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胡锦涛吴邦国温家宝等参观建设节约型社会展览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2月22日20:58 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12月22日电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昨天晚上参观了建设节约型社会展览会。他强调,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吴邦国、温家宝、贾庆林、曾庆红、黄菊、吴官正、李长春一同参观。

  21日晚19时30分许,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来到北京展览馆,参观正在这里举办的建设节约型社会展览会。胡锦涛强调,节约资源是中国的一项基
本国策。节约土地、能源、淡水、矿产资源,对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我们要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高度,充分认识节约能源资源的极端重要性和紧迫性,加快推进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各项工作。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吴邦国,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家副主席曾庆红,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黄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纪委书记吴官正,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等也于21日晚分别参观了展览会。

  在展厅胡锦涛仔细观看一幅幅图片、一个个模型、一件件实物,认真听取工作人员的介绍。在节水滴灌沙盘前,在清洁电动车实物前,在中央液态冷热源环境系统模型前,在废旧轮胎回收处理与综合运用展板前,在可再生能源示范基地示意图前,胡锦涛都仔细察看,并详细了解有关情况,对各地区各部门建设节约型社会取得的成果表示肯定。

  胡锦涛在参观时说,建设节约型社会,当前要注重抓好以下几项工作。一是要加强组织领导,明确节约能源资源的目标要求,实行严格的责任制。二是要加快调整结构,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淘汰高耗能、重污染的落后工艺、技术和设备。三是要发挥科学技术作用,集中力量研究开发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的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支持重点行业加快节能、节水、资源综合利用的技术改造。四是要完善体制机制,进一步制定和实施有利于节约能源资源的价格、财税、投资政策,推动节约能源资源工作。五是要健全法律法规,强化监督管理。胡锦涛强调,建设节约型社会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要加强宣传教育,增强人民群众特别是广大青少年的资源意识和节约意识,努力营造建设节约型社会的良好氛围,使节约成为全体人民的自觉行动。

  吴邦国兴致勃勃地观看了北方农村能源生态模式展示、煤矿瓦斯治理与综合利用模型等。他说,要大力推进以节能降耗为核心的新一轮企业技术改造,下决心淘汰落后生产能力,着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开展节能降耗、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供技术支撑。

  温家宝先后来到山东、江苏、辽宁等展区参观,详细了解发展循环经济方面的新技术、新成果。他说,要以对国家和人民高度负责、对子孙后代高度负责的精神,把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工作摆在突出的重要位置。要着力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建设节约型农业、节约型工业、节约型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

  在深圳、厦门、宁波、大连等展区,贾庆林仔细了解海水淡化等技术的有关情况。他说,要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大力发展循环经济。要动员社会各界都来节约能源资源,形成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强大合力。

  曾庆红仔细观看了湖南汨罗再生资源工业园沙盘等,听取了四川农村沼气的情况介绍。他说,全社会都要树立节约意识、建设节约文化、倡导节约文明,每一个公民都要从自身做起、从现在做起、从点滴做起,以实际行动为建设节约型社会作贡献。

  黄菊认真听取有关节能、节水、节材项目的情况介绍。他说,节约资源,功在当代,利在千秋。要坚持开发节约并重、节约优先,依靠体制改革和技术创新,全面推进能源资源节约工作。

  吴官正在一个个新型节能降耗项目前,不时询问节能技术、循环经济技术发展的新趋势。他说,推进能源资源节约,是缓解能源资源供求矛盾的重大举措。要着力构建节约型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推动全社会形成节约能源资源的良好风尚。

  在青海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新疆达坂城风力发电场等模型前,李长春驻足观看。他说,要加大宣传节约资源的基本国策的力度,推广普及发展循环经济的先进技术和成功经验,营造建设节约型社会的良好氛围。

  王兆国、回良玉、刘淇、刘云山、周永康、贺国强、郭伯雄、曹刚川、曾培炎、王刚、徐才厚、何勇、华建敏、陈至立等也参观了展览会。

  这次展览会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等13个部门联合举办。展览会展厅分为综合馆、地方馆、中央企业馆、科普馆4个部分,共58个展区。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