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赔偿无着断脚少年街头乞讨(图)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2月23日03:43 山西晚报

  

赔偿无着断脚少年街头乞讨(图)

  面对镜头,断脚少年张徐勃一脸无奈。《华商报》记者赵雄韬摄

  虽有49万元的赔偿判决,却不能执行到手,曾被本报多次关注的长安断脚少年张徐勃不得不加入乞讨者的行列。2005年12月20日一早,张徐勃又一次来到了陕西省西安市北大
街,在冰冷的人行道上,他把假肢放在身旁,把各种材料摆在面前,开始了新的一天。

  该得的赔偿无影踪

  2005年12月20日,记者得知张徐勃的消息后,来到街头。张徐勃面前的铁皮盒子内,有一些零钱。凛冽的寒风中,张徐勃见到了曾经采访过他的记者,无奈地给记者讲起了判决下达后一年多来的遭遇。

  2004年6月1日,对张徐勃一家来说,是个稍感安慰的日子。当天,我省永济市人民法院做出判决,陈建均因犯强迫劳动罪,被判处有期徒刑3年,并处罚金5000元,其他犯罪嫌疑人邢保长等也分别被判刑,并处罚金。法院同时还就民事赔偿做出判决,判令陈建均赔偿张徐勃各项经济损失494632元。

  “终于讨回了公道!”这是当时张徐勃一家人的惟一感受。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心头的希望之火又被无情的现实浇灭,直到如今,那49万多元的赔偿还是泡影。“真的没想到要回属于我们的赔偿这么难!”随后,在家中接受记者采访的张徐勃的母亲陈喜玲也是一脸无奈。3年多来的奔波,已经使陈喜玲的鬓角又添了不少白发。

  3年多来,陈喜玲来过我省无数次。尤其是在案子判决后,她到永济市去了不下10次,但一直没结果。

  2004年7月,她去永济市人民法院申请法院强制执行。9月,她去永济市人民法院询问执行情况,法院方面的人说,因为砖厂老板陈建均家在河南淅川,执行材料已经发往淅川县法院,让她耐心等待。10月、12月、今年3月、5月、6月,她多次凑钱来到永济询问执行情况,却始终无功而返。7月,她又找到永济市人民法院,希望解决执行问题,这次法院给她开了一份介绍信,让她找河南淅川县人民法院。她马上赶往河南,淅川县人民法院给她的答复却是,案件根本就没移交过来……

  这无数次的奔波,一直没有结果,陈喜玲不知道儿子的赔偿款何时才能拿到。

  生活没着落去乞讨

  张徐勃的家在西安市长安区斗门镇牛角村一组,他家的房子非常陈旧,堂屋已经无法住人,仅有的两间厢房,一间的屋墙上半截已经倒塌,门上没有几块板,张徐勃和他的父亲、伯父3个人就挤在这间房子内的一个小炕上。

  “法律白条”无法兑现,张徐勃想了很多,包括自杀,但最终在讨个公道的想法下,选择了继续求生。此后,他想了很多谋生手段,但最后还是只能沿街乞讨。

  “谁愿意在街头乞讨?”虽然张徐勃说这话的时候带着一丝笑意,但这笑容里有着太多的无奈和无助!他原来在村子里一音乐班里做鼓手,有时也吹唢呐。但一时到外面闯闯的想法,使得他成了黑砖窑的童工,直至落下终生残疾。

  今年5月,张徐勃家好不容易凑钱养了8头猪,想改变困境,但他残疾的腿让他力不从心,不能干重活。

  陈喜玲说:“自从2002年徐勃出事后,家里共花了两万多块钱,把家里几十年的积蓄全都花光了。我们真不知道如果要不回赔偿,我们一家大小以后咋生活。”

  张徐勃全家7口人,他大姐说:“只有3个劳动力。”张徐勃的大伯和父亲有病,他本人双腿残疾,妹妹上学,只剩下母亲、姐姐、弟弟能干活了。现在姐姐在西安上班,弟弟在西安当保安,妹妹在上初中,家庭的重担压在母亲的肩上。

  张徐勃是从今年11月10日左右开始上街乞讨的,开始的时候,他抹不下脸。但渐渐地,为了积攒够钱,继续为赔偿款奔走,他也慢慢习惯了。他说,一天也讨不到多少钱,多的时候就30元左右,少的时候就十几元。“在冰冷的地上坐一天,冷得受不了。”

  想娶妻生子盖新房

  像每一个少年一样,张徐勃也有着自己的梦想。

  在2002年以前,张徐勃是村里鼓乐班子的鼓手,每次周围村子里有喜事丧事,他都会去表演。“我的鼓敲得不错,在当地还有些名气。”只有回忆往事的时候,张徐勃的脸上才会浮现笑容。而据张徐勃说,那时,虽然年纪小,但他已经有“女朋友”了。可2002年的一场灾难,击碎了张徐勃所有的美梦,“现在人家已经结婚了,都有孩子了,唉!”张徐勃感叹命运的多变。

  “晚上睡不着,还起得早,拄着拐杖在院子来回转。”张徐勃的姐姐这样形容他的状态,“刚从医院出来后,徐勃有一年多没出家门。他很自卑,压力很大。”

  “如果赔偿金要回来了,就娶个媳妇,再盖新房。”张徐勃憧憬着美好前景,这也是他最迫切的想法。当然,张徐勃还有自己的创业计划,他想买台补鞋机挣钱养活自己。

  一次灾难,不仅改变了张徐勃自己的命运,也改变了他家人的生活:当年考上大学的姐姐不得不放弃上大学的机会;上学的弟弟也含泪辍学,过早地走上社会,用稚嫩的肩膀扛起家庭生活的重担;家里的盖房计划也不得不落空,还借了一屁股的债……

  2005年12月22日,面对记者的采访,张徐勃总是安静地坐在一个地方,不停地摸着膝盖上被假肢磨烂的裤子,他的脸上布满了愁容,快乐只是偶尔在回忆童年时从他的眼神中掠过。

  苦难给了张徐勃很多东西,让他过早地感受到了人间的冷暖,也教会了他坚强地生活。本报只希望,永济市人民法院、河南淅川县人民法院不要再这样推来推去,早日给凄惨的张徐勃一家一份应有的安宁。

  □本报记者任俊兵《华商报》记者王警(来源:山西新闻网 山西晚报网络编辑:白云飞)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