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发展模式推进工业强省——二论学习贯彻省委八届六次全会精神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2月22日04:11 四川在线-四川日报 | |||||||||
在四川发展史上,“工业强省”第一次作为发展战略写入“十一五”规划,并被作为“十一五”推动四川经济发展的第一抓手。这是省委省政府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刻分析省情,把握经济规律,借鉴先进经验作出的重大决策。学习贯彻省委八届六次全会精神,必须牢固树立“工业强省、工业兴省、工业富省”的观念,按照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要求,创新发展模式,尽快打开工业发展的新局面。
工业化是实现现代化不可逾越的历史阶段。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目标的过程,即是一个加速推进工业化的过程。然而,当我国总体迈入工业化中期时,四川还跋涉在由初期向中期过渡的路上。实践证明,工业是支撑四川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工业化水平低是我省经济发展滞后的主要原因。辩证地看,工业,既是我们的差距所在,也是发展潜力与增长空间所在。 强力推进工业强省战略既面临难得的发展机遇,也面临严峻挑战。从经济全球化加速,到国内消费结构和产业结构升级、产业转移加快,再到西部大开发强化产业驱动、四川重化工业振兴……工业强省的外部环境基本具备,内在动力正在聚集。与此同时,新一轮竞争也更加激烈,东部实力更强,中部迅速崛起,东北老工业基地正在振兴,西部兄弟省市你追我赶,四川如果不能尽快把工业做大做强,跨越式发展和全面小康的目标就很难实现。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强力推进工业强省战略,必须创新发展模式,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我们的发展不仅要有高于全国水平的增长速度,而且要做到速度、结构、效益的统一,做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切实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把工业经济增长转到优化结构、提高效益、降低消耗、减少污染的轨道上来,不断增强工业对全省经济的带动力和支撑力。重点是做强做大高新技术产业、优势资源开发、装备制造、农产品加工等四大特色优势产业,不断壮大现有支柱产业,加强工业园区建设,大力培育产业集群。要按照国家产业政策,瞄准国际技术标准,突出自身特色优势,选准产业主攻方向,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促进结构优化升级,实现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创新发展模式,推进工业强省,最重要的是要转变增长方式。我省从总量看是资源大省,但土地、水、矿产等战略资源人均占有量低,资源短缺是制约我省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瓶颈”。我省工业的能耗、材耗、水耗大大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排污总量超过环境容量的承受能力。如果继续走资源消耗高、环境污染重、粗放经营的老路,不仅工业发展会陷入困境,而且必将损害整个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推进“工业强省”战略,我们必须改变重开发、轻节约,重速度、轻效益,重眼前、轻长远的传统发展模式,摒弃片面追求GDP增长、忽视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思维和倾向,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倡导节约型生产模式、消费模式和城市建设模式。 创新发展模式,推进工业强省,必须在更大范围、更高层次拓展市场配置资源的空间。特别是要以“三个转变”为突破口,全面推进各项改革,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加快完善相应的法律和法规,把企业投资、生产行为和政府行为“逼入”科学发展的轨道。要进一步整顿规范土地、矿产等资源的开发秩序,更好地履行政府对资源的宏观管理和调控职能,将市场调节与政府调控有机结合起来,大力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创新发展模式,推进工业强省,必须大力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要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实施企业创新示范工程,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知名品牌、国际国内竞争力较强的优势企业。要坚持走创新型发展道路,把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工业强省的中心环节,依靠科技进步增强核心竞争力,走向一个崭新的时代———工业四川时代!■本报评论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