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心病”父母没有影响我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2月22日13:11 新晚报

  新闻背景

  据《大河报》12月16日报道,寒门学子范长春,14岁时父亲突然去世,母亲精神错乱。近10年来,范长春不但没有受到母亲“心病”的影响,而且学业优秀,还写着一手出色的毛笔字。2002年考入大学后,他带着病娘读书,每天靠勤工俭学甚至捡垃圾度日,但是他却成绩优良,内心充满阳光,他的行为感动着周围的每个人,并且顺利留校……与此同时,
今年7月份以来,哈市接二连三发生的幽禁女孩事件,与范长春的“阳光”形成了鲜明的反差。

  哈尔滨市第一专科医院副院长张聪沛称,哈市的精神疾病患者逐年呈蛙跃式上升趋势,记者在哈市各个心理诊所了解到,在患有心理疾病的青少年中,大部分孩子的父母都曾经有过精神疾病史。那么,生活在“特殊家庭”的孩子该如何摆脱精神折磨,如何远离精神疾病,如何像“范长春”一样阳光?一样优秀?为此,记者采访了几个从“特殊家庭”走出的优秀孩子,倾听他们如何摆脱父母心病的阴影,如何让自己的心理再度充满阳光。

  “叔叔”代替了“妈妈”

  小强,12岁,哈市道里区某初中二年级学生,学习委员。

  我7岁那年,先是爸爸去世,然后妈妈下岗,两年后一直接济我们娘俩的姥姥姥爷也相继离去。一连串的变故让妈妈好像变了一个人似的,不管做什么工作,都干不长。她天天怀疑有人要害她,出门必须戴帽子和眼镜,怕被坏人认出来,晚上整晚不睡,一会敲暖气,一会喊抓贼……更糟糕的是,一次,她对我大吼,并用铁链子将我绑到床头,一连两天不准我上学。是叔叔的突然到来,我才被松了“绑”。叔叔见状,强制将妈妈送到了医院,经诊断妈妈患有精神分裂症。

  叔叔把我接到他家,我和堂弟住在一个屋里。虽然这个家里充满了欢笑声,但我还是高兴不起来,一直感觉堂弟是小主人,自己是“外人”,并且越来越孤僻,夜里自己常常落泪。然而,一周后的一件事彻底感动了我。那天,我放学后刚进“家”门,堂弟突然蒙住我的眼睛,一首《阳光总在风雨后》轻轻奏响,堂弟放下手,一个插满蜡烛的大蛋糕呈现在我的眼前,叔叔和婶婶微笑着向我走来,叔叔双手紧握我的肩头,婶婶轻轻地抚摸着我的头,他们目光坚定地告诉我:“从今天起,这就是你的新家,欢迎你!”婶婶将一把配有卡通玩具的门钥匙挂到了我的脖子上。我哭了,那一刻,我永远都不会忘记。

  从这以后,吃饭、睡觉、学习……我的生活一点点融入到这个新家里。叔叔婶婶还有堂弟成了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在他们的帮助下,我变得更加坚强,性格也逐渐开朗。此时,我已经非常了解妈妈的病情,在叔叔的陪伴下,我每周定期去看望妈妈。

  心理专家称,一般而言,10岁之前家长对孩子的影响属于儿童影响,11岁到15岁属于部分影响,15岁之后就很难影响了。在儿童影响阶段,孩子几乎不具备分辨能力,家长的言行一般直接影响孩子。此时,如果孩子只是单一地和患有重性精神疾病的家长在一起,就容易诱发精神疾病。因此,需要健康的家人及时发现问题,让孩子远离这个环境,并取代孩子父母的角色,用心感动敏感的孩子,为他们重新树立起学习的榜样,让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

  “交流”让我如释重负

  晓月,16岁,今年9月份以优异的成绩升入哈市某省重点中学。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我妈妈变得特别爱“幻想”。她经常说自己是某高官的亲属,现在受人迫害。有时还会无缘无故地收拾行李,拽着我的手说:“快走,可能有人来偷袭咱们。”去年我升入初四后,妈妈开始不允许我学习,她一旦发病,就发疯似地撕我的书本。即便爸爸在家,也管不了妈妈。为此,我只能暗自哭泣。从此,只要妈妈在家,我就感到窒息,哪怕是一点轻微的声响,都会让我心惊肉跳,唯恐妈妈会突然发作。

  我的性格变得越来越内向,我害怕别人知道我家的情况,学习成绩一度下滑。随后的一次家访,让我家的“丑事”彻底见了光,爸爸将家里的现状一五一十地告诉了老师。此刻,我感到非常自卑。然而,事情并不像我想象得那样坏,我不但没有被歧视,反而多了一个可以信任并值得交流的朋友。

  从那以后,老师对我特别关照。上课时,为防止我走神儿,对我提问次数明显增多;放学后,还为我延长在校学习时间,有时甚至还让我到她家里去学习,单独给我开小灶;最让我感动的是,老师非常守信用,她没有将我家里的事情告诉任何人。一天,上课时,老师发现我的练习册被撕得残缺不全,她不但没问原因,下课后还偷偷把我叫到没人的地方,塞给我一本新的练习册。这时,我的眼泪一下子涌了出来,我头一次向人倾诉了内心的感受。通过这次交流,我感受到倾吐之后的轻松。为此,老师告诉我:“心里难受就说出来,我的手机24小时为你开机。”从此,每当我感到压抑时,就会找到老师,记得最晚的一次,我在23点拨通了老师的电话。把心里所有的不愉快都告诉了老师,我好像如释重负,心情好了很多,也能再度安心学习了,并在今年的中考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心里专家指出,生活在“特殊家庭”的孩子往往独自承担着这种精神压力,这样通常会导致他们性格孤僻,甚至出现抑郁情绪。晓月之所以可以走出这个误区,是与她能及时和老师沟通分不开的。沟通,可以让压力适当转移,并且就像一枚定心丸,可以使孩子浮躁的心灵得到休息。

  “踢足球”踢走郁闷

  雪峰,15岁,某中学初三学生,成绩优异,连续三年被评为校“三好学生”。

  我最讨厌听到“神经病”三个字,即便是善意的玩笑,也会让我火冒三丈。原因很简单,我爸爸就是一个精神疾病患者,他患病已经快5年了。在他“心情好”的时候,是一个典型的好爸爸,不但关心我的吃喝睡,还经常辅导我学习。但是,心情不好的时候,我可就惨了。他常常一个人待在屋里,有时还会跑到卫生间里呕吐。最可怕的是,爸爸一年前曾经有过自杀的念头,幸亏发现及时才没出意外。现在我和妈妈天天偷偷观察爸爸的一举一动。可想而知,我家的空气有多紧张。

  爸爸的抑郁情绪当然会传染给我,但是,我也不能不管爸爸呀,于是,我学会了一面“接受”一面“踢出”的好办法。碰到爸爸“犯病”,我不管爸爸理不理我,都要试着和他交谈,以我一天的成绩来安慰他。当然,这之后的郁闷只有我自己知道了。为了排解这份压力,我会约上几个好朋友,到足球场痛痛快快地踢上一场。当我在场地奔跑时,感到自己的心灵似乎也在奔跑,尤其是当我进球时,那种喜悦彻底将郁闷驱走。

  在踢球的同时,我还结识了许多朋友,我们会在一起谈体育新闻,一起切磋球艺,有的时候为了庆祝比赛的胜利,我们还要大吃一顿。每每这时,我都会感到自己还是很幸福的。这一切,逐渐让我的性格更加开朗了、心情更加愉悦、学习也更有劲头了。

  心理专家称,雪峰的爸爸患有抑郁症;虽然家长的长期抑郁情绪容易“传染”给孩子,但是,孩子的关怀和进步往往可以改善抑郁症家长的病情。因此,通常建议孩子要多与患抑郁症的家长沟通。但孩子要学会及时排解自己的坏情绪,例如,踢足球、打篮球、唱歌、跳舞等课外运动或文艺活动,都能缓解压力。

  心理专家称困惑中实现“升华”

  针对此类问题,记者采访了第一专科医院的副院长张聪沛教授。他指出,生活在这种“特殊家庭”里的孩子,自己可以从如下几方面进行调解,使自己在困惑中实现“升华”。

  首先,不要模仿。应该认识到父亲或者母亲所呈现出的表现是一种“病”,进而不要与父母产生共鸣。其次,扩大外界交往。通过课外活动、业余爱好等途径结交朋友,这样可以保持愉悦的心情。再次,家庭情况不要扩散。除了告诉老师以及最要好的朋友实际情况外,不告诉他人自己家里的事情,以免产生来自同龄人的自卑。最后,自我排压。如果感到压力太大,就找个没人的地方大喊几声,经常暗示自己“会比以前做得更好”,进行适当的运动发泄心中的压抑,亲朋的走动要比以往更频繁。同时,可以通过全身心投入学习来解除这种压力,使自己在困惑中实现升华。

  最后,张教授提醒,“父爱如山、母爱如水”,当这份爱因为精神疾病而残缺时,对孩子的影响将是不可忽视的。如果周围的亲人朋友能够及时帮助他们弥补,那么,将会影响并改变孩子一生的命运。

  裴云实习生王冬梅本报记者邹慧颖

  --稿件来自《家报》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