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市场之“手”在粮食市场游走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2月20日09:50 锦州日报

  随着我国《粮食流通管理条例》的出台和全面市场化,市场作用日益明显,我市粮食流通增长开始由政府推动的粗放型转向企业作用的集约型,粮食供求形势从“偏松”向“偏紧或紧平衡”转变。

  粮食流通增长由政府推动的粗放型转向企业作用的集约型。到2004年末,我市已经结束了由政府组织的大规模的投资建仓。从2005年起,我市按省下达的国企转制指
标,对残旧问题突出的中小粮库进行改革转制,全市除国家投资建库企业和产业化龙头企业外,多数国有粮食购销企业都已纳入转制计划。国有粮食企业转制后留下的空间主要由农业(粮食)产业化骨干企业、股份制企业和民营企业以及遍布农村土生土长的粮食经纪人所占据。据今年10月末统计,全市粮食购销企业共收购粮食14.4亿公斤,其中收购省外粮食1.43亿公斤,总量比上年同期下降10%,但本地收购量创近年来的最好水平;全市共销售粮食11.4亿公斤,比上年同期下降24.8%。我市国企以28.83亿公斤的购销总量,位居全省第二。社会各类粮食企业共收购粮食6亿公斤,占全市收购总量的29.4%;销售粮食5.3亿公斤,占全市销售总量的33.1%。我市社会粮食企业以11.3亿公斤的购销总量,位居全省第一。可以说,在粮食市场多元化格局形成后,我市基本实现了由过去粗放型的系统管理转向集约型的企业规范管理,不同所有制性质的粮食企业开始在粮食流通中自主发挥作用。

  粮食供求形势从“偏松”向“偏紧或紧平衡”转变,我市粮食流通出现“四个新动向”。2004年,我国粮食生产实现恢复性增长,达4695亿公斤,预计2005年粮食产量将有可能超过4850亿公斤,产需缺口缩小到100亿公斤左右,产需基本平衡。由于我市粮食生产继续呈恢复性增长,在国内产需基本平衡的大背景下,我市今年粮食流通出现“四个新动向”。一是各类收购主体粮食的收购积极性不高,农民惜售心理弱化,粮库高库存现象消失;二是市内用粮企业和商家采购增存水平较低;三是消费购买趋于平稳,多购多存现象消失;四是市场心理由普遍看涨转向普遍看稳看落。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