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中国房地产未来目标:稳定房价 抑制房价过快上涨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2月21日15:25 中国广播网

  中广网北京12月21日消息 今天上午发布的2006年度“经济蓝皮书”即《2006年:中国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对我国房地产市场进行分析与预测时指出,2005年国家七部委下发《关于做好稳定住房价格工作的意见》,对于部分地区特别是上海等长三角地区商品住房价格上涨过快的现象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2005年5月份以来,各地认真贯彻执行七部委文件,商品住房价格逐渐趋于平稳。

  2005年,国家税务总局、财政部、建设部《关于加强房地产税收管理的通知》明确规定,2005年6月1日以后,个人在将购买不足2年的住房对外销售时,应全额征收营业税。个人将购买超过2年(含2年)的住房对外销售不能提供属于普通住房的证明材料或经审核不符合规定条件的,一律按非普通住房的有关营业税政策征收营业税。对于遏制投机性炒房、引导住房理性消费、稳定商品住房价格具有重要的作用。

  回望2005年我国房地产市场,经济蓝皮书报告认为,2005国家观调控下的房地产市场表现出六个明显的形势特征:

  1.房地产开发投资增幅下降。2005年1~8月,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额为8920.1亿元,同比增长22.3%,与1~4月25.9%的增幅相比,下降了3.6个百分点。

  2.宏观调控政策出台后,部分地区城市房地产市场交易量出现萎缩。

  3.投机、炒房行为得到了有效遏制。七部委政策中关于“期房限转”政策和“个人购买住房不足2年转手交易全额征收营业税”政策,以及“对恶意哄抬房价,诱骗消费者争购的行为和企业要及时依法从严处罚”的要求,使炒房的难度和炒房的成本大大增加,切实有效地抑制了炒房行为,炒房者已开始退出市场,市场主体减少了盲目而趋于理性。

  4.房价基本稳定在调控政策出台时的水平。5~6月以来,房价没有继续上涨,同时也没有下跌,基本稳定在宏观调控政策出台时的价格水平。

  5.市场主体出现了积极调整的态势。对消费者来讲,市场上“一房难求”的局面终于打破,消费者可以从容地挑选自己的满意的房子,不再像过去那样,盲目地抢房购房。

  6.地方政府加强了对房地产市场管理的重视和中低价位住房的供应。实行“实名制购房,推行商品房预销售合同网上即时备案”等政策的落实,提高了合同的履约率,市场秩序明显好转。

  对于未来我国房地产的主要发展趋势及政策走向,经济蓝皮书预测:2006年我国房地产业仍将保持健康、快速的良好发展势头。1.房地产业作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的地位不会动摇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房地产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2.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为房地产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了必要条件。3.城市居民的改善型住房需求将为房地产业的健康发展提供充足的空间。4.房地产业的健康发展有利于我国经济结构的优化。房地产业的关联度强,带动系数大,对国民经济的贡献度高。2003年上海市和北京市房地产业对国民经济的贡献率分别达到7.4%和5.2%。

  房地产市场的未来发展趋势将表现为:1.房地产业的市场化进程将进一步加快。2.房地产市场的竞争将更加注重品牌与品质。3.房地产中介市场发育将逐步成熟。4.房地产的产业化水平将进一步提高。目前,国资委共圈定了中国保利集团公司、招商局集团有限公司和华润(集团)有限公司等16家中央企业以建筑业、房地产开发和经营为主业。随着国家引导鼓励发展房地产产业集团政策的出台,通过产业布局和规模效益,统筹规划,合理布点,发挥现代工业生产的规模效应,以标准化、模数化生产方式,形成行业支柱企业,房地产产业化水平的将进一步提高。

  关于未来房地产发展的政策走向,经济蓝皮书指出,一,需要鼓励老百姓买房,发展市场化购房的政策方向不会变;二、“四节一环保”将成为政策的最重要指向之一;三、未来政策的目标仍将是稳定房价、抑制房价过快上涨。

  对于抑制房价,报告进一步解释说,在未来房地产市场发展过程中,如果任由房地产价格不正常上涨,一旦房地产价格过快、过猛下降,房地产业的运行将会出现严重波折,不但会影响城市居民生活和地区经济的发展,而且会对我国的金融业乃至整个经济的健康运行造成巨大伤害。房地产业的健康发展对于巩固和发展宏观调控成果,保持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因此,房地产行业未来政策的主要目标仍然是稳定房价,抑制部分地区房价过快上涨,通过税收、土地、交易等手段的调控,保持房价的基本稳定和房地产行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12月21日上午,中国社科院举行新闻发布会,正式发布2006年度“经济蓝皮书”、“社会蓝皮书”以及“经济信息绿皮书”。社科院社会学所党委书记、著名社会学家李培林,国家信息中心总经济师、经济学家祝宝良,社科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研究员李金华等专家出席发布会并对社会、经济领域形势进行分析与预测。该系列皮书已由中国社科文献出版社出版发行。(闫昕霞)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