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中山模式:可持续发展的一个城市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2月22日18:11 北京晚报

  中山市乃一小城,古称香山,唐代为镇,南宋改县。为纪念孙中山,1925年更名中山县。1983年,改为县级市。1988年,升格为地级市。其面积占广东全省1%、户籍人口(130多万)1.78%,其小可知。

  小城贡献不小。2004年,工业总产值已经突破2000亿元,占广东省4%,税收过百亿元,城乡居民储备存款超过千亿元。这里的产业聚集度名列全国第二,已建成高新技术、健
康医药等18个国家级产业生产基地。世界500强企业中,有20多家在中山投资兴业。

  中山人不得了。全市非公有制经济占经济总量的90%以上,私营企业、个体工商户超过11万户,约1/3家庭自己做老板。

  “走马珠三角”采访时,听到一个城市的主要领导在介绍经济数字时,特别提到上级统计部门认为他们“埋伏”了约1/3,出现了越是发达地区越少报、越是欠发达地区越多报的现象。中山是否少报不得而知,但我们可以把这里人民的富裕程度想得再高一些。

  中山的可持续发展,始于当珠三角的“工业革命”刚刚开始时,没有靠领导拍脑袋,而是请来中山大学的专家规划。所以,当珠江三角洲的一些城市,在经济迅猛增长的同时,天不再蓝,水不再清,基塘美景不再,人居环境恶化,记者在中山看到的却是“半城楼房半城绿,居住创业两相宜”。去年,全市空气质量达到优和良的天数为365天。

  珠三角有“世界工厂”之称。改革开放以来,以“三来一补”为主要发展模式实现了经济的高速增长。这种“来料加工”在迅速实现总量扩大的同时,也使包括中山在内的不少珠三角城市面临着产业结构偏轻,技术含量和附加值偏低,人力、能耗偏高等一系列升级发展的瓶颈。

  “能耗高、土地产出率低的经济增长方式,已经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中山市委书记崔国潮说,“任何一个城市都不能过度开发,在发达国家开发面积一般小于城市面积的1/3。”中山县去年2000亿工业产值,600多亿GDP,城市的开发量为360多平方公里,占市域面积的1/5。目前,中山尚有200多平方公里的发展空间。崔国潮说:“如果我们不改变发展思路,不调整产业结构,这点资源很快也会被吃完。”

  为了给子孙后代留下发展空间,中山人把提高单位土地产出率当成重中之重。以土地廉价出让的招商引资模式被废除,通过增资扩产,实现了“零土地”招商,招商引资变为招商选资。这个市小榄镇规定,每亩地的投资不能少于300万,每年产出也不能少于300万。古镇镇,从1996年就开始实行土地拍卖。

  土地作为一种不可再生的资源,已经逼迫珠三角地区的经济发展模式转向或升级,中山走在前面。东莞、珠海、深圳都面临着土地资源稀缺的困扰。珠海已经开始填海,向大海要土地。深圳更是明确提出:从“速度深圳”向“和谐深圳”、“效益深圳”的发展模式转变。据说,香港发展100年,留下80%土地供未来发展使用,而深圳25年已经使用了80%的土地。

  本报记者 苏文洋

  网络编辑:刘春燕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