般滋润着广袤农村大地。在活动过程中,“三下乡”实践者们切身感受着广大农民群众对丰富文化生活、科学生产方式的渴求与期盼。有一年元旦,省歌舞剧院送文化来到了偏僻的临泉县红河乡,所有演职人员都被眼前的场景感动了:来自安徽和河南两省交界处的近十万农民,开着拖拉机,顶风冒雪前来观看演出!乡镇里没有接待50人用餐的饭店,乡亲们就把演职员请到家中作客。正是深入基层,来到群众中,省歌舞剧院的同志们才了解农民看戏的急切心情,才深深体会到“三下乡”活动的重要意义。

  顺民心,得民意,促进社会进步的事情就会有旺盛的生命力,10年间,越来越多的部门与人员参与到这项事业中来,扶贫救困渐成风尚。我省“三下乡”活动起初只是文化、科技、卫生等几个部门参与,逐渐拓展到文化、科技、卫生、教育、司法、公安、民政、财政、广电、新闻出版、农业、计生、民族宗教、工会、共青团、妇联、科协等18家。

  近年来有的市还根据自身实际,又先后动员体育、文联、社联等有关单位积极参与到“三下乡”活动中来。

  与此同时,“三下乡”内容也由当初仅仅送文化、科技、卫生下乡,扩展到送理论下乡、送政策下乡、送法律下乡等多个方面,形成了“三下乡”多下乡的良好局面。

  “要啥送啥,号准了咱们的脉”

  短短十载,“三下乡”为什么得以由点到线,由线到面的蓬勃发展,其主要原因是贯彻了党的根本宗旨,抓住了农村走向现代文明的薄弱环节。用农民自己的话说,“三下乡”要啥送啥,号准了咱们的脉。

  “三下乡”活动开展之初,有关部门针对当时农村各种封建迷信、落后陋习有所抬头的现象,针对广大农民尤其是贫困地区农民的饮水、居住环境卫生条件差的状况,逐步把“三下乡”活动延伸为以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为龙头的“三下乡、三反对(反对封建迷信、反对陋习、反对婚丧嫁娶大操大办)、三改(改水、改厕、改善居住环境)、一提倡(提倡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活动,即“三三三一”工程。

  “小病拖、大病扛,扛不过见阎王。”以前在皖西大别山区流传的这句顺口溜,随着近年来医疗下乡工作的开展,已经不太流行了。1999年,省立医院开始组织青年卫生志愿者扶贫医疗队,分别深入大别山区的金寨县等进行每期半年的医疗扶贫工作。几年间,省立医院共派出医疗队252支,医务人员1337人次。他们的足迹遍及六安、金寨、寿县、颍上、临泉、岳西等市、县的180多个乡镇,诊治病人48万多人,成功救治急危重病人100多人,缓解了当地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

  农闲和冬修是农村最需要精神文化的时候,有关部门充分利用了这个有利时机,开展各项活动。法律部门运用展板、宣传册等形式,将普法教育、法律知识纳入下乡范围;科技部门组织专家搞起了“科技赶集”;文化部门创作了一批反映农村生活的的作品,结合地方小戏巡回演出。这些活动既抵制了封建迷信活动与黄、赌、毒等歪风邪气在农村的传播,又帮助农村基层政权有力地占领农村社会主义思想文化阵地。

  据不完全统计,十年来,我省专业剧团下乡文艺演出达48310多场次,培训农村文化骨干79000多名,送图书304.383万多册,建立村级文体活动室1543个,送电影下乡151580场次。科技方面,举办科技培训班102631场次,培训农民866.6万余人次,举办科技赶集14760余次,送科技资料5683.83万余份,科技录像带105683盘。卫生方面,帮助农村建立医疗卫生室1338个,举办医务人员培训班6875场次,培训农村医务人员37.78万多人次,送医疗械药2068.93万元,组建下乡医疗队2191支,诊治农民达642.69万人次。

  为农村留下一支不走的服务队

  农村的事,关键得靠农村党组织,靠广大农民。从“三下乡”活动中直接受益的群众是有限的,但它起着重要的示范和带动作用,各地各部门正积极适应新时期做好农村工作的需要,把“三下乡”从单纯的“送”向建立长效机制方面转化。

  省立医院利用青年志愿者接力扶贫,先后安排普外科、妇产科、骨科、心内科等青年医护骨干,深入贫困山区,支持地方医疗机构的建设和发展。7年来,医院共派出10期青年卫生志愿扶贫医疗队,举办各种临床常见病防治学习班、专题讲座上百场。在志愿者帮助下,金寨县油坊店乡卫生院不仅建立了手术室,眼科、骨科、口腔科,还新增30多个手术项目,有的还填补全县空白。其他部门也采取各种形式,将“送知识”变成“种知识”,文化部门着重培养农村业余演出队伍,科技部门重点培训“小能人”、“土专家”,法律部门则组织农村宣传员队伍。

  如火如荼开展的“三下乡”活动,还紧密结合省委宣传部等部门在全省实施的“双百工程”,文化部门实施的“杜鹃花”工程等,逐步帮助农村乡镇建设宣传文化中心、广播电视站、卫生所、影剧院等基础设施,引导农民学文化、用科技、讲卫生,培养一批乡村科技文化卫生骨干,为农村留下一支不走的工作服务队。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