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教师挖煤资助贫困学生上学:校长发现实情落泪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2月22日10:40 光明网

  

教师挖煤资助贫困学生上学:校长发现实情落泪

  12月20日,了解真相的女儿在学校老师的陪同下来到学校看望父亲,而刘念友却始终无法派遣对儿女的愧疚,女儿刘久芳一进门,他就一把把女儿揽入怀中。本报记者马金辉摄

教师挖煤资助贫困学生上学:校长发现实情落泪

  刘念友把前后两排的坐位排得很开,他说这样便于他能走到每一位学生的桌前辅导他们。本报记者马金辉摄

教师挖煤资助贫困学生上学:校长发现实情落泪

  开县郭家镇北斗村校。刘念友利用午休时间和学生谈心。和学生谈心、家访和家长谈心是刘老师工作的一大特色。本报记者马金辉摄

教师挖煤资助贫困学生上学:校长发现实情落泪

  

教师挖煤资助贫困学生上学:校长发现实情落泪

  12月18日,开县麒龙煤矿离井口1500米的工作面。刘念友匍匐在“楼眼”,一镐一镐地挖着煤炭。从早上6点多下井到下午5点升井,刘念友每挖一顿煤能收入25元。本报记者马金辉摄

  3年前开始,开县山村教师刘念友为资助班上的贫困学生,在节假日借口出去打牌,瞒着妻子、儿女,下矿井挖煤,挣来的钱却给学生们交学费、买学习用品。这一感人事迹经媒体报道后,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

  究竟是什么力量支撑刘念友在矿井下一干就是3年?他的家人对此有什么想法?本报记者专程前往开县郭家镇采访,并和刘念友共同生活了数天,试图以这种方式诠释他的内心世界……

  就在离开盆丰村校的那一天,学生和家长们来了,村里的大爷大妈来了,200多名群众哭成一片。刘念友看着送行的乡亲渐渐消失在群山之间,他哭出了声。

  在郭家镇的大山深处,很多教学点都是一人一校,艰苦的教学和生活条件让许多教师望而却步。可做事总爱为他人着想的刘念友,却几次主动要求到偏远的教学点教书。

  1996年,学区安排刘老师到盆丰村校任教。第二年,刘念友又调到北斗中心校。就在离开盆丰村校的那一天,学生和家长们来了,村里的大爷大妈来了,200多名群众哭成一片。面对难舍难分的乡亲们,很少流泪的刘念友哭了,当他看着送行的乡亲渐渐消失在群山之间,他哭出了声。

  之后4年,刘念友在北斗中心小学所教课目一直保持着学区的第一名,多次获全镇第一名。

  2004年,全学区条件最差、环境最恶劣的北斗村校唯一的老师退休。刘念友得知后,3次找到领导表示“还是我去吧”。就这样,他来到了这个只有17个学生的北斗村校。一个学期后,北斗村校被学区评为先进村校。

  好几次,学生田雨雪看见刘老师躲在寝室里吃白开水泡饭,最多加点咸菜。她不解地问:“你是拿工资的,为什么比我们都吃得差?”刘念友笑笑说:“这可比前些年的生活好多了。”

  刘念友不知道自己到底捐助过多少学生。反正能叫出名字的就有40多个:李林学、谢光祥、李小燕、刘池军、李春红、吴成奎、吴文述······在北斗村校刘念友现在所教的17名学生中,13名学生曾受过他的资助……

  8年来,刘念友记得大约资助了5000多元。他所教的班级,所有孩子都顺利完成了小学学业。

  然而刘念友自己的生活十分清苦。他7年没有添置一件新衣服,脚上的一双皮鞋,还是因为有人说他的衣着有损“教师形象”,才花25元钱买的。

  好几次,班上的学生田雨雪看见刘老师一个人躲在寝室里吃白开水泡饭,最多加点咸菜。她不解地问刘老师:“你是拿工资的,为什么比我们都吃得差。”刘念友笑笑说:“这可比前些年的生活好多了。”

  在刘念友堆满了课桌、板凳,既是厨房,又是寝室的办公室,地上只有一袋米,一把面,一包盐,连一点油都没有。几把青菜,一筐柑橘还是学生们悄悄放在他办公室的。一块角都成了圆形的木板就是他的床。谷草和棕垫上的凉席上,大大小小布满了38个洞。

  矿井中不时流下的水打湿了衣服,一阵寒意袭来,让他感到从未有过的恐惧。脚边哗哗的水流,耳边鼓风机的吼叫让他不知所措。

  1997年,他的两个孩子上了高中,花费本身很大,加上那年他还同时负担7个学生孩子的学费,为了增加收入,他借钱买来摩托车跑摩的。

  2002年6月,因一个小事故,刘念友赔了300多元的医疗费,从此以后,刘老师放弃了做摩的生意。

  3年前的暑假,为了供女儿上大学,给班上的贫困学生交学费,刘念友到郭家镇麒龙煤矿应聘,当了一名挖煤工,一天下井9个小时,一个月大约有1000元的收入。以后每逢节假日,他都会到煤矿下挖煤。但是他没对任何亲友说过这事,包括他妻子。

  当他第一次走进麒龙煤矿坑道,在漆黑的矿井中走过两百多米后,矿井中不时流下的水打湿了他的衣服,一阵寒意袭来,让他感到从未有过的恐惧。脚边哗哗的水流,耳边鼓风机的吼叫让他不知所措。爬进只能趴着挖煤的工作面,劳累的程度远远超出了他的想象。每次累得干不动的时候,刘念友总会想起自己的学生和儿女,振奋精神后,他又重新走进狭窄的工作面。

  3年来,工友们都以为他是因儿女上学,经济紧张才来挖煤。

  谈起这些事,刘老师憨厚地笑道:“我只想多赚一点钱”。

  细心的陈校长发现他的耳朵后有煤屑,一再追问下,刘念友才吞吞吐吐地说:“不怕你笑话,我在井下挖煤,刚刚才下班”。

  为了对家人和亲友保密,刘念友每次去挖煤,都给家里说是“打牌”。3年来,刘老师一直守着这个秘密。他忍受着家人朋友的误解,默默承受着内心的痛苦与压力下井挖煤。但在今年7月,这个秘密终于暴露了。

  今年7月的一天,全县评选“十佳师德标兵”,北斗中心小学校长陈银山亲自为他写材料。为多了解一些情况,陈校长便打电话给刘念友,可是平时很守时的刘念友,却让陈校长在等了三个多小时。刘念友赶到时,看见校长很生气,刘老师支支吾吾地说有点事,细心的陈校长发现他的耳朵后有煤屑,一再追问下,刘念友才吞吞吐吐地说:“不怕你笑话,我在井下挖煤,刚刚才下班”。

  此时陈校长眼泪忍不住流了出来,他想不到自己的下属居然在下煤井挖煤,陈校长此时什么也说不出来,半天说了一句:“注意安全”,就是这样,刘念友偷偷下井挖煤的秘密才被发现。

  今年10月,刘念友被评为开县教育系统“十佳师德标兵”,同时,得知刘念友挖煤资助贫困生后,开县县委奖励了他一万元,但刘念友婉拒了。本报记者 宜嘉

  “我没想要什么回报”

  重庆时报:刘老师,你的事迹被媒体报道后,许多读者非常感动,本报也接到了不少读者打来的电话,表示对你非常敬佩,你是怎么看的?

  刘念友:没什么好感动的,希望工程还不是靠好心人来做的,世上还是好人多。

  重庆时报:你一天吃白开水泡饭,儿子一天为省钱不吃早餐,女儿去当搬运工,你为什么还要资助学生?

  刘念友:(哭,半天没有说一句话)我不是一个好父亲,没有尽到做父亲的职责,(哭)困难是暂时的,上学苦一点对孩子将来也有好处。但我的学生们如果辍学,他们的一生可能就全毁了。

  重庆时报:你常常说自己去打牌,其实你是瞒着家人去挖煤,你想隐瞒真实情况出于什么考虑?

  刘念友:我毕竟是一位老师,如果知道我去挖煤,家人肯定会反对。我的学生知道了,可能也会有想法,甚至看不起我。一个老师,他的一言一行都可能影响孩子的成长,我不想影响学生对我的看法。再则,面子上也有点下不来。

  重庆时报:县上奖励一万块钱你为什么不要,各方的捐助也可能让你还掉欠了四五年的债,摆脱现在的经济困境,我不理解你为什么不接受?

  刘念友:我所做的一切不是冲着钱来的,也不是冲着名来的,我的想法很简单,只要我的学生不失学就心安理得了。不管是奖励还是捐助,希望能给那些需要帮助的学生。父母给了我一个好身体,我能赚钱,并且还有工资,欠别人的钱我会还的。

  重庆时报:你有没有想法到条件好的学校去?

  刘念友:不是我不想到条件好的中心小学教书,谁敢让年轻的女教师到这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地方来。反正我也是吃过苦的人,没有什么吃不了的苦。只要山里的教学点需要,我还会待在这里。

  重庆时报:你只想你的学生不失学,可你没把家照顾好啊。

  刘念友:是,(哭)女儿很快毕业了,我希望她找份差不多的工作,我就轻松多了。等退休后,我再弥补对家庭的亏欠吧。

  重庆时报:媒体报道了你下井挖煤助学的事迹后,许多热心人打来电话,要求向你捐款,对这种情况你怎么看?

  刘念友:首先要感谢一个个好心人,但我个人不需要别人的捐助,希望那些贫困的学生能得到社会的捐助。

  重庆时报:你在做这些事情的时候没有想到要得到回报吗?

  刘念友:我所做的一切,都没想到要得到什么回报。只希望自己的学生们能够读书,能够成才。

  记者手记

  刘念友的生活是清贫的,但他的精神财富却是富有的。在采访刘念友的几天时间中,我们的心情是非常沉重的,此次的采访让我们几次流泪。

  12月18日下午,记者来到开县郭家镇北斗小学,该校的老师告诉我们,北斗村小的路车子是开不过去的。在几位老师的帮助下,我们乘坐摩托车穿过泥泞的山路来到该校。

  这是一个隐藏在深山之中,非常破旧的学校,全校只有一个四年级,一共只有17名学生。走进刘念友的办公室兼卧室,屋子里堆满了旧课桌、板凳,桌子上放着两包一块五毛钱一包的香烟。灶台下只有一把青菜,一把挂面和一包盐。三年来,他每到假期就去煤矿挖煤资助贫困生,自己却过着天天吃咸菜,吃泡饭的生活。

  刘念友归来时他告诉我们,他利用周末刚刚回老家修路回来,400米村道维修,能挣460元钱。他没能满足女儿学美术,重读高三,买电脑的愿望。

  同样作为父亲,我能体会到他那难言的心境。他忍受着亲人的误解,亲情的折磨,他忍受着经济上的折磨,这两个“包袱”始终压在他的肩上。

  刘念友的事迹是让人心碎的,女儿一边上学一边打工,居然当起搬运工,儿子为了省钱不吃早饭,作为一个父亲,他知道后流泪了。

  他下井挖煤,挣的钱除了供儿女上大学外,就给自己班上的贫困生交学费、买学习用品、买新衣服,自己忍受着经济与亲人的误解这双重的折磨,天天吃着白开水泡饭和咸菜却在支撑着自己简单的理念———不让一个学生失学。

  在得知他挖煤助学的消息后,镇上、县上的领导们来了,村里的乡亲们来了。学校的领导还特意安排刘念友的妻子在学校的食堂上班,以补贴他们贫困的家。

  他拒绝了好心人的捐款,他拒绝了开县县委的1万元奖金,对此,刘念友的解释只是那么一句话:“我不是冲钱来的,也不是冲名来的,只要我的学生不失学我就心安理得了。”

  刘念友没有什么豪言壮语,他所做的一切正是一个良师,一个父亲式的良师从内心释放的爱,从他的身上,我们真正理解了煤的精神———燃烧自己,温暖别人!

  学生因贫穷辍学与老师无关,但刘老师说,不读书就有可能毁了孩子一生,正是刘老师“不让一个学生失学”的信念,才有他28年资助贫困生的义举。笔者希望以真实的文字,让更多的人知道他所做的一切。

  12月15日,得知父亲挖煤帮助乡村孩子上学的消息后,在电话里痛哭失声:

  爸爸,你为什么要“骗”女儿

  (编者按)他在外面挖煤挣钱帮助学生,却瞒者家人说在外面打牌;他让女儿放弃了学美术、复读、买电脑的梦想;为了节约车费,他甚至不让在外读书的女儿回家,让儿女误会自己是个狠心的父亲,然而他却在默默地帮助那些不愿失学的孩子们……

  父亲在假期里每天都说出去打牌,姐弟俩怀疑父亲是不是因为赌博输了钱。女儿在网上看到父亲的报道后,当天打电话“质问”父亲,父亲在电话里只是一遍遍重复着“对不起”。

  在刘久芳的记忆中,家中一直缺钱,这让他们姐弟都感到纳闷,他们甚至怀疑父亲是不是因为赌博输了钱,因为父亲经常在假期里,每天都说出去打牌,有时出去10多天都不回家。

  12月15日,刘念友远在重庆软件学院上大三的女儿刘久芳在网上看到父亲下井挖煤的报道后痛哭失声。当天便打来电话“质问”父亲:“爸爸,我看到你了,你为什么要瞒着我们?”

  此时的刘念友手捏电话百感交集,他说不出一句话来。父女两10多分钟沉默中听见的只有低沉的哭泣声,通话半个多小时中,刘念友在电话中只喃喃的对女儿一遍又一遍的重复着一句话:“对不起”。

  12月20日,与软件学院领导一道回到郭家镇北斗小学的刘久芳刚一见到父亲,刚叫了一声“爸爸”,便哭倒在父亲的怀中,刘念友抱着女儿,激动得半天说不出一句话。

  在重庆上学几年,只有300元生活费的弟弟常不吃早饭,在中午多打些白米饭,晚上吃馒头。姐姐还曾在一家批发时常当搬运工。为了节约车费,父亲放假都不要女儿回家。

  在姐弟看来,爸爸是非常狠心的。就在她与弟弟在重庆上学的几年中,每个人一个月只有300元钱的生活费,弟弟饭量大,300元生活费根本不够吃饭,为了节约,弟弟常常不吃早饭。为了填饱肚子,弟弟经常在中午多打些白米饭,晚上吃馒头。这让姐弟俩非常心痛。

  不忍心看弟弟挨饿的刘久芳在上大学的几年中,每年假期都要去打工。今年暑假就打了两份工,下午在一家超市当收银员,上午在一家电脑城卖电话卡。去年,刘久芳还在一家批发市场当搬运工,一个姑娘家,扛着几十斤重的箱子,那种心理与体力的压力可想而知。

  刘久芳记得国庆节放假前几天,别的家长早早打电话询孩子的归期,可刘久芳几次打电话,父亲都怕浪费车费,不让她回家,刘久芳只能一个人躲在宿舍偷偷哭鼻子。

  在得知自己挖煤的消息后,刘念友怕儿女们看到自己挖煤的照片让孩子在同学当中抬不起头,懂事的孩子说:“我为有这样的爸爸自豪。”她准备寒假让弟弟回家,自己再去打工,春节也不回家。

  “我不是一个好父亲”

  没钱交纳学费曾向学校申请缓交,女儿想学美术的想法也因没钱而打消,无法同时支付姐弟俩的学费使女儿复读的愿望未能实现。

  知道孩子为了节约钱不吃早餐,女儿当搬运工的情况后,刘念友再也忍不住泪水,他说:“我不是一个好父亲,我没有尽到一个做父亲的责任,我对不起我的妻子我的儿女。”他说,自己本来想将所有的苦难一个人承担,没想到却伤害了妻子儿女,但他相信孩子会理解他所作的一切。

  2003年女儿考进大学时,因无法交纳6000元学费,曾向学校申请缓交,一学年后才陆续交清,作为父亲,他感到无颜面对自己的儿女。

  在女儿上初中时,一心想学美术,可是考虑到学习美术的庞大开支,自己只好忍痛让女儿放弃了这个想法,女儿高中毕业时特别想重读一年,刘念友考虑再三,对女儿说:“重读一年,你就要和弟弟同时上学,我实在供不起。”女儿哭了一夜,自己也独自呆在屋子里抽了一夜的烟。最后女儿只得去重庆软件学院读书。

  女儿上软件学院后,作为本专业,女儿想买台电脑方便学习,刘念友也拒绝了女儿的要求,这一切让他愧疚不已。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