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苇子峪灾后的第一个冬天(图)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2月20日07:00 华商网-华商晨报

  

苇子峪灾后的第一个冬天(图)

  老华的老伴用黏火烧招待记者■本组图片由本报记者吴章杰摄

  

苇子峪灾后的第一个冬天(图)

  在寒冷的冬季里,鲜艳的五星红旗在灾后的苇子峪镇中学照常升起。

  

苇子峪灾后的第一个冬天(图)

  政府援建的住房因冬季的到来而缓建。苇子峪,一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北方小镇,在辽宁地图上是一个小小的点。

  就是这个点,曾一度牵动着全省人民的心。

  “8·13”洪水之后,苇子峪作为全省受灾最重的乡镇,成为政府关注的焦点。

  灾后,本报曾两度赶赴苇子峪灾区报道了灾区人民抗灾自救的事迹。

  12月17日晚间,记者再次走进苇子峪灾区,走近受灾的人们,走进他们的生活……

  17日21时许,记者乘车赶到苇子峪镇。

  农家人睡得早。深夜,安静的街道只能听到汽车的轰鸣和偶尔传来的犬吠声。冒着零下二十余度的严寒,沿着曾走过无数次的街道,记者感受着这个不久前被洪水肆虐的小镇。

  房屋在夜色里变成剪影,村南被水毁的柏油路已经恢复,不同以往的是,柏油路的一侧安装了高大漂亮的路灯。

  老华的新家

  黏火烧和冻梨待客

  “你们不是晨报的记者吗?咋来得这么晚呀?”打招呼的是苇子峪镇财政所的会计王成海。

  听说记者来回访,热情的王成海带记者走进一家亮着灯的农家———华玉成家。

  华玉成一家人是灾后第一个搬进新家的,尽管水泥面的墙壁还没有刮大白,棚顶还裸露着木梁和木板,但110平方米的新居宽敞明亮。

  “住进来时,天已经冷了,等明年春天再收拾。”老华说。

  老华的家在洪水中被彻底冲毁,灾后,在政府的支持下,老华在原来的房场上建起了新家。新家主体建成时,已经开始上冻,老华家里人口多,租房不方便,老华和老伴儿一咬牙带着儿子们搬了进来。

  坐在老华家的火炕上,老华的老伴端上满满两盘子黏火烧,“可劲造吧,烙了一大缸呢!”老华让儿子到院子里拿来冻梨,泡在凉水里缓着,这是北方农家待客的常见食品。

  寒夜里,在老华家温暖的屋子里,远方来的亲戚和老华的儿孙们谈天说地,老华说这样温暖温馨的日子让他觉得很满足。

  一个孝子的冬天

  小屋暖烘烘一点都不冷

  本报曾报道过的孝子郭忠友的这个冬天又是怎么过的呢?“都是大伙帮忙呗!”郭忠友憨憨地说。

  郭忠友的母亲躺在火炕上,看到记者进来,费劲地爬起来,含混不清地和记者打招呼。

  正在厨房里忙活的郭忠友听到有人进来,赶紧跑出来,一边打招呼一边换上自己最好的衣服。

  厨房里的炉火正旺,香喷喷的饭香和菠菜汤的清香,飘满了有些昏暗的屋子,让人觉得很温暖。

  “你们送来的大米、豆油还没吃完呐,政府又送来啦,今年过冬没问题。”郭忠友笑呵呵地说。

  郭忠友家里的窗户是邻居们帮忙钉的塑料布,厨房里的柴禾是邻居上山给捡回来的,郭忠友告诉记者,灾后这个冬天屋子始终暖烘烘的。

  灾后的学校

  五星红旗周一准时升起

  “我们没有一个孩子因为家里遭受了水灾而辍学。”苇子峪镇中学校长张德伟颇为自豪地说。

  张德伟告诉记者,水灾之后,所有教师提前一周上班,收集在校学生家庭的受灾情况,全校教师不管自家的情况如何都要帮助两名家里受灾的学生。每周一,五星红旗都会准时在校园上空升起。

  商小燕是商常莹的“小名”,是该校的一名学生。水灾后不久,妈妈离开了小燕和爸爸。

  苇子峪镇中学针对她家的情况,对商小燕减免了所有费用,可以免费住校,免费在学校食堂吃饭。“她家的情况挺特殊,妈妈刚去世,哥哥姐姐都在外地上学,我们自己乡里的孩子,我们不管谁管?”张德伟说。

  现在让张德伟烦心的是学校将要重建实验室和学生宿舍,“这两处在水灾之后已经成为准危房,开春后必须重建,”张德伟对记者说,“但20余万元的资金至今没有着落。”

  镇书记的解脱

  晚上可以安心睡觉了

  “全镇164名灾民,目前已全部安置。”苇子峪镇党委书记武治平说,“晚上,我可以安心睡觉了。”

  “目前灾民的住、吃、穿都没问题。”武治平告诉记者,灾后,省、市、县三级政府给失去房屋的灾民下拨的救灾款每户1.5万元,“这些钱不够盖房子,我们采取的是政府资助与自救相结合的方式。”

  据武治平介绍,水灾之后,用于全镇灾后重建的投资已达到136万元。“镇里是掰着手指头算计着花钱,一分钱都要掰成两瓣花。”镇财政所的会计王成海述说着镇里财政上的窘境。

  “水灾是难,但你总不能光想着自己受难,要想着怎么把坏事变成好事。”武治平向记者介绍说,水灾后,镇里对土地进行了调整,3000亩被冲毁的土地已恢复2000余亩,镇党委准备在已经恢复的土地上开展股份项目区。

  “乡亲们富起来,是我们这些基层干部最大的责任。”武治平说。

  村民的担忧

  “明年会不会再遭大水”

  在苇子峪镇,很多村民认为,造成苇子峪水灾的最大原因,一是森林植被破坏严重;二是镇属的十几条山沟里有数百个蛤蟆塘,这是造成了镇里瞬间洪水泛滥的原因。

  “水灾早晚要来。”镇小学的一位老教师向记者诉说了他的担忧,“仅20年,这周围山上的原始森林就基本消失了。”他指着西小河南岸的山说:“那里20年前还是茂密的森林。”记者看到,山上现在基本都是低矮的灌木和枯草。

  村里一位老人向记者描述了上世纪60年代镇旁的太子河:“那时山上伐木,都要放木排,这一排就是几十根木头,顺水漂到本溪,然后上火车。现在的太子河,水小的时候,你几步就能跨过去。啥原因?就是滥砍滥伐。”

  据了解,“8·13”洪水期间,仅苇子峪镇就发生山体滑坡149处,70余里的河堤被冲毁。

  森林的砍伐触目惊心,而在苇子峪村上游的近百个蛤蟆塘,在村民眼里也是水灾的成因之一。

  村民商大爷描述了山沟里的蛤蟆塘,“蛤蟆塘都是依山势建的,每一个沟塘子少说也有十几个。”

  “这些蛤蟆塘蓄足了水之后,一旦决口就会汇成大水,山下的村子就遭罪了。”商大爷不无忧虑地说,“水灾之后,那些冲毁的蛤蟆塘又建起来了,不知道明年会不会再遭大水。”本报记者傅广新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