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收破烂也配手机聘“书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2月20日11:45 大华网-汕头都市报

  据南方网消息夜幕降临,华灯初放。一队队满载“货物”的人马直奔工作的最后一站—————废品收购站。在那里,他们一天的劳动将化成可以触摸的钞票。他们是拾荒者,每天的工作就是从市民手中收购废旧物品,将它们整理归类后送到废品收购站,换取微薄的“利润”。而为了应对生意上激烈的竞争和“工作”需要,名片、手机、“秘书”正成为新一代拾荒者必不可少的“行头”。

  拾荒者:分外地派和本地派“纸箱16斤,铝0.7斤,铁24.4斤,玻璃13斤……”废品收购站老板急着打烊,有些不耐烦地说:“肥仔,今天就收这么点儿啊,总共才31元。”在广州桥中东路红楼第一街的一间废品收购站里,记者看到了这一幕。来自河南上蔡的小刘虎背熊腰,有些发胖,废品收购站的老板直呼他为“肥仔”。“现在生意不好做。”肥仔的话不多,言语中还透着几分羞涩。

  肥仔说,现在广州市的拾荒者很多,“行内”把他们大致分为“河南派”、“安徽派”、“广西派”以及“本地派”。外地的拾荒者中青年人居多,相互之间或为亲戚、或为老乡;而“本地派”的拾荒者则是50岁以上的人居多。

  新潮:八成人配备了手机

  随着进城务工人员的增多,拾荒这个行当也“人才过剩”了。

  “为了应对激烈的竞争,我们只有在‘业务’水平上提升。”拾荒者中黎师傅的文化程度稍高,可以称为“精英”。高中毕业的他说起自己的现状皱起了眉头:“现在人太多了,生意很难做。”除了传统的运输工具平板三轮以外,名片、手机已经成为新一代拾荒者联系业务必不可少的“行头”。家住愉景南苑的刘先生说,一次,拾荒者小李给了他一张卡片,上面歪歪扭扭地写着一串号码还有名字。小李告诉刘先生,如果家里有废品要卖,刘先生可以给他发短信联系。后来,刘先生积攒了一堆废报纸又懒得下楼找拾荒者,他就按照小李提供的手机号码发了一条短信:“家有废品,请上门收购。”结果对方还真的回了短信,并约定好上门收购的时间。

  据黎师傅介绍,如今拾荒者中80%以上的人都配备了手机。他说,原本买手机主要是为了方便和亲朋联系,但没想到,手机竟然担当起联系“客户”、拉“业务”的职责。

  防贼:“秘书”“老板”轮流做

  拾荒者每天要借助自行车和三轮车运载大量的废旧物品,自行车、三轮车是他们最为值钱的“家当”了,所以这些拾荒者把车看得比什么都矜贵。不幸的是,这些自行车和三轮车却成了偷车贼的目标。

  安徽阜阳的小高来广州拾荒多年,他有着“丢车”的切肤之痛。“我去年一年就丢了7辆车。”说起这事,小高仍气愤不已。对于很多“单兵作战”的拾荒者来说,既要收废品,又要看好车子,他们确实感到分身乏术。为了达到工作、“防盗”两不误,一些拾荒者给自己“配”了一个“秘书”。实际上,“秘书”和“老板”不过是两位拾荒者结伴而行、互相配合而已,一个主上—————上楼收购废品,另外一个人主下—————在楼下看车。而且,与企业里的“秘书”和“老板”不同,他们的“秘书”和“老板”是轮流做的,收入也是五五分成,没有任何差别。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