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5年冲刺,南京社会事业全线升级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2月22日07:16 南京报业网-南京日报

  【南京日报报道】“十五”,必将成为迄今为止南京社会事业投入最多、成效最显著、老百姓受益最多的时期而载入史册:

  ——历经几年建设,规模宏伟的奥体中心场馆,设施一流的南图新馆、全民健身中心、南京青少年科技活动中心相继落成或投入使用,南京社会事业有了更加厚实的“家底”。

  ——“世界历史文化名城博览会”、“绿博会”、“郑和下西洋600周年”等一系列重大活动在宁成功举办,生态和历史文化资源丰厚的南京向世人展露出魅力微笑。

  ——医疗卫生和教育设施建设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大、三大社会保障网络实现全覆盖,老百姓成为社会事业发展的真正受益者……

  作为“十五”社会事业发展的总检验,今年的十运会,南京不仅向全国人民展示了一流的体育竞技场馆,一流的公共服务设施,还彰显出“富有文化特色、人居环境优良”的城市魅力。

  迎接十运会,体育基础设施建设超过以往总和

  为了迎接十运会、展示新南京,从2002年起,3年投资1000亿元用于老城、河西、东山、仙林“一城三区”建设,与此同时,一大批标志性的社会公用设施相继动工。

  这批重点工程落成和竣工日期,都锁定在2005年十运会、“绿博会”、“郑和下西洋600周年”三大活动召开前的时间节点上。

  人们记得,2005年10月12日晚的不眠之夜,璀璨灯光辉映河西新城,缤纷焰火闪耀在奥体中心上空,从高空俯视十运会开幕式,气势宏大的现代化体育场馆建筑群,宛如镶嵌在河西新城大地上的一颗颗耀眼明珠。在一片郊区荒地上拔地而起的南京奥体中心以一个体育中心同时建成5个大型比赛场馆、1个接待中心的奇迹,创造了体育设施建设速度、规模、质量的全国第一。

  与奥体中心建设同时,位于东郊的赛马场、高尔夫球场,环玄武湖体育带,江宁体育中心以及被称为“十运之芯”的五环大厦等设施,今年上半年全部建成投入使用。钟山国际体育公园可承办国内外高水平的高尔夫球赛事。南京全民健身中心也成为全国单体建筑面积最大的健身中心。

  南京在“十五”期间竣工的现代化体育设施超过以往总和,这些设施不但为十运会提供比赛场地,同时也将在相当长时间内基本满足南京市民开展全民健身运动的需要。

  挖掘历史、展现生态,打造优美宜居之城

  南京是郑和下西洋航海壮举的决策地和出发地,今年恰逢郑和下西洋首航600周年。正如市委书记罗志军所说,深入挖掘郑和航海这一重要历史文化资源,对扩大南京的影响力、知名度、开放度,激发市民爱祖国、爱南京的热情和作为一个南京市民的自信心、自豪感都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6月28日,经过两年零6个月的精心施工,总投资1.5亿元、占地面积达到3万平方米的静海寺—天妃宫历史景区正式和广大市民见面。至此,在下关区绵延5公里长的明城墙风光带上,一个以阅江楼、静海寺、天妃宫为主体的明文化旅游新区也开始浮出水面。

  ——位于河西龙江地区的宝船厂遗址,是全球仅存的未经挖掘的600年前造船工业的文化遗产。今年7月4日,宝船遗址公园在原地落成,再现当年世界第一造船厂的盛景。

  把历史文化资源保护起来、串起来、用起来、运作起来,成为我市加大对文化设施投入的一大亮点,通过明城墙风光带、中山陵景区、夫子庙风光带整治等工程,再现了一批有国际影响的历史文化遗迹和文化品牌。同时,我市对文化南京的推广力度超过以往,独具创意、奇招迭出的各项活动,尽夺人们眼球。“名城会”、“郑和下西洋600周年”纪念活动、首届绿博会等引起国内外热烈关注。

  历史文化与生态建设并重,大幅提升了南京城市软硬环境,围绕争创最佳人居环境城市和全国首批文明城市要求,南京启动生态城市建设,为南京营造“碧水、蓝天、绿色如荫”城市景观。以秦淮河沿岸整治为重点的“碧水”工程,使30公里的秦淮河与沿河的明城墙风光带有机融为一体,重现桨声灯影。“绿色南京”建设仅今年一年就新增造林15万亩,新增各类绿地1000万平方米,新增公共绿地600万平方米,绿化覆盖率45%,人均公共绿地12平方米。

  根据“三城九镇”布局,我市公共财政加大了对郊县投入力度,一条条现代化的交通、通讯、供电、供排水和信息网络向郊县延伸覆盖。目前,全市郊县实现了水泥路和有线电视“村村通”,郊县各镇街半小时可上高速公路,自来水改水、危房改造、危桥改造……件件实事办在了农民心坎上,缩小了城乡差距。

  资金投向老百姓最关心的热点领域

  10月20日,花神湖畔,投资3.5亿元、历经两年多时间建设的南京青少年科技活动中心正式建成开放,中心占地30万平方米,其中,科技馆主体建筑面积3.29万平方米,内部融科技、人文、艺术、旅游为一体,成为全市青少年开展科技文化教育的重要基地。

  教育、医疗是老百姓关心的热点问题,按照构建和谐社会要求,仅去年和今年,南京社会事业总投资近300亿元,鼓楼医院南扩工程、第一医院南扩工程、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中心、南京人才市场等工程备受市民关注。位于建邺区的第二惠民医院、位于浦口区的第三惠民医院、位于江宁区的市惠民中医院3家惠民医院挂牌,加上先前挂牌的白下路首家惠民医院,4家中西医兼有的惠民医院网络覆盖了我市东南西北。我市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也加快推进,

  以社会保险扩面征缴为主线,“十五”我市继续强化社会保障体系建设,重点解决退休和在职人数比例失衡的企业职工、企业托管中心托管人员、破产关闭企业退休职工、困难企业职工“四类”人员参加医疗保险问题;全市城镇职工基本养老、失业、医疗、工伤和生育保险参保人数实现了“五个过百万”目标,今年,1.59万名失地农民进入了社会保障,15.54万名困难企业职工全部进入了医疗保险,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实现应保尽保。同时,确保企业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100%社会化发放,确保失业人员失业保险金100%社会化发放;并通过加快城乡统筹扩大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和农村低保覆盖面,让更多农民受益。

  南京日报记者刘晓 (编辑暴雪)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