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2005引领中国发展的三大关键词:节约和谐创新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2月21日21:29 人民网

  “节约”、“和谐”、“创新”,无疑是中国大陆2005年媒体使用频率最高、影响最为广泛的三个关键词。中南海高层强调构建“节约型社会”、“和谐社会”、呼吁“自主创新”,颇有针对现实、拨正发展航向的意味。

  节约型社会:应对资源瓶颈制约的重大对策

  大力节约能源资源,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已经成为中国的新国策。毫无疑问,构建“节约型社会”,是中南海高层2005年提出的最为引人注目、影响最为深远的一个重大决策。

  分析人士认为,这一重大决策并非空穴来风或领导人的心血来潮,而是基于中国国情对经济发展路线的一个主动战略调整。

  众所周知,中国在经历20余年经济高速发展之后,发展正面临空前严峻的资源“瓶颈”制约:2005年,以

国际油价大幅度攀升对
中国经济
的冲击和威胁为标志,中国资源紧缺的红灯亮起!石油、电力、土地和水资源的全面告急,迫使中国不得不重新思考自己的经济发展模式。

  概括起来,中国经济发展遭遇资源紧缺、能源浪费、生态环境恶化的三重严重挑战:

  中国号称“地大物博”,资源总储量虽居世界第3位,但由于人口众多,实际上人均资源占有量居世界第53位,仅为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2,属于资源短缺国家。温家宝总理就承认:能源短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软肋”,淡水和耕地紧缺是中华民族的“心腹之患”。

  由于科技水平落后,资源能源利用率低下造成巨大浪费,加剧了资源紧缺状况。上世纪最后20年,中国以能源消费翻一番为支撑,实现了GDP翻两番的目标。本世纪前20年将是我国工业化和城镇化快速发展的重要时期,可以预见,化学能源、水、土地、矿产等资源的消耗将不断增加,资源紧缺问题将更加突出。

  除了资源短缺外,资源浪费在中国尤其严重。从生产环节到生活环节都存在严重的资源浪费现象。政府和百姓节约资源、循环利用的观念都相当淡薄,铺张浪费、奢侈摆阔之风盛行。如住宅建设盲目攀比建筑面积、追求豪华成风,专家认为,大陆许多地方普通居民住宅建筑面积已经远远超过日本、韩国和香港地区。

  与此同时,粗放式经济增长模式和产业结构的不合理,导致经济发展付出了“超常规”的资源与生态环境的代价。经济发展过程中对自然生态环境的破坏空前严重,自然的报复已经开始,环保危机步步逼近,对人类生活和健康带来日益严重的威胁。空气污染、草原退化、江河断流、工业污染事件频频发生。今年瑞士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公布的最新“环境可持续指数”评价:在全球144个国家和地区的排序中,中国位居第133位,可见问题的严重地步。最近中石油吉林化工厂爆炸导致美丽的松花江苯污染、哈尔滨全市停水4天,再次拉响生态环境污染的警笛!

  “资源节约”乃中央倡建“

节约型社会”的本质要义。为此,中央政府推出一系列缓解能源资源供求矛盾的重大举措,籍此想达到几个目的:一、抛弃追求高速度和GDP指标的旧的经济发展观念,提倡科学发展观,树立正确的政绩观。二、大力调整不合理经济结构(钢铁、水泥、纺织等行业“产能过剩”),转变“三高一低”(高投入、高能耗、高污染、低产出)粗放性经济增长模式,引入循环经济、可持续发展观念,千方百计节约与充分利用资源,降低能耗,治理污染。三、反对高消费,倡艰苦奋斗,在全社会催生节约型的社会生产、生活模式和观念,改良社会风气。

  归纳起来,全力构建节约型社会,实际上是对20多年来经济发展途径作出的一项重大修正,也是醇化社会风气的一种良好形式,它对中国未来发展的深远影响和重大意义,怎样估价也不会过高。

  和谐社会:“矛盾凸显期”的社会治理战略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共新一代领导人落实“以人为本”、关注民生治国理念的集中体现,更是应中国现实提出的改进社会治理战略的理想目标。

  中国官方承认,随着改革开放和经济的高速发展,中国社会发生了深刻巨大的变化,由于部分社会、经济关系失衡,改革成果分享不均,各种社会矛盾交集凸显,中国社会发展正在进入一个“矛盾凸显期”,传统的社会管理方式不断遭遇新的挑战,社会治理战略面临一个大的调整。

  国际经验表明,当一个国家人均GDP进入1000美元到3000美元的时期,这个国家则进入了“矛盾凸显期”。

  中国目前正好进入这样一个时期。比较突出的社会矛盾表现为:贫富分化、分配不公、城乡差距、就业困难、官民关系紧张等。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舒尔茨在《穷人的经济学》中认为:“一个社会中穷人太多、富人太富,迟早要出问题。”贫富分化造成的社会矛盾,在今日中国已经无法再加以掩盖和回避。基尼系数是世界公认的衡量贫富差别的一根标杆,0.4是它的“警戒水位”。中国的基尼系数2004年接近0.5。这意味着中国贫富差距问题已经到达一个危险的临界点。

  城乡差距在不断扩大之中。统计显示,我国农民人均年纯收入和城镇居民人均年支配收入的比率在1985年是1∶2.57,到2004年为1∶3.23,实际收入的差距接近5倍。城乡之间的教育差别越来越大,一项对全国37所不同层次高校的调查显示,城乡之间获得高等教育的机会整体差距为5.8倍,在全国重点院校中则达到8.8倍,城乡教育资源的巨大反差,已严重影响农村的发展步伐。

  分配不公相当突出。全国政协常委安启元先生指出,目前我国各个行业之间、各个地域之间的收入差距都有不断加大的趋势。“行业间平均劳动报酬最高与最低之比在2000年为2.62倍,在2003年为3.98倍,而到了2004年达到4.25倍。这还不包括工资外的福利收入”。分配不公,给社会成员带来了不满情绪。

  而作为社会各种矛盾综合反映的“群体性事件”增多,正演变成构建和谐社会的制约因素。近几年来,因农村征地、城市拆迁、国企改制、公民维权、腐败现象或安全事故等引发的群体性事件频发生,加剧了党群、干群关系紧张,直接影响到社会秩序的稳定。

  如何正确处理“矛盾凸显期”的种种社会矛盾,对执政党是个新的考验。在总结历史和现实的执政经验基础上,为了调整社会关系,化解矛盾,保持社会稳定,中央提出了构建“和谐社会”的全新理念,要为现代化建设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权威人士(郑必坚)评论说:中国领导层期望通过“和谐社会”建设,超越不合时宜的社会治理模式,构建起“政府调控机制同社会协调机制互联、政府行政功能同社会自治功能互补、政府管理力量同社会调节力量互动的社会网络,提高执政水平、改进社会治理”。

  观察家注意到,为建设“和谐社会”,缓和社会矛盾,中央高层反复强调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今年来又陆续推出一系列政策,最为突出的是从关注“弱势群体”利益入手,有关政策开始向农村和贫困群体倾斜。

  例如:为调节城乡差距,国家决定自2006年起全面取消农业税,终结了2600多年来农民的“皇粮国税”历史;承诺在5年后实现全国农村地区“免费”义务教育;在部分地区实行城乡统一户籍的户口改革试点,给农民“市民待遇”,确实维护农民工的各项权益,包括对矿难民工抚恤金提高到29万元,及时到位补偿农民防控禽流感“扑杀”家禽的损失;五中全会上,中央进而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规划,将破解“三农问题”纳入新农村建设的一揽子计划,明确要求加大农村建设的政府投入,这意味着多年来我国以城市建设为主的投资方向正在向农村转变。

  为克服收入分配不公问题,照顾中、低收入人群利益,政府修改税收政策,将“个税”起征点由800元调整为1600元,同时提高城乡低保标准等,力图通过税收、转移支付、加大公共投入和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来解决居民、城乡、地区间发展和收入差距。多年来因“体制转轨”遗留的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问题,被纳入明年政府工作重点。

  为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政府大幅度调降药价,开展农村新型合作医疗试点,加大农村卫生体系建设,城市社区卫生发展被摆上突出位置,同时大力整顿和规范医疗服务秩序,如中纪委直接介入哈尔滨“百万医疗费”案件的查处。

  为化解民怨,修订了信访条例,开展规模空前的全国性“公安大接防”活动,制订应对突发社会危机的办法,并全面规划推进司法、检察体制的改革……

  媒体评论认为: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力构建和谐社会,表明中央清醒地看到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不协调”的深层次矛盾,更加关注民生问题,主动化解日益尖锐的社会矛盾,这一路径设计可谓切中时弊,总体取向正确,展现了新一代中央领导人的治国新思维。

  自主创新:全面提高国家竞争力的迫切需要

  中国科技创新能力不足,是中国发展面临的最为关键和迫切的问题之一。

  长期以来,在“以市场换技术”的思维定势下,我国工业重技术引进,轻自主创新,陷入“引进—落后—再引进—再落后”的怪圈。权威人士指出:在医药生物技术领域,几乎所有药物专利均为发达国家拥有;DVD行业,大批企业因交不起国际专利费而纷纷倒闭;汽车制造领域,真正的国产车仅占10%。由于缺乏核心技术,缺少自主知识产权,我国在国际产业分工中处于低端位置。我国一亿条牛仔裤才换回美国一架波音飞机就是典型一例。

  令人不安的是,自主创新不足,国家创新地位下滑。据央视报道,2002年—2003年度中国“全球竞争力”的排名为第33位,2004—2005年度的排名为第46位。

  上世纪60年代,韩国和我国工业水平相差不多,甚至很多产业起步比我国晚,但韩国在引进技术后,非常注重消化、吸收、再创新及再出口。目前韩国已掌握汽车、钢铁、核电及微电子产业的核心技术,与发达国家并驾齐驱,韩国企业的科技竞争力已经挤进了全球的前5强。虽然韩国的国土面积只相当于我国一个省,但现在国内生产总值相当于我国的40%。

  科技部官员最近承认:在许多重要领域我们已经落后于韩国。韩国在汽车、半导体、高速铁路、核电等等重大技术领域全面领先中国。韩国“一靠引进,二靠生产,三靠出口”,走出了自主创新的新路,而我国则是“引进引进再引进”,至今自主创新能力依然落后。

  韩国自主创新模式,无疑对中国是一个很大刺激。去年来,中南海不断发出加强“自主创新”的呼声。胡锦涛反复强调:要把推动科技自主创新摆在全部科技工作的突出位置,加快建设“中国特色国家创新体系”。

  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写道:必须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科学技术发展的“战略基点”和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

  专家指出:在中央决策层的战略布局中,自主创新已不仅限于科技层面,而是牵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支点,更是事关国家全局的政治谋略。

  最近,国家发改委主导的《“十一五”时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研究》报告,已明确提出了“十一五”期间我国科技自主创新的基本目标:要求尽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实现“科技资源向企业转移”,在若干产业发展领域“掌握一批核心技术”、“拥有一批自主知识产权”、“造就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和品牌”。

  有关人士指出,中国实现自主创新战略,首先要破除观念、人才、体制方面的障碍。一是观念的更新,必须转变“以市场换技术”等观念,把立足点转到自主创新,掌握核心技术和自主知识产权上来;二是人才的培养,要打破现有应试教育制度的束缚,培养创新思维人才;三是建立创新体制,改变“科技创新主体”过重依赖于高校、科研院所的局面,让自主创新的主体回归到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身上,同时改变不适应科技创新的科研体制和评价体制。

  观察家认为,自主创新战略的提出,是中国对过去20多年“市场换技术”、“重技术引进轻吸收消化”路线的全面反思与修正,这是一个良好的开端,但如何为自主创新创造良好环境,中国政府还有大量工作要做。 林双川

  作者简介

  林双川:媒体工作者,发表新闻作品百余万字。追求思想独立,以推进民主自由为己任。个人目标是为社会做点自己应该做的。一贯关注中国弱势群体,注意高层动向,希望透过笔端还原社会真相。以前曾任过国内某知名时事政策杂志主编,现在专心于自己喜欢的独立思考和观察,为相关媒体撰写些稿件,想成为一个真正的媒体人。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