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民办教育进入冬天 遭遇四大瓶颈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2月20日11:17 光明网

  

民办教育进入冬天遭遇四大瓶颈

  中国的民办教育正在面临整体走弱的系统性风险,这是昨天在苏州召开的第五届21世纪教育论坛民办教育高峰研讨会上有关专家传递出的信息,民办学校的发展缘何出现普遍困境?一方面,随着“名校办民校”及“独立学院”的迅速发展,使各地民办学校的市场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另一方面,与民办教育法律、法规相配套的文件尚不健全……会上20
0余名来自全国民办教育领域的专家及校长对当前民办教育发展的困境及出路提出自己的思考。

  现状

   民办教育进入冬天?

  上海教科院研究员、民办教育研究专家胡卫说,2002年12月《民办教育促进法》颁布以后,民办教育无论在数量和规模上,都有了很大的发展,民办学校在校生的规模已经突破1000万人,但是如果从另一个角度来进行评价,有人说民办教育、民办学校的发展也处在一个整体走弱的状况。一是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成立的民办学校现在有很多都关门、倒闭、关停并转,北京现在统计只有3家,四川过去有700多家现在只剩一家;二是民办学校在数量上这两年尽管有扩张,学校的规模也在扩大,但具体分析就会发现真正的社会资金、民营资金、包括民办的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企业资金举办的民办学校现在发展的空间和环境都不理想,主要是国有民办学校、公办的名校举办的民办学校这两年的数量在急剧增加,挤占了民办学校的生存发展空间。像武汉,几乎所有的示范、重点校都办有民营机制运行的民办学校,独立学院的发展近两年也是方兴未艾。

  评析民办教育遭遇四大瓶颈

   原因一:遭遇“名校办民校”的“狙击”

  这令众多民办学校最为深恶痛绝。名校办民校所具备的“天然优势”让所有的真民办无力抵抗。部分名校除了直接举办民办学校外,有的公办名校实际上已经异化成按民办收费的“假公办”。一位民办学校校长举了这样一个例子:某市在一所小学办了60个班的规模,60个班的概念就是每个年级10个班,但是向学区内每年招收的低价生只有2个班,另外的8个班全招的是交择校费的学生。

  中国民办教育知名专家吴华说,2004年在《民办教育促进法》颁布之后,在各种利益的推动下,公办学校办的民办学校大量出现。这个现象出现之后,在民办学校的市场中出现了三类主体,第一类是我们原来的民办学校,就是真民办学校;第二类就是公办学校改制形成的民办学校,或者叫以民营机制运作的,以国营学校为特征的民办学校;第三类是公办学校参与举办的民办学校。这三类民办学校的办学主体,因为背景不同、体制资源不同,引起了民办教育整个市场结构的变化和市场行为的变化,导致大量的民办学校开始走下坡。这也是我们所看到的民办教育面临整体走弱的一个突出标志。

  原因二:处于双重体制旋涡中

  无锡金桥教育董事长马自雄说,名校办民校是真民办学校难以发展的重要原因。大大的冲击了纯的、真正的民办学校的发展空间。民办学校由于投资的多元化,更加注重家长的意见,注重课程改革,注重教育的成本,注重教育和国际教育接轨,主动体现教育服务的根本,一句话,民办学校是市场经济的产物,但是目前教育体制改革滞后,教育思想、教育体制、课程设置、教程教法、考试选拔等等根本上都没有变,这样一来,民办学校就处于改革和现实的旋涡之中。

   原因三:民办校教师待遇不平等

  学校办得好,要有好教师,有好教师才有好生源,有好生源才有收入,这才是良性的发展,民办学校发展之初曾以高薪挖走了很多公办学校的优质师资,但是现在有很多优秀的老师又回流到公办学校,在民办学校和公办学校之间,没有一个合理正常流动的保证。民办学校教师的职称评审困难,教师的科研机会少,有一些教师的职称都不被承认,待遇不公造成了教学队伍的不稳定。

   原因四:民办学校自身“同质化”

  胡卫认为,民办教育发展了10多年,还有一个同质化的现象,单一性、同质化、没有真正的实现教育的多元化。所以民办学校讲到底,不是说有钱就能办好教育。出了钱以后,你办了这个教育,不代表就能满足家长对教育选择的需要,这也是现在民办教育岌岌可危的原因之一。

  视点

  民办教育仍大有可为

  与会专家认为,民办教育的崛起是因为供需矛盾,如果没有民办教育的发展,中国教育的公平和选择性没有办法实现,而民办教育没有公共教育资源的支持也是无法健康发展的。按照这个逻辑的推理,民办教育的发展尽管现在面临着种种困难,但是曙光已经开始出现。

   对策一:寻求政策扶持

  全国政协常委、苏州市副市长朱永新认为,首先最重要的就是政府对民办学校办理和发展民办教育要有一个认识。我们是穷国来办教育,政府拿不出这么多的资金来办教育。因此,需要大量民间资本的介入。民办教育不应当仅仅是我们的公办教育的补充,从国际上看,最好的教育往往是民办教育,最好的学校往往是民办学校。民办教育为多元化的选择提供了一个很好的环境,这是我们一个最基本的、最重要的认识。

  吴华指出,政府对民办教育的支持力度正在加强,比如上海为民办教育提供了4000万的专项资金,广东预备在5年内,每年提供3000万,北京提供了800万。但更重要的是对民办学校提供制度上的扶持、政策上的扶持,这种扶持最集中地体现在为民办学校提供教师编制上的支持。现在杭州市已经发文,对杭州市所有民办学校的教师给予和公办学校教师同等待遇。

  北京理工大学教育科学研究所教授杨东平说,经过近20年的教育发展,中国各类教育都得到了极大的发展,但是社会对教育的形象、品质、公信力下降到20年来的最低点。当前的教育增长是不公平的增长,不均衡的比较,所以出现了非常多的怪现象。中国的民办教育面临着一个历史转型,更大的问题是中国的教育体制面临着一个历史性的转型。随着这个社会发展的需要,真正建立一个市场导向、服务导向的行政管理,可以通过解除垄断,减少管制、下发权利和规范化、确立自主性来营造一个全社会能够共同参与的教育事业,形成一个活泼的健康的生长的教育环境。这无论对于公办教育还是民办教育都是一个共同的需要。

   对策二:教师公平待遇

  朱永新认为,应该让我们的民办学校和公办学校的教师享受一样的权利和责任,教师不应该有民办教师和公办教师的分别。应该都有一个机构统一管理。到哪一个学校可以自由流动,在苏州就是这样。是不是可以把所有的教师都归人事部门来管进行流动也值得尝试。这样就可以为民办学校吸纳优秀教师提供一个政策的支持。

   对策三:规范“假民办”

  杨东平介绍说,规范“假民办”有两种方式,一是彻底成为民办,一种是转成公办,目前各地都在探索中。如上海有两所“假民办”学校成功转成了真民办,而普陀区的一所学校则转成了公办,苏州也正在研究如何做到“假民办”与公办校之间产权明晰。记者了解到,南京要求目前尚存的5所“假民办”全部在年底前拿出改造计划,有两所拟转成公办,还有三所则彻底脱钩转成真正意义上的民办。本报记者张琳束长平摄链接

  江苏清理不规范“民校”

  今年11月,江苏省教育厅在关于基础教育办学体制改革的意见中,出台了14项举措,指出非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可以举办或者参与举办民办学校。非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可利用非国家财政性经费、土地使用权、知识产权等无形资产以及其他财产,单独举办或者与社会力量联合举办民办学校。所举办的民办学校必须做到“四独立”,即独立法人,独立的校园、校舍,独立实行经费核算和人事管理,独立进行教育教学。此外,非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可以试行“国有民办”。各地可在非义务教育阶段选择部分薄弱学校进行改革试验,实行学校所有权与办学权相分离,资产归国家所有,办学权交给承办者,学校收费和人事管理参照民办学校有关政策执行。非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也可整体转制为民办学校,拟转制学校不得强行要求教职工集资受让。对公办学校在此之前举办的民办学校和转制的学校,要按照是否合法、是否需要、是否具备条件的原则进行全面清理,完善审批手续,规范办学行为。清理工作在2006年8月底前完成。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