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药价并不贵 药品又不是馒头”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2月20日06:43 四川新闻网-成都商报

  编者按

  在全国老百姓都深深困扰于药价高看病难,国家对药价一降再降但总变成“空降”之际,一位药企老总突然大唱“反调”:药价并不高,药品又不是馒头!此话也许道出了企业方的无奈,但面对老百姓买不起药看不起病的事实,这个声音显得非常另类。本报日前曾对成都人为何买不到便宜药作出深度调查,引起强烈反响,这和本组报道的目的一致:让我
们关注医疗改革,让药价实实在在“消肿”,让老百姓看得起病,健康得到保障。

  

“药价并不贵药品又不是馒头”

  陶朝辉声称药价并不贵 资料图片

  “药品怎么能当馒头卖?”在“看病难,药价贵”呼声高涨时,东盛制药集团总裁陶朝辉却反其道而行之,坚持“药价不贵,不同意降价”。上周六,在“中国医药风云榜”颁奖典礼上,以东盛制药集团总裁陶朝辉为代表的药企一派,举起了“药价不贵”的大旗。

  “药品价格是什么?它不是做馒头,是面粉的成本加上燃气,加上工人工资,比如说一块钱一斤的面粉做成馒头,就只能是一块二,药品本身是一种高风险、高投入、高附加值的产品,它的价值不能够仅仅与它的成本相提并论。”陶朝辉首先对“药品价格”的定义发难。陶朝辉进而表示:“我国没加入WTO时,我们‘抄袭’国外,不用付研发费用,我国的药品可以像卖馒头一样卖,但现在药企必须投入8亿到10亿美元去玩儿,这个钱企业应该从药品价格里头挣出来的。”

  “新药、特药就应该贵。”吉林修正药业的副经理李宗民也对陶朝辉的观点表示“声援”。“新药刚刚投放市场,它花费了企业大量的研发费用。在国外,一类新药动不动都花掉几千万的研发费用,这种药价格贵是有理由的。而市场有一些普通的药,你想让它提价也提不上去,因为很多企业都在生产。”

  陶朝辉将老百姓喊药价贵的原因归结为“自掏腰包”。“我们大部分的药,大部分人的看病、买药需要自己掏钱。医药、医疗是我们老百姓非常关注、关系到国计民生的东西,牵涉面比较广,所以大家喊得比较厉害。”对于如何解决“看病贵”的问题,陶朝辉按照人群不同给出了三点建议。第一,低保人群由政府买单。可以指定医院,低保人群就在这家医院里享受免费的医疗服务;第二,普通人群走保险,我们只有两亿的保险人口,这个数量应尽快扩大;第三,个别人群,如果你有钱,愿意支付更多的钱,就应该可以买到更多的、更新的、更昂贵的药品。 (北京娱乐信报)

  到底是谁在给药价注水?

  我国目前的医药价格分为三种:政府定价、政府指导价和市场调节价。奇怪的是,政府定价的药品价格往往比非政府定价的药品价格高。政府定价包括留给药厂的利润、留给流通环节的利润、留给医院的利润,所有的环节都考虑到了,只是患者的利益没有考虑到。

  药品价格的核定主要根据药品研发费用、材料成本、甚至广告费用和品牌价值。这些费用的单据和药品零售价格都由医药生产企业提供给物价部门,物价部门最终定夺。

  药价虚高,流通环节拿了大头

  据制药行业内部人士透露,我国绝大多数药品的生产净成本低,而且大多数药品生产企业不搞研发。药品生产企业的主要精力放在了改变药品的包装、规格和销售上。但是,由企业建议的零售价格却包含所有环节费用。

  我国药品价格仍然处于整体虚高状态。记者调查发现,整个药品流通的利益“食物链”呈梭子型,中间的流通环节拿了“大头”。也正是这些在流通环节中获得暴利的人,成了虚高药价的捍卫者。

  很多医院一半利润靠药品销售

  我国目前的药品销售无法回避一个事实:超过80%的药品通过医院卖出去,这就使药企必须首先保证药品在医院销售畅通,而且给予有处方权的医生足够高的回扣。

  许多制药企业、医药代表、医院和有处方权的医生都是药价虚高的既得利益者,平价药店造成的处方外流必然损害他们的收益。具备处方权的医生一旦发现处方外流严重,他们就“踢单”???医生不再向患者推荐这种药品。因此医药代表会经常到市场上查看自己代理的药品在平价药店的零售价格。如果悬殊太大,就会层层汇报,迫使企业提高对平价药店的批发价或停止供货。

  2004年的统计数字显示,我国各级医疗机构多达30万家左右,在国家投入补偿机制不到位的情况下,在经营上又一致追求利益,具有鲜明的趋利性。很多医院50%-60%的利润依靠药品销售支撑。(新华社)

  政策尴尬

  药品降啊降

  老百姓还是嫌贵

  药品降价的消息很多,但老百姓却感觉看病越来越贵!降价药品从2001年的103种扩大到目前的1000多种,但是由于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最终致使药价屡次遭遇“空降”,老百姓并未从中得到多少实惠。

  国家发改委价格司副司长周望军日前说,药品市场的竞争演变为价格折扣和回扣的竞争。国家发改委将部分药品重新纳入政府定价范围,在高价位基础上进行降价,剥夺了企业的利益,遇到的阻力非常大。

  物价部门认为,准确核定药品价格存在多方困难。药品生产企业提供的费用单据都是国家的正规发票,从中找不出破绽。物价部门负责药品定价的人员十分有限,部门内部的轮岗制度使这些工作人员对药品很难有深入的了解。一位专家认为,当前药品政府定价机制不健全,缺少完整、科学的成本审核办法,定价程序尚不完备,市场价格监测体系仍不完善,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政府定价的时效性和科学性。(光明日报、新华社)

  极端案例

  两“天价药费”案 国人震惊

  这是一项“中国之最”:哈尔滨市某中学离休教师翁文辉在哈医大二院住院67天,住院费用139.7万元,病人家属又在医生建议下,自己花钱买了400多万元的药品交给医院,作为抢救急用,合计耗资达550万元。国家发改委价格司副司长周望军称,住院67天花了550万元,和“拿刀抢人”没有区别。与此同时,深圳市也曝出120万元“天价住院案”。患者诸少侠在深圳市人民医院治疗时,4个月中,医院对患者用药多达140余种。 (综合南方都市报、第一财经日报)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