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钟鼓篇:“财神爷”频频“失足”之忧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2月23日01:27 工人日报天讯在线

  四川省财政厅官员雷应全受贿一案,近日由成都市中级人民法院作出判决,被告雷应全以受贿罪被判处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来自12月21日《华西都市报》的报道说,近几年来,雷先后利用担任财政厅商贸处副处长、国资局副局长、投资管理处处长的职务之便,为他人在借款、下达财政项目资金等事项上谋取利益,13次收受人民币208万元、美元3.5万元和价值人民币5万元的铺面一间。

  管着政府“钱袋子”的财政官员屡屡犯事儿,是近来一道显眼的反腐景观。翻翻最近的报纸,有关新闻就有不少:广西壮族自治区原财政厅厅长佘国信受贿188万元被判无期徒刑;甘肃省原财政厅副厅长郑卫民受贿32万元并有194万元非法所得,被判处有期徒刑16年;云南省原财政厅副厅长魏晓雄因收取贿赂获刑10年;辽宁省抚顺市原财政局局长付琦受贿20万元,已被移送司法机关;贵州省贵阳市原财政局局长龙芹香因受贿和玩忽职守,被判刑6年……

  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据报道,近年来已有十几名交通厅厅长相继落马,他们靠出卖公路建设项目贪污受贿。而如今,某些财政官员跻身腐败高发人群,靠的当然是手里攥着的公共“钱袋子”。

  以雷应全为例,给眉山市某公司安排200万元项目资金,他就收了人家40万元回扣;给乐山市某项目下达200万元预算,就勒索好处费1万美元;为四川省某局安排600万元的项目补助经费,他就提出要占10%的股份———一个小小的处长,居然有如此大的胆量,在公共财政资金上屡下“黑手”。某些地方财政部门资金管理的混乱无章,权力运行的杂乱无序,由此可见一斑。

  有了这样黑心的公共“出纳”,对于发生在个别地方的诸如扶贫款“缩水”之类的怪现象,我们也就不难理解了———原本畅通的财政资金下拨管道,正是因为有了个别像雷应全这样的“水笼头”、“开关阀”,争先恐后地往自己家里“分流”公共资金,以至给国家相关经济领域的正常运转制造了不少麻烦,增加了诸多隐患。

  在一些地方,财政部门的干部可谓牛气得很,常被其它部门干部毕恭毕敬地称为“财神爷”。可这称呼在笔者听来,并非什么好事。他们之所以“牛”,无非是钻了财政资金管理中的某些随意性过大的空子。

  财政官员频频掉进腐败陷阱,教训深刻而惨重。从根本上说,我们只有从健全制度入手,加大预算监督,完善和健全资金使用监管制度,才能避免给某些心怀叵测之人以可乘之机。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